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蔡贇視角:丹麥賽混雙評論

蔡贇視角:丹麥賽混雙評論

攝影:唐詩

香港隊今年來的“左傾路線”,給所有對手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打贏強弱側都在同一邊的比賽?

單就昨天的決賽來說,小鄭只是輸在多幾個失誤而已。這是一場場面佔優的一方最終輸球的比賽,我覺得沒有必要去糾結丟掉多少個賽點的問題,很多球領先了大半局,被人連得好多分反超逆轉,和丟賽點其實是一樣的。盯著這種環節對提高自己的羽毛球水平毫無意義,比賽的內容才是具有藥用價值的乾貨,從中看出東西才能強身健體。

蔡贇視角:丹麥賽混雙評論

攝影:唐詩

福叔會講廣東話,當香港隊教練有先天優勢,又由於他豐富的從業經驗,職業生涯的大部分階段都在對抗中國印尼兩隊的黃金強檔,也就是我們常說命不好的那種經歷。

作為指揮員的他,非常瞭解昨天的對手。我們看到鄧俊文謝影雪以挑為主的策略,實際上反映了福叔對於中國隊發接發威力大的充分肯定,而能讓實力較弱的一方有辦法獲得均勢或以上局面,這是教練能力的最直觀體現。

蔡贇視角:丹麥賽混雙評論

攝影:唐詩

小鄭的後場進攻和快速移動是給對手最大傷害值的武器,香港隊的辦法是拉開兩邊底線,儘可能讓小鄭在最遠的地方殺球,之後發力抽兩邊空檔,跟進上網如果沒有佔便宜,則馬上起球到位,再次回到落位防守的態勢。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開前半場糾纏的局面,因為力量對比上,香港隊的兩位球員處於弱勢,雙方距離越近對他們越不利。實戰中的很多得分都是在鄧/謝組合勉強軟擋的情況下,不甘心起球卻沒有及時落位,被小鄭跟進中半場發力打死的。所以昨天決賽雙方的急所在於衝網,不同的是中國隊追求抽上網,而香港人則必須拉開上網。

蔡贇視角:丹麥賽混雙評論

攝影:唐詩

要說兼項真的有什麼影響,那就是打法兼容度的問題。雖然小鄭和賈一凡都是火力組長,但從整體上說,賈一凡是典型的後場攻擊手。而小鄭是衝快搶當先的特點,這點我們在全運會比賽中可見端倪:國內球員之間相互都非常熟悉,以殺挑為主要劇情的女雙根本看不出誰有場面上的優勢,而小鄭和王斯傑是同門搭檔,所以他得到了自己最舒服的打球節奏。

兼項的陳清晨需要在攻防和衝搶兩種不同打法之間頻繁切換,這是一個難度很高的操作。當年呼風喚雨的葛菲和高陵,雖然可以憑藉一己之力支撐起中國隊蘇盃陣容的半壁江山,卻也沒有這樣的經歷。因為劉永顧俊之於葛菲,張軍黃穗之於高崚,都是同類搭檔,這兩位雙槍名將能者多勞,卻沒有陳清晨的工作困境。

勞模都是乾死的,標兵都是累死的,既然勞有所得,也無所謂抱怨,但並不是說幹得多就一定幹得好。昨天的決賽,香港隊拉開打慢的策略非常有效,小鄭那種三五拍就一定打出東西的局面很少出現了。只要頂住發接發的三板斧,中國雙混中局殺傷力不足的整體印象已經為全世界所公認,在多拍對抗日益成為主流的今天,這成了中國隊屬性上的硬傷,我想這是亟待重點改善的方面。

蔡贇視角:丹麥賽混雙評論

攝影:唐詩

最後給鍾騰福教練提個反對意見,他享受比賽的指令顯然是為了給球員減壓,但我認為“享受”一詞已然是一種示弱的心理暗示。這個時候似乎應該說一些類似“其實他們的球也不怎麼樣”的話,教練對對手的不屑,往往能激發球員“老子天下第一”的氣勢。

我記得去年斯諾克世錦賽上,丁俊暉的出場音樂是《古惑仔3》的主題曲《戰無不勝》,雖說小丁最後惜敗塞爾比,但這首歌顯然比“享受比賽”有用得多——不管對面來的是什麼,我都將掄起嗜血的屠刀,這對於初上頂級賽場的青年球員來說,尤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