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莆田林亨:大器晚成狀元公,知足常樂朝請郎

仙遊楓亭,交通便利,經濟發達,人才輩出。宋代名臣陳洪進、蔡襄、蔡京、蔡卞、蔡攸、許稹都是楓亭人。

林亨狀元也是楓亭人。據《仙遊縣林氏大族譜》記載,林亨(1291—1361),初名林滌,字蒙亨,連江裡(今楓亭鎮麟山村)人,系“閩林九牧”衍派、江陵刺史林藻後裔。

莆田林亨:大器晚成狀元公,知足常樂朝請郎

仙遊縣楓亭鎮古街

年輕時,林亨在楓亭錦屏山螺江別業書院讀書。他滿腹經綸,才華橫溢,但屢次不第,曾作《螺江風物賦》熱情謳歌家鄉山川毓秀、地靈人傑,也寄託了自己“窮而意氣益堅,老而學問日富”和“一鳴而人可驚,一飛而天可衝”的豪邁理想和抱負。

林亨未出仕之前,以教書為生,生活窮困,但心地善良,熱心助人。有一年冬天,他從學館放假回家,碰到一位中年婦女,傷心哭泣,欲尋短見。他上前勸阻,問明緣由,得知他丈夫外出經商三年未歸,債主索債,走投無路。他聽言後竟把自己半年執教的薪酬,假借她丈夫所託施贈於她,那婦女信以為真,收了紋銀,轉憂為喜,連聲道謝而去。

莆田林亨:大器晚成狀元公,知足常樂朝請郎

《仙遊林氏大族譜》林亨狀元像

林亨贈銀之後,身無分文,回家難見家人,他愁眉不展,徘徊踱步至霞橋頭。霞橋薛員外獲悉後,深為林亨的善良熱心所感動,一面挽留林亨在他家留宿,代寫春聯,教他孩子讀書,一面派人把年貨、銀兩及春聯等送到林家,並對林亨的妻子說:“學館有要事,林亨要待到農曆大年三十下午才能回家”。

後來,那位被拯救的婦女丈夫回家,特地來楓亭尋找救命恩人林亨,回贈銀兩,並結成摯友;薛員外也饋贈林亨盤纏,鼓勵他入京應試。

莆田林亨:大器晚成狀元公,知足常樂朝請郎

莆田九牧祖祠林亨狀元畫像

元至正三年(1343年),林亨廷試第一,狀元及第,時年53歲。皇帝被他知天命之年仍效忠朝廷的精神所感動,欣然揮毫御賜他讀書之處——學士裡“大魁天下”,敕封他為朝請郎(閒職),賜他返鄉“跑馬圈山,穀皮鎮海”(即:馬跑過的山地,穀皮退潮所至的海域內,均劃歸他管轄收租),作為晚年俸祿。

林亨為了答謝薛員外當年資助之恩,把次女麗嬌嫁到員外家做兒媳,並把跑馬圈山、穀皮鎮海的耕山與捕魚權寫成契約,作為女兒嫁妝隨嫁員外家。

莆田林亨:大器晚成狀元公,知足常樂朝請郎

楓亭塔斗山風光

六年後,林亨辭歸故里,隱居在仙遊龍華寶幢山下至壽終,享年七十歲。明代知縣黃燦為其在楓亭學士裡建狀元坊,並建祠奉祀。

莆田林亨:大器晚成狀元公,知足常樂朝請郎

楓亭麟山村秀郊林氏宗祠

對於林亨的狀元身份,學界也有爭議,理由與質疑林濟孫狀元相同,“元代福建無一人中狀元”。學者林青松經考證後認為,林亨是

宋景定三年(1262年)壬戌科的特奏名狀元。(何謂特奏名狀元,見《林濟孫:正奏名狀元?特奏名狀元?》)

莆田林亨:大器晚成狀元公,知足常樂朝請郎

林亨狀元墓

由於古代戰亂,原始史料遺失,後人編寫的地方誌和族譜,把人物朝代記錯的事情不少,如較具權威的《八閩通志》《興化府志》就把鼎鼎有名“南湖三先生”鄭露、鄭莊、鄭淑錯記成南北朝時代的人,經專家考證,他們是唐朝人。這也提醒今人,做學術研究、編寫史書,務必嚴謹、嚴謹再嚴謹,細緻、細緻再細緻。

(作者簡介:林琪翔,資深媒體人,高級編輯,北大文學碩士,頭條號“東南新華”,代表作《尋找南少林》《福建狀元的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