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農民詹國團:15歲貼小廣告起家,發財後移民新加坡,身家成謎


詹國團,1964年生於福建莆田,15歲跟著叔叔四處闖蕩做遊醫,29歲身家千萬,35歲到香港註冊公司,36歲舉家移民新加坡,39歲重回國內,在嘉興投重金建起第一座耗資10億的民營三甲醫院,成為莆田醫療幫的硬核“帶頭大哥”,在圈內頗受尊敬。

早在1979年,為了填飽肚子,他15歲就跟著叔叔們開始了遊醫生涯。他們拿著莆田當地辦的衛生工作者協會的證件,在電線杆上四處貼廣告,坐在旅館房間裡開始治療皮膚病。從1979年到1990年這11年,是詹國團最苦的創業時期,同時也完成了最初的資本積累。第一年就能賺幾千塊錢。

詹國團是第一個到公立醫院承包科室的。早在1985-1986年左右,他就開始跑到公立醫院,以公司的名義和醫院簽訂科室承包合同。從貼電線杆到打入公立醫院內部,不能不說,詹國團下了一步好棋,而且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承包費一年幾十萬,也有上百萬的,一般一個月一付,交完醫院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


跟公立醫院合作,搞好關係之後,詹國團又發現很多醫院買不起CT、彩超設備。他就提出和醫院合作,他負責購買設備,醫院的設備檢查費雙方一起分。開始是訂8年合同,前面4年二八分成,後面4年是四六,詹佔多醫院佔少。過了8年,這臺設備就送給醫院了。詹國團甚至還和中科院聯合開發過治療前列腺肥大的激光機,成本三五萬的設備,在市場上可以賣到二十幾萬。這比承包科室來錢快多了,詹國團數錢數到手抽筋。

1990年之後,詹國團把總部放到北京,他深知邀請各地醫院院長來首都開會的意義。1993年,29歲的詹國團就買了凌志400,3萬多塊錢的大哥大,4000多塊錢的BP機,買這些眼睛都不眨一下。到1999年,他在全國已經有幾百家合作的公立醫院。1999年以後,他把總部搬到到上海,同時還是第一個在香港註冊公司,再到國內投資的。

詹國團最早想移民澳大利亞的,他通過香港的一個專業移民機構都辦好了澳大利亞移民,但是他老婆害怕澳洲的“移民監”,所以臨時起意,又放棄了。後來,他打聽到新加坡不用住“移民監”,就辦了新加坡投資移民,很快就拿下了新加坡永久居留權。他在海外四處遊歷,瞭解私立醫院怎麼建設的,剛好遇上國內允許私人辦醫院的契機。


2003年,詹國團決定回來做三級甲等醫院,這一年,他剛好39歲。考察了很多地方,最終他選擇嘉興的一個開發區,投資2億美金興建新安國際醫院,2005年動工,2009年開業。現在,據說有人出價30億人民幣,他不肯賣。他說:“因為我是在醫療上賺的第一桶金,現在辦個醫院就是回報社會,也為自己留點什麼”。朋友們,你們對詹國團的財富人生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