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李勇傑:從無到有,為中國功能神經外科探路20年

“細胞刀第一人”李勇傑20年從無到有,一手創建了中國的功能神經外科。

李勇杰:从无到有,为中国功能神经外科探路20年

李勇傑教授為患者做立體定向手術。

湖北羅田人鄭心意的命運,在“而立”之年被徹底改變了。他扭曲如麻花一樣的身體終於不再痙攣、抖動,不受控制的唇舌也終於穩穩地吐出了一聲“謝謝”。

他的主治醫生、北京功能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李勇傑,中國第一臺“細胞刀”手術的實施者,在過去20年裡拯救了成千上萬像鄭心意這樣的功能神經疾病患者。

今年8月19日是首個“中國醫師節”。李勇傑所在的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暨北京功能神經外科研究所,已連續十年成為全球腦起搏器植入量第一的機構。

回顧自己的從醫生涯,這位在全球業界聲名赫赫的醫生吐露了“秘訣”:做一個好的腦外科醫生,“短期看智力,中期看能力,長期看擔當”。

李勇杰:从无到有,为中国功能神经外科探路20年

2018年北京功能神經外科研究所全家福

“細胞刀第一人”

1994年,剛剛來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攻讀博士後的李勇傑第一次接觸到當時最前沿的微電極導向立體定向神經外科手術。這是一種通過毀損腦內“震顫細胞”、從而停止病人肌體震顫的技術,被形象地稱為“細胞刀”。

早已在國內行醫數年的李勇傑很清楚,中國患有像帕金森病這樣的神經系統功能性疾病的患者達數千萬,急需高水平的腦外科手術介入治療。“中國有那麼多病人,我要回國,把學到的技術帶回去!”

在羅馬琳達大學醫學中心工作了兩年、掌握了“細胞刀”的全部技術後,李勇傑義無返顧地放棄美國綠卡,在宣武醫院設立了北京功能神經外科研究所。這是中國第一家功能神經外科領域的臨床治療和科研機構。

1998年7月12日,中國第一臺“細胞刀”手術在宣武醫院進行,李勇傑擔任主刀大夫。因為團隊裡其他人都不知道這臺“高精尖”的手術該怎麼做,他需要親自把控每一道環節:打頭架、做核磁掃描、計算靶點位置、鑽孔、將極細的穿刺針穿入抵達靶點位置、沿針道插入一根微電極……

李勇杰:从无到有,为中国功能神经外科探路20年

1998年7月12日,李勇傑在北京功能神經外科研究所完成第一例立體定向“細胞刀”手術。

手術成功了,帕金森患者的手在術中就漸漸停止了顫抖。慕名而來的病人越來越多,到了那年年底,李勇傑團隊每月要做幾十臺“細胞刀”手術,一套科學的手術標準流程隨之建立,手術時間也縮短到平均2個小時。

“如果說我有什麼貢獻,那就是讓立體定向技術在中國發展得更為精細,更有安全保障。”被譽為“細胞刀第一人”的李勇傑謙虛地說。

播下“一粒種子”

面對龐大的醫療需求和彼時一片空白的中國功能神經外科領域,這位外表儒雅、講起話來慢條斯理的醫生顯示出人如其名的“勇”字,一肩挑起了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兩副重擔。

除了“細胞刀”,過去20年來,他還將腦深部電刺激、內鏡手術等前沿技術一一引入國內。2010年,李勇傑治癒鄭心意“扭轉痙攣型腦癱”的那臺手術,使用的就是腦深部電刺激技術,也就是在人腦的深處放入電極,通過對病變細胞加以電刺激,控制和調節它們發病的症狀。

李勇杰:从无到有,为中国功能神经外科探路20年

李勇傑在做內鏡手術。

如今,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可診療的病種已拓展到30多種,涵蓋帕金森病、癲癇、肌張力障礙、慢性疼痛等。

每拓展一個新的病種,李勇傑都會親自擔任主刀醫生,鑽研技術和方法。他立下一條手術規矩:“最難、最新、最有風險的手術,我來做!”

20年來,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已診治了10萬多名患者,進行了1萬多例手術,還面向全國醫院舉辦了16期講習班培訓了上千名醫生……李勇傑“一個人的戰場”已經變成了“團體賽”。

“在功能神經外科領域,治療病種像我們這麼全的平臺,全世界都找不到!”他語氣和緩,卻透著自信和驕傲,”更重要的是,我們搭起來一個學科發展的平臺,就算我退休了,這個學科也會繼續發展下去。”

”腦部電刺激技術來自大洋彼岸,植入量再大也只是跟跑,而不是領跑。”李勇傑很清醒,“技術就像一粒種子,我希望它到處開花結果,使功能神經外科作為一門學科在中國取得長足穩定的發展,這才是我回國創業的真正使命所在。”

李勇杰:从无到有,为中国功能神经外科探路20年

1999年,李勇傑與功能神經外科先驅、瑞典醫生 LV Laitinen交流。

“不安分”的科學家

回國頭十年,李勇傑致力於把帕金森病和癲癇的診療推動到國際水平,現在他又轉而關注慢性疼痛的治療,並試圖開拓外科手段對重度抑鬱症等情感障礙的治療。

“我是一個不安分的人,天生就喜歡做點新的、不一樣的事情,”他臉上露出幾分孩童般的神氣,“我希望被大家認可為一名科學家型的醫生。”

李勇杰:从无到有,为中国功能神经外科探路20年

李勇傑在2017功能神經外科華夏會議上做主旨發言。

事實上,當科學家是李勇傑從小的夢想,學醫倒是偶然。上世紀60年代,李勇傑出生在山西省大同市的一個普通家庭。少年時代恰逢時局動盪,他形容自己“沉默、膽怯”,但由於父親的嚴格要求,始終沒有放鬆學習。

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進入重教育、重知識的“科學的春天”。1979年,曾獲山西省物理競賽一等獎的李勇傑放棄免試保送,參加高考,成績在全省名列前茅。母親一句“咱家出一個醫生就好了,你就學醫吧”,孝順的他從此和醫學相伴至今。

李勇杰:从无到有,为中国功能神经外科探路20年

閒暇時光,李勇傑(右)喜歡打籃球。

1991年,從山西醫科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的李勇傑,看到了國內外尖端技術水平的巨大差距。強烈的求知慾讓他“孤注一擲”,不惜賣掉了剛分配的住房,留學美國。同樣,放棄在美國優渥的條件回國,也是因為他那一顆“不安分”的心。

“我相信,自己這顆理想的種子只有落在中國的土地上才是最後的歸宿,才能得到最蓬勃的生長。”他說。(記者李斌 俠克 屈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