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 資深老教師揭祕:從“學渣”到“學霸”,你只需要這六個步驟!

每次我班一開家長會,老師為了激勵孩子總是把班裡成績好的的同學拉出來表揚又表揚,這差不多都成老師開家長會時的傳統節目了,被表揚的家長當然是高高興興,但是多數的家長看到自己孩子的成績單,心情就不太好了,甚至有的孩子少不得要挨一頓竹筍炒肉。

作為一名老師,我始終認為,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和孩子聰不聰明沒有太大關係,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就說他是個“笨孩子”。這個說法不僅是錯誤的,還會擊傷孩子的自尊心,讓他產生一種自卑心理,覺得自己可能真的沒有別的孩子聰明。這樣長久以來,孩子做任何事失敗後都會有藉口:看吧,爸爸媽媽經常就說我笨,那我成績不好也很正常,誰叫我笨呢?

但以我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孩子的 成績好於不好,網絡上常說的“學霸”“學渣”之間的差距,其實就是雙方學習習慣的不同。

我國著名的葉聖陶先生曾說過一句話,他深刻指出: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越是年齡小的孩子確實容易培養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那麼具體要做到那幾點,才能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呢?提前預習的好習慣

1.提前預習的好習慣

由於學前教育不均衡,剛入學的孩子學習的起點參差不齊。幫助學習“暫時落後“的孩子迅速趕上去的最佳途徑是預習。通過預習,不但可以縮短孩子在學習上的差距,使他在課堂上顯得更自信,更有勇氣,而且可以讓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條學習的路徑,積累一些自學的方法。

2.及時複習的習慣

據研究證明,人的記憶分三個階段: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上課時認真聽課就是把知識從人的大腦中由瞬時記憶變成短時記憶,及時複習可以使知識從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

3. 經常閱讀的習慣

當孩子有閱讀的願望時,家長和老師要及時抓住這個時機, 儘可能提供一-些適合孩子閱讀的材料,如兒歌、童謠、 童話、故事及淺顯的五言古詩, 也可以是幼兒園已學歌曲的歌詞、民歌、民謠和一一些外國的優秀兒童作品、中國的《三字經》等。選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讓“閱讀“成為“悅讀“。

4.主動識字的差距

對大多數一年級孩子來說,學習的最大困難是識字,而大量、機械的識字不但枯燥乏味,還會使孩子失去學習語文的信心。多采用兒童詩識字、韻語識字、詞串識字、閱讀識字等途徑,能為學生識字提供多樣的語境,有利於激發孩子主動識字的願望。心理學研究表明:復現形式越多越新,記憶的效果越好

5. 經常閱讀的習慣

當孩子有閱讀的願望時,家長和老師要及時抓住這個時機, 儘可能提供一-些適合孩子閱讀的材料,如兒歌、童謠、 童話、故事及淺顯的五言古詩, 也可以是幼兒園已學歌曲的歌詞、民歌、民謠和一一些外國的優秀兒童作品、中國的《三字經》等。選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讓“閱讀“成為“悅讀“。

6. 規範書寫的習慣

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輔導孩子學習時,多啟發鼓勵孩子提出問題。對孩子的提問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給以鼓勵,逐步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不能著急

資深老教師揭秘:從“學渣”到“學霸”,你只需要這六個步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