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9歲網紅輟學8年後自殺: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有什麼不一樣?

9歲網紅輟學8年後自殺: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有什麼不一樣?

9歲網紅輟學8年後自殺: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有什麼不一樣?

近日,蘇州網紅“殺魚弟”喝農藥自殺的新聞,頗有刷屏之勢。

9歲網紅輟學8年後自殺: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有什麼不一樣?

有人或許會問:“殺魚弟”是誰?

事情要從2010年的一段視頻說起。

(請在wifi環境下觀看)

視頻中,這個9歲左右的小男孩,因“熟練的殺魚技巧、倔強犀利的眼神”,而被網友戲稱為“殺魚弟”。

“殺魚弟”真名叫孟凡森,家裡兄弟姐妹6人,他是老大,從小輟學,8歲就在父母的水產店裡幫忙。

成為“網紅”後,曾有好心人資助孟凡森重返校園。

只是,上學沒多久,孟凡森因跟不少老師節奏、文化課又聽不懂,便經常在課堂上睡覺。

被送回老家上寄宿學校後,又因為逃學、曠課、去網吧打遊戲被多次警告,家人只好又將他接回身邊。

直到14歲那年,孟凡森正式輟學,開始學賣魚殺魚。

一轉眼,8年過去了。

再度闖入大眾視野裡的“殺魚弟”,卻是因為服毒自殺的新聞。

9歲網紅輟學8年後自殺: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有什麼不一樣?

(小孟住院圖片)

問及小孟服毒自殺的原因,小孟的家人說到,自從輟學後,小孟幾乎沒什麼可以溝通的同齡朋友,封閉的圈子,加之青春期叛逆,小孟時常因生活瑣事和壓力與父母爭吵。

一個月前,小孟就已經偷偷買了劇毒農藥百草枯,喝藥前的爭吵只是一個導火索而已。

小孟目前已出現腎功能受損、肺部損傷、尿毒症等多種症狀,醫生表示,之後的14天,小孟的病情會逐漸加重,直到肺部纖維化。

這意味,17歲的小孟有沒有救回生命的可能,要看14天之後。又或者,這14天就是小孟在世的最後14天。

9歲網紅輟學8年後自殺: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有什麼不一樣?

魯迅曾說,悲劇就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而網紅“殺魚弟”無疑就是一出真正的悲劇。

悲劇的根源,不是他出生在貧窮的家庭裡,而是9歲那年,他一夜成名,有了改變自己命運、擺脫貧窮的機會——上學讀書。

但他選擇了放棄。他輟學了。

人們常常說,貧窮的對立面是富有。

實則不然。

貧窮的對立面,是不放棄,不放棄擺脫貧窮的機會、不放棄自我成長的機會、不放棄改變命運的機會。

還記得前段時間以一篇“感謝貧窮”的文章而走紅網絡的北大女孩王心儀嗎?

同樣是出身貧苦人家,王心儀的結局卻與“殺魚弟”有著天壤之別。

9歲網紅輟學8年後自殺: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有什麼不一樣?

小時候,外公常年癱瘓在床,母親身體欠佳,父親隻身一人在外打工掙錢。

王心儀,作為家中長女,要照顧兩個年幼的弟弟,還要忙家務、忙農活,忙學習。

錄取通知書送到家裡時,她還在輔導班打著暑假工。

但貧窮,帶給她的不是物質上的匱乏,而是精神世界的強大。

貧窮讓她領悟到了真正的快樂和滿足,也讓她更加堅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

最終,她以707分考入北大中文系,翻開了人生的新篇章。

的確,貧窮會給人帶來痛苦、掙扎與迷茫,會狹窄了你的視野,會刺傷你的自尊。

但是,貧窮奪不走你的努力、你的奮鬥、你的夢想,還有你的希望。

詩人王爾德曾說過,即使身處髒水溝和下水道,也別忘記仰望星空。

孩子,出生在貧窮困境中,不是你的錯。

但是想要避免重複上一輩卑微的命運,想要脫離這片泥沼,唯有不放棄努力、不才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任何處境,只要你自己不放棄努力,不放棄讀書的機會,貧窮便不會真的一輩子如影相隨。

9歲網紅輟學8年後自殺: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有什麼不一樣?

越是窮人家的孩子,才越要發奮讀書。

但生活的殘酷之處就在於,大多數陷入貧窮困境的人,最終都步入了“殺魚弟”的後塵。

今年3月份,南京街頭,一位父親帶著女兒推著三輪車賣韭菜盒。女兒面容清秀,戴著眼鏡,嫻熟地擀麵包餡。

錄視頻者問及學歷時,女兒說高中畢業。

又問:“為什麼不念大學?”

女孩的父親接腔:“女兒沒有考上本科,上大專不划算。現在本科生研究生出來也沒人用,大專要花掉十幾萬,到時找不到工作年齡也大了,不如現在學賣韭菜盒子,將來能開個店面。”

9歲網紅輟學8年後自殺: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有什麼不一樣?

誠然,讀書考研未必能讓這個女孩今後的人生飛黃騰達,也未必能讓這個家庭一夜暴富。

但至少,繼續讀書,會讓這個女孩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會讓她今後的人生多了一種不同的出路。

也會讓她明白,這個世界上還有比賣韭菜盒更能賺錢、更加輕鬆、更加有趣、更加有意義的工作。

同樣是南京,在新街口一家餐飲店裡,剛剛結束高考的焦春強,正端著盤子,穿梭在熙熙攘攘的客人中間。

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焦春強常常累得腰痠背痛。

但是這一天,焦春強卻滿臉微笑。

因為在工作間隙休息時,他得知自己已被中國藥科大學錄取,他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

9歲網紅輟學8年後自殺: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有什麼不一樣?

焦春強,出生在江蘇盱眙, 6個月時,父親因病去世,母親遠走他鄉,未滿一歲時,他便成了孤兒。

此後,便一直與鄉下的爺爺奶奶相依為命。

命運對待焦春強是殘忍而不公的,但他從不抱怨。懂事乖巧的他,從不向爺爺奶奶索取什麼,而是默默認真讀書。

轉眼,十八年過去了。

當初小小的他,依靠讀書的力量,走出了貧窮,走出了鄉村,走向了繁華的大城市。

面對媒體採訪,焦春強說:“人就是被拋到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選擇餘地,但是你可以改變的是你的未來。”

身處逆境卻頑強不屈,他的話讓無數有過類似經驗的網友淚目,也讓無數經歷過貧窮的人心生敬佩。

人們總說,沒有雨傘的孩子,必須要努力奔跑。

而我想說,越是窮人家的孩子,越要努力多讀書。

也許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讀書絕對是窮人家的孩子擺脫貧窮,最輕鬆、最公平的那條路。

9歲網紅輟學8年後自殺: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有什麼不一樣?

事實上,對於窮人家的孩子而言,讀書不僅僅是為了擺脫物質的貧窮和苦澀,還為了褪去內心的狹隘與短視。

也唯有拋卻了狹隘與短視,我們以及我們的孩子,才能活出生命該有的質感與尊嚴。

100多年前的某天下午,一位貧困的農民,救了一個不幸落水的貴族少年。

幾天後,老貴族親自帶著禮物登門感謝,農民卻拒絕了這份厚禮,而是提出了另一個請求。

他說,沒有讀過書是自己一輩子最遺憾的事,讓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他多年來的夙願。

因此,他想要貴族能夠資助他的兒子到倫敦去接受高等教育。

老貴族欣然地接受了這份請求。

多年後,農民的兒子從倫敦聖瑪麗醫學院畢業了。他成績傑出,後來被英國皇家授勳封爵,並獲得1945年的諾貝爾醫學獎。

他就是亞歷山大•弗萊明,青黴素的發明者。

9歲網紅輟學8年後自殺: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有什麼不一樣?

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貧窮帶來的短視、狹隘和無知。

對於寒門子弟而言,讀書可以改變命運,知識可以重塑人生,這是應該堅守的信仰和希望。

也是窮人家孩子突破黑暗、擺脫困境的曙光。

9歲網紅輟學8年後自殺: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有什麼不一樣?

想起多年前,曾看過的一則新聞報道。

貧困地區的支教老師,問當地的孩子長大後想做什麼職業。

孩子們的回答有兩種,司機和老師。

因為這是孩子知道的唯一的兩個職業。

相比於城市的那些受過良好教育家庭裡的孩子,他們的理想職業卻可以是藝術家、繪畫家、舞蹈家...

讀書是一條看不見的階梯,你爬上去的每一層,都將成為孩子的未來的起點。

當你放棄了努力,放棄了讀書時,你關上的不僅是自己通往更好人生的大門,還有孩子未來可能接觸到另一個世界的窗戶。

作家龍應臺曾給兒子安德烈寫過這樣一段話:

孩子,我要你讀書用功,不是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

而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面對小孟一家的悲劇,比起譴責和痛心,我想告訴更多類似的家庭:請相信讀書會改變命運,請相信知識可以給你力量。

作家李月亮曾為孩子寫過這樣一段話:

孩子,平凡不怕,我怕你無知;

辛苦不怕,我怕你無能;

獨特不怕,我怕你無趣;

失敗不怕,我怕你無望;

而不讓這些害怕成真的唯一途徑,就是好好讀書。

與每一個寒門子弟,共勉。

9歲網紅輟學8年後自殺: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有什麼不一樣?

專注家庭教育,分享教育理念,更多優質育兒文章,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