03.02 言恭达:乡愁是民族的根、精神的魂、文化的本

言恭达:乡愁是民族的根、精神的魂、文化的本

《舌尖上的中国3》在观众的翘首以盼中正式开播,还是熟悉的配音和跟之前两季相似的表现手法。总导演刘鸿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季节目从制作之初就确定,“食物、人物和文化,一个都不能少”,希望探索中国人是如何一点点吃成了今天的样子。每集的主题不同,比如小吃这一集的主题,背后一定是非常接地气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别处,最好的味道永远在家乡,每个人的家乡就是小吃,它后面是一家一户几代人的传承,周围街坊四邻和这几代人持续发生的长久关系,小吃背后就是这样一个因素。(据2月22日《广州日报》)

言恭达:乡愁是民族的根、精神的魂、文化的本

言恭达:乡愁是民族的根、精神的魂、文化的本

最美的味道是妈妈的厨艺,最地道的食材是自然本真,最好的美食在家乡。无论是美食背后的人物故事、美食背后人与人的关系,还是美食背后的传统文化,都离不开那一方水土。传统的饮食文化离不开故土,传统的文化艺术亦是如此,言恭达先生在《艺思录》中深情的流露:

“苏东坡说‘吾心安处即吾乡’,吴昌硕有诗云‘风波有大道,尘土即至情’,孟郊游子吟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广袤的乡土,是我们每个人的‘梦中情地’。深情不及多伴,厚爱无需多言。正如白石老人的画,越画越单纯,越简约,越有生命。人们对生命、对生活的感悟,尤其在今天全球化语境下的大数据时代,要杀出重围,留住乡愁!让我们怀着纯粹的爱恋与诚挚的敬畏,将个体生命的体验回归心灵,回归本真,回归这生生不息的故土……因为,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故土——她是给了我们生命的启示与教育,她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面对故土,艺术家最开心的是用画笔能触摸自己灵魂深处的感动……愿我们恒久不变的信仰与爱,就像一粒坚韧的种子,在中华乡土里追求执着的生长果实!”

“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会铭记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在它流动的血脉里正是我们炎黄子孙代代相传永不离弃的文化基因,在它千年的沧桑变迁中演绎着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的家国情怀,这就是乡愁的灵魂!留住乡愁,守望乡愁,就是留住我们民族的根,精神的魂、文化的本。什么是文化?——‘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梁启超)乡愁是文化,文化是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的生活方式的集体记忆与精神传承,凝聚着我们民族对世界和本身的历史认知与现实感受,积淀着我们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诉求与行为准则。只要坚守住‘背景’意义的精神家园,坚守住自身民族历史的文化血脉,‘乡愁’永远是美丽动人的!”

艾青诗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作为艺术家,只有对这土地无限的眷恋,才不会将目光仅仅停留在笔墨之间,而是把一腔热情尽付世间曲直与苍生冷暖,用艺术家最真挚的深情,回报他最热爱的这片土地。只有留住乡愁、守望乡愁,对人民才会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并能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做到“身入”“心入”“情入”,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艺术力作!

(抱云堂彭庆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