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連遭變故,女孩10歲開始撐起家,上學種田為照顧爺爺一晚起四五次


15歲的孩子,本該在家中享受著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眾星捧月般地呵護與疼愛,本該在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環境中快樂成長,可是,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大公鎮北凌村16組的15歲少女馬江雲,卻不得不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照顧家人的重擔。本組圖片拍攝於去年3月19日。圖為馬江雲正在田間勞動。

馬江雲是個苦命的孩子,在她的童年時光裡,家庭連遭變故。2007年,在她年僅5歲時,母親離家出走,杳無音訊。圖為2017年3月19日,瘦弱的馬江雲正在吃力地拉爺爺起身,由於力氣小,她必須左腳抵住門當,左手撐住門框。只要天氣晴朗,馬江雲都會攙扶著爺爺從臥室慢騰騰地挪到堂屋,再小心翼翼地讓爺爺坐到躺椅上舒服地曬會兒太陽,然後再拉爺爺起來去臥室。

為了養家餬口,身高只有1.6米、體重不到120斤的父親只好外出打工。2009年,馬江雲的爺爺不幸患上腎衰竭,大小便不能自理。自此,馬江雲就學著幫助奶奶一起照顧爺爺。厄運接踵而至,2012年,在馬江雲10歲時,奶奶又中風臥床,也失去了自理能力。當時,幼小的馬江雲沒有選擇懦弱和退縮,她勇敢地承擔起照顧爺爺奶奶的重任。她說:“窮,我不怕,只要一家人團團圓圓,我就滿足了。”圖為馬江雲正在盛飯。


二老雙雙臥床不起,馬江雲的父親只好返鄉就近一邊打零工,一邊照顧父母、耕種田地。看到爸爸這麼辛苦,馬江雲總是利用一切課餘時間為爸爸減輕負擔和壓力。喂爺爺奶奶飯菜、幫他們穿衣、服侍他們洗澡、洗衣煮飯、打掃衛生等家務活她幾乎全承擔了起來,同時,她還幫助爸爸照看農田。她說,自己多幹點,爸爸就可以少辛苦一點,他也很累。圖為馬江雲正在田間給油菜打藥水。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年幼失去母愛,缺少父愛的關心,大多時間裡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的馬江雲,為了奶奶能康復,得空就攙扶她進行康復訓練。“功夫不負有心人”,後來,奶奶可以自己扶著牆壁走路了。爸爸打零工回家,看到忙得團團轉的女兒,很心疼,她卻反過來安慰爸爸:“人在,家就在,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你好好工作,不要擔心家裡,放心吧,家裡有我哩!”

“百善孝為先”,馬江雲柔弱的身軀裡,卻擁有著巨大的力量。小小年紀勇挑重擔,不怨天尤人,不唉聲嘆氣,承載起家的希望和未來。


班主任嚴海燕曾這樣評價馬江雲:“她很樂觀、開朗、向上,在人前人後總是笑呵呵的,沒有把家庭的不幸和陰影掛在臉上,帶給其他同學,也沒有向同學們倒苦水。”由於家裡的事情佔據了她太多的時間,馬江雲的學習成績中上游,但是,她卻一向勤奮好學、積極向上。她說,自己的理想是將來能夠做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或教書育人的老師。

2016年9月,馬江雲的奶奶病情急劇惡化,不幸撒手人寰。馬江雲流著眼淚說:“奶奶走了,無論如何我都要把爺爺照顧好!”每天晚上,她都要起來四五次,攙扶爺爺解手,甚至為了便於照顧爺爺,她和爺爺睡在一張床上,各睡半邊。多年來,她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她說:“照顧爺爺也是我應該做的,畢竟爸爸沒有時間,我也就算是代替我爸爸盡孝吧。”

雖身處逆境、屢遭挫折和打擊,但馬江雲心中始終充滿陽光,裝著大孝至愛,用默默無聞的行動踐行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用孝敬和自立自強詮釋了00後青少年的責任和擔當。馬江雲孝老愛親的事蹟感動了很多人,先後榮獲了“十佳最美大公人”、“海安好人”、“南通市美德少年”等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