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原我愛我家副總裁胡景暉,建議迅速建立全國房租指導價,這可行嗎?

花冷妍


胡景暉可越來越扯了,一開始覺得他沒發瘋,現在的建議可是越來越瘋。我們經常說,人來瘋,就是人來瘋,得了一點理,最後由於自己的一系列表現,這些理全丟乾淨了。

就像我愛我家的董事長謝勇一樣,別人鏈家董事長左暉打個電話,說是不是管不住胡景暉呀,原來真管不住。

本來是佔理的,輿論矛頭對準的是鏈家地產,這下可好,公開信息看,自己不但管不住胡景暉,別人內心根本就沒把你當一回事,謝勇本來想充當下大哥,談個話什麼的,連最緊要關頭如何談話,如何掌握火候都不知道。

多少董事長見到這種情形,會笑話謝勇的。這個時候,肯定要安慰胡景暉,即便算賬也是秋後再算賬呀,真的以為陽曆8月底就算秋天了?

謝勇做得左右不是人,把我愛我家的一方諸侯得罪了,而且是站在競爭對手的立場上。左暉那也賣不了什麼好處了,輿論矛頭認為左暉太霸道了。人家左暉也沒有直接說把胡景暉幹掉呀,謝勇成為一個不會辦事的小弟了,名譽可謂碎落一地了。

本來,胡景暉得了便宜了,不管是公義上,還是個人尊嚴上,都成了槓槓的漢子。

可好,他又沒收住了。

我不得不說,我愛我家的人才,就這麼欠缺一點火候嗎?

8月18日早上那個辭職聲明就足夠了,有擔當有血性有能耐,19日還搞什麼個人媒體溝通會呀,那麼一點米色的底褲,全漏光了。

就這麼些建議,聽上去也太扯了,還全國指導價呢,普通如你我,都知道全國各地房價極其複雜,更別說租金了。

你看四五線的縣城要什麼長租公寓呀,還統一指導價呢,一看就是舊時代的人,沒什麼高招了,就想著來整齊劃一的管理和知道。

那是什麼時代的事?

我建議,胡景暉自己閉關三個月吧,別在出來亂說亂咬了,不然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家都以為是一個胡亂說話的人,不再視為資深房地產從業人士和資深研究專家了。

唉,好好的一副牌,4個2都打輸了,和之前謝勇抓了一個王炸一樣,打來打去,最後還是鏈家的左暉贏了。

你說這事!哪講理去呀,豬隊友唄,沒有參謀唄。


財經作家邱恆明


租住的話題很熱,也看了最近有關租賃房的一系列報道,回答一下玩玩:

1、空置稅問題:

胡景暉說應該開徵空置房要收稅,這個看著是有些道理的,只有一個問題——就是檢查成本的問題:怎麼確定一套房子是空置?我偶爾來住的話算控制還是自住呢?為了收這個稅的話,要建立多大的檢查團隊?所以這是一個執行落地的問題;

2.現行租賃稅問題:

我怎麼覺得應該是減稅從而減負呢?房屋租賃我百度了一下,應該要交5%的綜合稅。這部分是不是也轉嫁給了租客呢?那麼:一方面是是否可以減稅以刺激租賃供給?一方面是如果收不上來的話是否可以免徵、讓那些想提住房公積金不得不繳稅開票的租客成本低一點?第三是收了稅之後是不是能投入租賃房建設以增加供給或是乾脆補貼租賃者呢?

3.指導價問題:

租賃價格是個市場行為,限制的死板了、或是價格太低了,那豈不是又一批業主就不出租了?這從供給上來說不就是限制供給了嘛?何況同一套房子裝修好壞、配的東西多少還有價格的上下差值,這該怎麼算?

4.房租價格說白了是根“槓桿”,背後是“以房控人”:

一邊是稅收問題,租金上漲背後得益的不只是那些長租公寓吧?還有擁有空置房的業主、還有稅收徵收者。北京典型的問題是從政策上開始“騰籠換鳥”清理外地人口。一方面外地人口沒清走多少、一方面是好多種房子不讓出租了。簡單說——需求沒降、供給少了……目前怎麼看都是在通過生活成本提高,來提高北京這個城市的進入門檻啊……

5.租金壓力和支付壓力:

不是都在罵資本、金融和商家嗎?那麼國家隊能不能入場?公司裡一個小朋友在說租房時,租金固然是一個壓力,還一個壓力是躉交一筆“押金+中介費+租金”的壓力,租房子一次性要繳納相當於5個月的房租。他其實按月交房租壓力還可以,但是畢業沒多久手裡哪有那麼多現金?所以支付壓力對這幫小孩兒來說壓力更大。既然金融資本那麼壞、為什麼國家隊不入場來低成本貼息做這件事呢?

6.租住的單位是“套”還是“間”?

這麼些年建的房子都是成套住宅(比如2居室),但是對租房子的人來說我只要“1間”就能住。按間出租的話又有管理成本,個人小業主顯然懶得管(在北京有閒置房的人可能真的“懶”),二房東又不放心讓他們管、機構長租公寓商又被罵成了狗……國家隊在哪?

既然是民生問題,實際上是國家隊沒有市場化但又低成本的來參與競爭的問題。要麼是“不會管”、要麼就是現階段從控人口的角度“不真的想管”。

———————————

【結論】比較好的組合是:

1.租金依然是市場化定價;

2.國家隊入場!按市場價承租後轉手投入市場、以房屋租賃的稅收(而不是什麼熟不熟的上來還沒影兒的空置稅)為後盾對租金價格做補貼,重新投放至市場,補貼的形式最終實際上是平抑了價格;市場價由國家隊的投入力度來調節,租客的租住成本也降了、業主出租動力還被保護;而且押金、中介費還可以適當免除;

3.長租公寓企業提供高標準的服務,滿足的是想要“住的好”的那批人的需求。


咚噠隆咚鏘


如果是一個經濟專家這麼說,我覺得還情有可原,可以理解。如果是我愛我家的副總這麼說,我覺得我愛我愛真逗逼,說出了這麼幼稚愚蠢的話,完全背離市場規律原則。

我國樓市發展了20多年。能建立每個城市的樓市指導價嗎?

北京樓市指導價多少錢一平合理,其它二三四線樓市指導價多少錢一平合理?

不同城市價格指數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

有人口流入和流出、有經濟發展預期、有規劃前景、還有其它政策影響等等。這些指標都是變化無常的,很難預測的。

比如二線城市經濟發展比較突出的城市長沙,樓市均價才10000左右,遠低於其它城市樓價。

經濟發展一般的城市廈門,樓價高達50000左右。

這樣的案例很多很多,特別是一下子漲很多的城市,都是各種各樣的理由。

房子的居住功能的樓價都不能實行指導價格,當然房子出租功能的租金更加不能實行指導價格。

想出風頭沒有錯,可是缺乏經濟邏輯思維方式的指手畫腳只會讓自己出盡洋相。


我愛說房產


胡景輝該離開我愛我家,不,我愛我家應當讓胡景輝離開,按照胡景輝的“指導價”觀點,是不配擔任一家大型房產中介的副總的。

事實也是,對房租實施指導價,就能把房租上漲的問題解決好?簡直就是胡扯嘛。房租上漲的問題不是政府管少了,而是市場規則存在問題,是沒有很好地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市場規則,特別是資本進入以後的市場規則。

要知道,房租出現快速上漲,除了季節性因素之外,最主要的還是資本的大量進入。而資本大量進入的原因,則是目前的市場規則只是鼓勵發展住房租賃市場,而沒有對租賃市場發展起來以後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防範措施沒有認真研究,就象當年放開房地產市場一樣,只知道“放”,不考慮“收”,亦即如何對市場實施有效監管,如何讓房價不象脫韁的野馬。

現在的關鍵是,房租的上漲,本身沒有太大問題,市場供需關係發生矛盾,價格自然會出現波動,就看規則在哪了。輿論和公眾所以擔心房租問題,最核心的就是沒有規則,或規則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沒約束力,無法對問題形成有效的制約作用。所以,工作的重點應當放在制定規則方面,譬如金融對租房企業的支持規則,對資本進入後的遊戲規則,二房東、三房東的遊戲規則,短租房、長租房的相關規則,等等。如果沒有規則,而去出臺什麼指導價,那真是天真加無知。

眼下,政府管理的價格越來越少,包括政府指導價,該放的也在開放,而不是收。象房租一樣,如果收歸政府確定指導價,只能讓市場更亂。如果房租能夠由政府指導,為什麼房價不由政府指導呢,免得現在出臺這個或那個調控政策,也免得讓百姓受盡房價上漲的折磨。如此,不如再回到計劃經濟時代、實行統購統銷好了,真的太天真,太沒有市場意識了。


譚浩俊


首先,這樣的建議很懇切,很真誠,不管可不可行,國家有理由去管管這個市場。因為住房問題是直接關聯到每個平民百姓的切身利益,必須要解決好!

然後,解決好這個房租價格,我的個人觀點是要從這幾個方面去看:

1/從市場方便來看,漲價是市場經濟下受供求關係的影響,如今房價畸高,所以買房成本大漲,也導致了租房價格的飆漲,所以根源還是房價過高,讓老百姓不在買得起房,而買了房的,知道老百姓買不起房,但是還得在城市落腳,房價就暴漲起來。同時,城中村改造,地鐵修建,城市設施的完善也是使得房租猛漲的原因,所以房租上漲感覺是正常現象,合乎市場規律;但是市場經濟自然配置下,不乏不少擾亂市場正常秩序的個人或集體,因為他們掌握了太多的資源,甚至有著壟斷地位,於是只要他們的一個主觀舉動,房價大漲之勢就出現了。這樣就缺乏公平,市場自由變化的能力就弱化了。所以目前,房租房價大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市場失控,國家需要管管了;

2/也可以從價值觀上來談談這個事件。胡總的被離職是因為不能認同所在公司的處事價值觀。俗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所以公司解僱也好,自己離職也罷,都是由於不同的價值觀取向,從此分道揚鑣。問個問題,如果是你,你會選擇繼續拿著高薪,還是會選擇胡總的做法呢?很多人的答案肯定是,留在公司,為公司繼續謀利。

不難看出,當今這個物質社會,人心已經變得非常浮躁,每個人都為著利益最大化而所謂的奮鬥,努力,追捧。於是,人心變了。朋友和朋友之間,都是比誰有錢,誰開豪車,誰找的對象漂亮,誰又離婚找了小老婆......一時間,人都活在了高高在上的世界。就說我朋友那個房東,聽說還是退休幹部,拿著豐厚的退休金,然後一棟房子10幾層樓,月初交房租時趾高氣昂的說,月底搬走還是留,漲價200.....很難想象,年初剛漲了一次房租。真心租不起房子。好像每一個永遠都填不飽,我瞭解了身邊的朋友,大部分人的房東都是仗著房子不愁租,瘋狂的搜刮著租客...所以,人變了,價值觀變了。頓時想到,在那個過去的年代,居然還有借宿的說法,當麼的難能可貴。而如今,房價背離人民,中介利益最大化,房東漲租,“城中村改造”,倒黴的都是老百姓,因為所有的負擔都丟給了老百姓;這就是這個時代,需要的一個正確的有正義的合乎時代發展的正確價值取向,沒有了正確的價值觀,兩極分化,越走越遠.....

最後,我們不妨站在租房客的身上思考一下。當然我就是租房客。租房的人民都是底層老百姓。拿著微薄的工資收入,基本上沒有其他資產性收入。所以房租一旦上漲,意味著僅有的工資,需要承擔房租,養家餬口的巨大擔子,誰扛得住???假如一個家庭,在深圳的收入是一萬元,不算多的,不算少的,三口之家,住在市區中的城中村,兩房一廳,租金2500-3000元,生活開支2500-3000元每個月。小孩教育,一個月平均1000元,然後老人一個月平均開支200元,然後全家醫療費用開支,一個月300元,其他的開支還有一些,比如買衣服之類的,算500元一個月;最後一個家庭的淨收入,可以算出是2000-3000元。這個淨收入,一年存款不到4萬,大城市根本不敢想買房,回到三線四線老家縣城,都很難負擔得起。然後我來告訴你,他們的生活。所謂的兩房一廳,其實是不到30平,房間剛好放個床,客廳空空的,有個二手桌子凳子,基本上沒有沙發靠椅,因為放不下或者捨不得買,如今房租一漲,直接面臨換個一室一廳或者是單間一家人擠,然後每天在家做飯吃,中午帶飯,很少有親人朋友往來,因為不敢下館子,家裡也不方便,上下班擠一個小時公交地鐵,交通費能坐公交的不敢坐地鐵,沒有打過車,生活沒有保障,公司有社保的還好,沒有社保的,也沒錢自己買,保險更不用說,在公司最怕的是AA制聚餐,捐款,給領導送禮,因為根本沒錢浪,然後想過買房買車,但是買不起,罷了....處處憋屈的生活,你說突然間還要漲房租,誰受得了,漲30,50一年,我相信大家沒有怨言,但是一下子300,500的漲,對於普通百姓來說,真心過分了。然後房東也是板著臉,沒有幾個給人好顏色的...所以寒心。對於苟住在這個城市的1000多萬人民來說,無不感覺到壓力山大,並且無處釋放,自然而然,抱怨聲,一日之間,爆發出來.....有時候,會天真的想,要是10年後,沒人租他們的房子了呢?當然可能性不大....但是又想想,40年前,這個小漁村的人,還是不斷背井離鄉,逃荒到周邊的城市省份,過著悽慘的人生,而如今,當起了地主,誰又不會想到,過幾十年,是怎番景象?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所以,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卑微的心,相互幫助的心,社會需要一份愛,幫人幫己,國家需要一個擔當,解決好百姓問題,造福普羅大眾!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下,才會有社會健康的發展和繁榮。

祝各位漂泊的朋友,幸福,順利!加油💪


Danny外貿分享


指導價這個方式應該是可以的,而且也是控制暴漲的重要手段,但是指導價的定義限制的是誰,對各方利益是不是有影響呢,仔細分析一下?

專注於金融知識普及,讓知識深入人心,如果覺得回答的不錯,歡迎點贊,評論,關注,回覆

就目前來講,房租的暴漲主要是住房調控限售政策的出現和長租公司的出現導致的供求關係變化導致的房租上漲,其實是典型的市場化反應。

但是目前房租市場上有兩股勢力,一是傳統的C2C的租賃模式,也就是個人出租,第二是現在的B2C的租賃模式,也就是租賃公司的出現,他們囤積的足夠多的房子用於出租。

如果出現指導價,這兩股勢力之間的獲利關係將出現巨大偏差,首先指導價的出現,確實可以短時間內有效限制租賃價格的空間,但是對於個人出租者,他們的房租可能和裝修、地段以及房主本人的資金用途等有關係(曾經說賣牛肉麵的漲價是因為豬肉漲價,而賣牛肉麵的人要吃豬肉)。那麼出臺指導價如果定義過低,會對出租者產生不利影響,相當於政策干預了市場行為。而對於掌握市場的租賃機構也許是個有效牽制。市場化的反映主要因為主流價格上漲,導致跟風,那麼對於市場主力的控制會對價格起到控制作用,所以指導價限制的就應該是這部分團體。所以指導價到底對誰生效是個需要討論的問題。

另外這個指導價的定義模式應該參考現在的銀行基準利率的模式,要留出自主調控的空間,畢竟各個區域價格不同,各個房子質量不同,都會對價格產生影響一刀切之也不是個理性的辦法。任何監管的新出現都會出現爭議,但是希望監管能在顧忌各方權利的基礎上更多的考慮社會影響和百姓的切身權益,不要讓監管變成亂管或者不管。


張小帥說理財


很多人認為胡景暉是“說出中介真相”的人,我並不認同。我認為胡景暉的觀點是錯誤的。

先從事情的的起因說起吧。胡景暉在自己的朋友圈表示:自如和蛋殼有融資,搞重新裝修、N+1出租模式,吊高了業主胃口,推動租房價格的上漲。這種做法是在破壞市場,將會受到市場懲罰。而我愛我家旗下的相寓就不這樣做,因此還能維持盈利。

用一句流行的話語來說,以上全錯。

資本進入長租領域,花大價錢搞重裝修、N+1,其實不是推動房租上漲,而是促使房租下跌。出租房子本來就是很麻煩的事情,很多業主不願做,也做不好。有些房子租不出去,或者租不上價錢。現在有專業長租公寓公司,事情就變得簡單起來。他們重新裝修,把原本破爛的房子翻新一番,新添傢俱,隨時拎包入住,還負責日常的保潔。新增適合居住的房子,這顯然是在增加市場的供給;

N+1的出租模式,指的是把客廳改造成住房,即原來兩居室有三個房間出租(這種改造不算群租,屬於合法)。這種事情做起來很麻煩,現在有人專業做這種事,房子可以多租價錢,房源其實也在增加。無論對房主還是房客,顯然都是好事情。資本介入長租公寓,沒有改變這樁生意的本質。錢多好辦事,房源的增加、效率的提升,只會更加顯著。

業主確實會隨行就市,拉高房子出租價,可最終決定市場租金的,不是租房公司成本,而是租房者的付款能力。租房者才不管你拿房成本5千還是1萬,他們的支付能力,決定這套房子最終的租金價位。

從銀行貸款做生意要付利息,改造房子加價收購成本不低,房源增加而租金又很難上得去。這才有了潘石屹說長租公寓不好賺錢的說法。潘石屹說,現在長租公寓能有1%的利潤率就很不錯了。這中間有什麼暴利可言呢?

既然生意難做,為什麼鏈家還推動搞長租公寓?很簡單,市面房源在減少,需求還在增加,鏈家認為未來房租上漲是大概率的事情。雖然現在以一個較高房價拿下房源,可一簽就是三年,三年也許就能回本。此外,長租公寓還有許多尚待開發的附加值。搬家、打掃和保潔,這還只是最初級,說不定將來他們洗衣做飯遛狗洗貓都管幹呢?

房價可能漲也可能跌,長租公寓的戰略佈局也可能失敗,這些都是正常的市場風險。這些預判和創新恰恰是市場發揮作用之處。胡景暉說,他們這樣做風險很大,我愛我家不這麼幹。他這樣說沒有錯,保守有保守的道理,倘若自如、蛋殼的模式行不通,不就是我愛我家發展的良機嗎?為何口誅筆伐,大談對手“破壞市場”呢?

我們再看看胡景暉開出的藥方。

胡景暉辭職之後,搞了個媒體溝通會,談到他對租房市場的建議:1、通過全國住建系統,建立全國房租指導價,每月向老百姓公示;2、根據指導價,老百姓可以向政府舉報“交易異常”,如果是哄抬房價,嚴處;3、建議住建部和各地的住建委員、一行三會建立聯合工作機制,嚴格監管進入到長租公寓的資本。此外,內地可以仿效香港,推出空置稅。

要說“破壞市場”,胡景暉自己就提供了完美的註釋。建立房租指導價,結果就是價格信號失靈。沒有了利益刺激,房東寧願把房子空置,也不願承受出租帶來的損耗;租房公司賺不到錢,就不願把舊房翻新,提高利用率。房源難以增加,需求無以疏導,最終只能靠排隊、搖號解決問題。到最後還有市場什麼事呢?

胡景暉建議徵收“空置稅”,更是一出莫名其妙的昏招。暫且不說空暫稅對財產權是多麼粗暴的侵犯,就連它的可行性,恐怕胡景暉也沒有想過。

什麼樣的房屋算空置?有人說,電錶三月不走算空置,規避方法何其簡單,找人“看房子”,定期開燈不就行?也有人說,房屋三月沒出租就徵稅,避稅方式也簡單,找人“短租”就破解。房屋空置還涉及上門核查的問題,執法成本高到不可想象。溫哥華和香港都聲稱徵收空置稅,實際上只是恫嚇業主,安撫租客,至於用空置稅降低房租,更是痴人說夢。

事實上,真正提高住租房效率,減少房屋空置的,恰恰是專業的租房公司。相比分散的個人信息渠道,專業公司更容易找到租客。有些租客只想住幾周時間,在分散的個人出租市場上,他們幾乎找不到這種房子。中介公司卻能提供——價格也許會貴一些,也比住酒店便宜。這種專業高效,沒有資本投入,顯然是做不到的。

胡景暉在我愛我家工作十幾年,正常來說,他應該更理解市場,更相信市場的力量。然而,胡景暉不斷進行反市場的表演,控討資本貪婪,相信政府能幹,主張嚴刑峻罰,哪裡還有一點市場人的樣子?難怪胡景暉在微博上被斥為吃裡扒外,吃著市場的飯,砸著市場的鍋,專業水平可疑,缺乏職業精神。在房地產領域,反市場的聲浪一直都很大,民眾也吃這一套,胡景暉以業內人士的身份控訴市場,呼籲管制,影響尤其的惡劣。


菁城子


市場調節怎麼就不管用了?

房價房價如此,一定要各種調控後才行!

現在又租售同權,結果租金又漲個沒邊了,也要調控?!

其實還是一個問題,如果能房地產市場管理好了,空置稅或者房地產稅用起來,限制短期買賣,公租房和共有產權房供應量加大力度,就會緩解壓力。

作為老百姓,我們都是有自住房,衣食住行基本要素解決問題就可以了,現在鬧得娶不起媳婦兒,生不起孩子,也是沒有辦法。

指導價是個虛的,因為需求旺盛,如果公租房能滿足大半需求,房租自然會降下來,畢竟還是有很多空置房的。


我的房子我做主


不可行,如果這個建議真的被採納了,那會害慘那些北漂一族。

我已經在很多地方看到我愛我家副總裁胡景暉離職的新聞,而且引起了全國媒體對漲房租的熱烈討論,基本上是憤怒的罵聲。房租漲價確實對北漂一族非常不好,增加了他們的生活負擔,本來他們面對高房價就買不起房,現在連租房的價格也要上漲,這不是趕盡殺絕嗎?

所以網上充滿了憤怒的聲音,主要是罵黑中介,說他們攪亂了市場,抬高了房租,在這個背景下胡景暉建議:1建立租房指導價並公示:2 如果超過這個價格老百姓舉報,超過者會得到嚴懲,3 嚴格監管進入長租房公寓的資本。


這幾個建議恰恰是提高房價的三個關鍵措施,會起到一劍封喉的效果,請聽我分析。



一 商品價格的決定因素


影響一個市場商品價格上漲的核心因素是什麼?房租市場和樓市有什麼不同?


影響商品價格漲跌是供給與需求決定的,這是經濟學常識。當供給小於需求,價格必漲,當供給大於需求,價格必降,所以關鍵是供給與需求能不能匹配,在一個自由競爭的市場上,他們會根據價格的高低自由進行資源的配置,從而把價格降低了一個合理的水平。


舉個例子:


假設一居民區有1000個消費者,他們每個人都需要吃早餐,有一家早餐店開業了,我們把店老闆稱為李老闆。因為店裡面只能容納100個人,所以天天爆滿,注意,這時候是供給小於需求的狀態。


這個時候李老闆有二個選擇:一是擴大店的面積,這樣就能容納更多的客戶,實質上就是增加了早餐的供給,二 直接漲價。


具體如何做出決策呢?這取決於這個市場的特性,如果這個市場是一個自由競爭的市場,那麼李老闆會選擇把店面擴大這個策略,如果是一個不充分競爭的市場,老闆會選擇直接漲價。


為什麼不同的市場特性會決定老闆有不同的決策?因為李老闆第一考慮的肯定是利潤最大化,在自由競爭的市場裡他要面對競爭,如果漲價的話利潤會提高,但競爭對手會進入並用更低的價格來競爭,那麼很快就會拉走很多客戶,甚至會讓李老闆破產,這是老闆無法承受的風險。


為了安全起見,他可以用擴大店面增加供應的方式來追求利潤最大化,這個策略雖然增加了成本,但是風險更小,因為沒有漲價意味著新進入者只能和他在同一個價格水平上競爭,這增加了新進入者的難度,李老闆的勝算更大。


所以在一個自由競爭的市場,迫於競爭的壓力李老闆必須討好消費者,不敢輕易漲價,他會通過增加早餐的供給追求利潤最大化,得到實惠的是消費者。


如果他一定要選擇加價,競爭對手看到這麼火爆的生意,這麼高的利潤必定進入,除非有消費者非吃不可的理由,否則他們一定會用腳投票選擇更便宜的,受到損失的就是李老闆。


如果不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呢?也就是說別人不能開早餐店,只有李老闆能開,那麼李老闆的理性選擇就是直接漲價而不是擴大店面,因為從結果看對李老闆是一樣的,都是利潤最大化了,但是擴大店面卻需要增加成本。


但對消費者卻完全不一樣。


如果是擴大店面就意味者有更多的消費者需求得到了滿足,而如果是直接漲價,就只有那些願意支付更高價格的消費者才能吃得起早餐,他們往往是更富有的人,窮一點的人會選擇少吃早餐,自己做早餐或者乾脆不吃早餐。


這就是不同的市場特性會決定供給者用不同的方式來滿足市場需求,在一個封閉的,不準自由進入的市場,會造成壟斷從而減少商品服務的供應,消費者要付出更高的價格才能得到相應的服務,而在自由競爭的市場沒有人敢隨隨便便的漲價,只能通過增加供應量來利潤最大化。



所以可以一句話說清楚:自由競爭的市場消費者受益,缺乏競爭的市場消費者受害。


想想那些特殊場合商品的價格你會體會更深,比如機場,旅遊景區的商品。



二 建議的後果


我們回到房租市場,房租市場目前是一個開放的,自由競爭的市場,沒有任何市場準入條件,在這個市場上是價格決定了租房的供應量。也就是說如果價格高,必定激勵著那些原本不打算出租的人也會把房子出租,那麼房子的供應量會增加,然後價格會降下來。


但是如果這個市場是必須得到某個資質,通過審批才能進入,意味著供給者少了,他的結果和早餐供應原理一樣,必定會漲價。



胡景暉這三個建議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無論是建立指導價,超過指導價懲罰,或者嚴格監管進入房租市場的資本,都是行政力量介入租房市場。非市場的力量介入後必定主導市場,將徹底的改變該市場的競爭狀況,其實際效果是提高進入門檻,減少房租市場的供應量,減少了競爭,增加了供給成本,最終房租會一個勁的上漲。

對留在市場上的人,有資質的人是非常好的事情,他們會獲得更高的利潤,但新的供給者不能進入只能望洋興嘆,而消費者要支付更高的價格才能租的起房子。


你們想想汽車市場和樓市這些年價格的區別就會更加明白,二十多年前一輛桑塔納的價格要二十多萬,而今天同樣的桑塔納配置好了太多,但價格只要10萬不到,為什麼?因為汽車市場是一個競爭的市場。你可能也會說房地產市場不也有那麼多開發商嗎?難道不是自由競爭市場?那你就錯了,房子的核心並非房子本身而是土地,而土地只有唯一的供應商我們都知道,這決定了房地產市場的特性,這個特性決定了汽車市場和樓市有天壤之別。



三 中介能決定房租高低嗎?


我看了很多的資料,說某某中介把某個區域都包下來了,然後給房東更高的價格再加價給消費者,這些黑中介被罵慘了。

我也非常討厭中介,感覺他們就是寄生蟲,沒有產生價值而無故的推高了房價,但這個說法對嗎?中介真的有這麼大力量壟斷一個自由競爭市場嗎?


冷靜下來我仔細思考了一下,我覺得不可能做到,原因非常簡單,壟斷的成本太高了。


打個比方,長沙市雨花區的房租市場是自由開放的,如果某個中介想壟斷房子出租市場,那麼要給每一套房子放定金並做出承諾多久時間租出去,雨花區現在正在出租的房子假設是1萬套,中介要做到像媒體報道的那樣壟斷房源,每套房子如果放500元押金,就是500萬,並且要找足夠多的業務員去找到每一個房東簽訂協議,這需要花費高昂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


假設有個傻老闆真的做到了,難道租客不會選擇另外一個地方嗎?你也許說另外一個地方他也這樣壟斷,那這個中介得有多大的資金量啊?再說他能把整個長沙都壟斷嗎?




所以不會有哪個老闆會這樣,否則早就破產了,風險太大。而從實際的效果看,這麼多年過去了,每個城市的房租上漲幅度一直比較平穩,其關鍵就是房租市場是一個自由競爭的市場,房子的供應量和租客都會根據價格來做出決策,是增加房子的供應還是選擇到其他價格更低的地方租房住。


那為什麼房租這段時間好像增長很快?這實際上是需求增加導致的,因為現在是學生租房的旺季。



四 房租怎麼才能降下來?


那麼如何才能真正的控制房租呢?其實關鍵還在於二個地方:一個是房價,一個是租房的供應量。


當一套120平方的房子的價格漲到一千萬,如果租金只有1萬元一個月,那麼對於房東老闆來說租金的回報率只有1.2%,這個回報率就太低了,這個情況下房東有幾個選擇:1 乾脆不租了,因為很麻煩,想著有上千萬的房子也不在乎那點錢,2 交給中介,省心,能租多少錢都無所謂。第一個選擇就直接減少了市場的供應量,第二個選擇是增加了租房成本。


所以關鍵是房價太高導致房東的回報率太低造成的,所以核心問題是高房價扭曲是租房市場的激勵。


那麼在這個狀況下怎麼增加租房市場的供應量?可以推出房產稅,現在沒有稅房東能不能租無所謂,但是如果收房產稅,那麼天天空在那裡對於房東就是每天往外掏錢,他必定會想方設法租出去,這樣就增加了市場的供應量,那麼租房的價格一定下降。


你可能擔心稅會不會轉移到租客頭上,請放心,租客會根據價格用腳投票,因為租客的支付能力和他的工資收入水平密切相關,所以一個月收入1萬的人絕不會租一個房子花5000,當房價上漲到他實在受不了,他會選擇離開這個城市,這就是市場價格的調節作用。


第二個方法是直接增加租房的供應,激勵開發商建房子出租,但必須要以很低的價格提供土地,否則沒有開發商願意。


各位,這個方法和胡景暉的建議有天壤之別,他是建議行政力量直接介入市場,而且是減少供應量,而我說的是增加土地供應,而且是間接參與市場。


只有在這二個狀況下才能真正減低房租,現在房租漲恰恰是房價高,房子供應不足造成的,如果胡景暉的建議真的被採納,就真的糟糕了。


五 請相信市場力量

我不知道胡景暉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建議,也許他是真的不知道這會造成什麼後果,那麼他是無知,我們不怪他。

如果他知道還這麼做,也許他是中介派過來的臥底,利用媒體向大眾傳播錯誤的,危險的觀念,藉助行政力量來完成他們自己完成不了的事情,達到控制市場,減少供給的目的,但美其名曰為了老百姓好。


再強調一次,如果真的這樣建議那是非常毒的(我沒有確認他的原建議是否這樣表述的),別被忽悠,目前房租漲恰恰是房子供應不足造成的,這個建議只會進一步增加租房市場的進入門檻,減少供應量,引發價格上漲。


我們要更加理性,要呼籲非市場的力量少參與市場,絕大多數情況下市場具有自我完善功能,在人性追求利潤的天性下,無形的市場之手會解決問題。很多看似對大家好的建議,實際上非常有害。


我希望能多多傳播常識,迴歸理性,用市場的力量才能真正的幫助那些需要租房的北漂一族。



更有優質財經內容,請關注黑馬財經圈



黑馬財經圈


現在的好多人只是看自己那點利益,中介不要吃飯?沒了中介業主沒事天天找租客,業主哪個天天陪你玩?我從事租賃,就沒看到過哪個租客和業主簽約以後有好結果的,不是押金沒了,就是被清退,回頭找中介,找平臺!是你自己要求和業主簽約的!在北上廣深你賺多少住啥樣的房子,月薪過萬的照樣住隔斷,要明白自己出來是幹啥的!在哪裡酸,還不是自己選的。活該一直在底層。這話可能太直接,但是是事實。另外對於這次事件,姓胡的在故意抬高自己,實際上已然是混不下去,或者說他太貪了,擋了別人路,同行業誰還敢用他?別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