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美女辭職構建童話生活,被董事長說不靠譜,2年後她名利雙收!


80後的劉娟,河南鄭州人,和老公、女兒住著百萬豪宅,自己在一家醫療公司做企劃,月薪過萬。在旁人眼裡,她的生活是小康而幸福的,然而劉娟的內心卻十分厭倦過這樣的日子。2015年冬天,她遞交了辭呈,她要歸隱田園,構建自己的“童話”生活,每天種種菜養養花,讀書寫字,撫琴作畫。董事長知道了她的想法後,直說不靠譜,並和她打賭,過不了兩個月她就得回來。但劉娟的態度很堅決,毅然辭職,捨棄都市生活,奔向大自然。

目的地離她的住處不遠,開車半小時,是一個山區。她花了1000元從一個農場主手裡租了一片土地,用來種菜,在菜園邊上建了一個小木屋,閒下來,就坐在小木屋前彈奏一曲古箏。她請了村裡的水電工,給菜園子鋪設了水管,工人好心想給她的小木屋前按了簡易路燈,劉娟拒絕了,她說朦朦朧朧的夜色多美啊,何必要去破壞它的靜逸。
圖為劉娟彈奏古箏。

生活了幾天,劉娟覺得擺脫了鋼筋水泥世界裡的焦慮和壓抑,整個人都輕鬆下來了。她說特別享受身邊的這些野花、野草、樹木,哪怕是毫不起眼的黃土,對它們有一種流淌在血液裡的熱愛。“這些花草樹木,雖然很多不知道它們的名字,但是我感覺,每天照面也就好像是認識了它們,會跟它們有感情上的共鳴,它就不僅僅是一個在路邊跟你毫不相干的事物了。”劉娟這樣說道。

圖為劉娟行走在鄉間的土路上。

菜園裡她種了好多菜,每天傍晚她便要挎著籃子去採摘。有一天,她突然發現,夕陽下的景緻實在很美,遠處的高山、樹林,身邊的田園、人影,都透著幾分胭脂紅的嬌羞,簡直就像童話裡的世界。所以趕緊取了畫架、畫筆,她要把美記錄下來,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為劉娟在菜園裡作畫。

過了幾個月,天氣漸漸熱了,有村民建議她建窯洞住,說是冬暖夏涼。山上有很多廢棄的老窯洞,她去看時,正好也有人在建,不是想象中的陰暗潮溼,很敞亮,而且費用也不高。她就找了工人來建,鑿了三個孔,建成後把她身上的錢都花光了。劉娟便想把自己的三孔窯洞租出去兩個,於是她寫了一篇文章《想在鄉村安家,何必等到花甲》發到網上,果然很快租了出去。
圖為劉娟的新住所窯洞。

經常有朋友問她,一個人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就不會寂寞和害怕嗎?劉娟說:“寂寞有時也會有,但是更強烈的感覺是興奮,因為這是我向往的生活,何況老公和女兒也常來,我還讓他們帶了雞和鵝來養,雞飛狗跳的,熱鬧著呢;至於害怕,在我眼裡,這個世上沒有壞人,有句話說得好,心中有魔,所見皆魔,心中有佛,所見皆佛。”

圖為劉娟做菜,女兒幫著燒火。

投身大自然,其實劉娟過得並不“清閒”,每天除了做寫作、畫畫、種菜、養花她喜歡的事外,還經營了田園客棧、田園布藝,給自己賺取一點收入。她說人有兩種,一種是做事為了賺錢,另一種賺錢是為了做事,我屬於後者。“我喜歡現在的生活方式,但也要保證有經濟能力來維持這種生活,所以我養了雞鵝、開了客棧、做了布藝,另外靠寫作基本也能養活我自己了。”劉娟又如是說。
圖為劉娟經營的田園客棧。

說起寫作,劉娟很坦白自己有不錯的文字功底,只是以前寫的都是文案,是不得已而寫,沒什麼感情在裡面。但現在所寫的,是自己喜歡寫的東西,一草一木一花一土,全是寫她的生活,寫作過程非常幸福。她打算要把在這片土地上的生活寫成一本書,要自己的經歷和想說的話,化成文字分享給大家。
圖為劉娟準備開始寫作。

2017年,劉娟的新書《我的田園生活》正式出版。她選定了一個晴朗的日子,在鄭州郊區的一片麥田裡,進行籤售。慕名而來的讀者蜂擁而至,他們看慣了鋼鐵水泥,想在劉娟的書裡體驗一回大自然的清新質樸。之後,她接受了大河報記者的專訪,一夜之間躥紅網絡,此時的劉娟可以算是名利雙收了。但劉娟說,紅不紅的,她沒有感覺,她仍然渴望回到那個環境裡面,她說自己就像就是一株花草,只在泥土裡鮮活。
圖為劉娟籤售新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