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人說“沒有蒙古人的西征,就沒有俄羅斯的誕生”,這種說法有什麼依據?

爾朱少帥


俄羅斯的誕生問題屬於俄歷史難題。至今還沒有定論。

首先俄羅斯這個國家名字的由來就有些怪異。眾所周知,俄羅斯的主體民族乃是斯拉夫人的東支,即東斯拉夫人。但這個國家卻是用另一個民族的名字命名的——“羅斯”。而且還是外來民族。

俄最早的編年史《往年記事》是這樣描敘的:早期斯拉夫人是野蠻、不開化的,經常內訌,於是公元862年,斯拉夫人邀請居於海外的,自稱“羅斯人”的瓦良格人到自己的土地上稱王,建立秩序。自此,斯拉夫人結束了矇昧、野蠻狀態,追隨羅斯王公建立基輔羅斯國家。(瓦良格人便是歐洲歷史上出名的北歐海盜)。



所以俄羅斯的起源可以理解為:外來的海盜領導下的一群本土野蠻人(知道為什麼叫戰鬥民族了吧)。學者起了個響亮的名字“海外王公說”。

不過到了18世紀,俄羅斯的本土主義者就開始不認這個“海外關係”了。《古代俄國史》中表述:“羅斯人和斯拉夫人本是一個民族,出自瓦良格人的就稱為羅斯人,在以前就是斯拉夫人”。這被稱作“斯拉夫文明論”

確實,要承認一個國家的宗教、文字、哲學、科技乃至王室都是從外部引進的。需要很大勇氣。

再說俄羅斯的崛起,可以說是給蒙古人當“奴才”的起家史。

話說當年俄羅斯的前身莫斯科大公國,默默無聞,領土面積只有500平方公里,和北京差不多大小。是眾多基輔羅斯諸侯中微不足道的一個。1223年,由速不臺率領的一支蒙古西征軍攻入南俄羅斯地區。為了生存基輔羅斯的各路諸侯聯合起來組成了聯軍,但在卡爾卡河畔一敗塗地,各路諸侯被迫臣服於蒙古人腳下。


當時基輔羅斯的各路諸侯雖然名義上臣服於蒙古的欽察汗國,並按時交納各種稅收。 但骨子裡都視蒙古為蠻夷,對蒙古人是滿臉的瞧不起(都是野蠻人還相互瞧不起)。


但莫斯科大公卻表現出很高的政治鬥爭智慧,上演了一出“從奴隸到將軍”的好戲,當時的大公尤里.達尼洛維奇極力對蒙古主子阿諛逢迎,娶蒙古汗的妹妹為妻,甘心充當蒙古統治者的鷹犬。蒙古汗對其十分賞識,不僅把對基輔羅斯各路諸侯徵稅的權利給了他,甚至撥一支蒙古軍隊,供他來對付政敵。在他死後,其弟伊凡.達尼洛維奇更為詭計多端,善於用金錢收買賄賂蒙古王公貴族,因而獲得“伊凡.卡里達”的綽號。卡里達,俄語為“錢袋”之意。這招果真見效,蒙古汗將“弗拉基米爾和全俄羅斯大公”的封號送給他。伊凡.卡里達利用“大公”封號,狐假虎威,兼併鄰國領土,國勢日益強盛。從1328年起,他幾乎控制了整個東北俄羅斯地區。伊凡.卡里達不僅在經濟上積累了統一全俄羅斯的力量,而且把東正教教會駐節地從弗拉基米爾遷到莫斯科,使教權與王權緊緊地結合起來,從而提高了莫斯科公國在宗教和政治方面的地位。至他死時,莫斯科已成為全羅斯極為強大的公國。而後繼位的底米特里.伊凡諾維是一個很有雄心和才幹的人。他連續降伏了鄰近各公國。

莫斯科的強大使得蒙古統治者深感恐慌,於是多次組織聯軍進攻莫斯科公國,但莫斯科公國不屈不撓,奮力抗爭,經歷百多年的戰爭,越戰越強,最終擊敗包括欽察汗國在內的眾多強手。勢力不久就越過了烏拉爾山。“小白熊”從此變成了“北極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