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3 這所大學首創無缺血器官移植 為全球醫療技術提供中國方案

這所大學首創無缺血器官移植 為全球醫療技術提供中國方案

8月1日,“今年我們已經做了第一例腎臟無缺血移植,也獲得了成功,這個技術可能會把我們的移植帶入‘熱’移植時代,不再經過冷凍,器官在移植到病人身上一直有供血,解決了以往移植‘先天缺陷’的世界性難題。”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肖海鵬在7月3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就我國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雙提升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提到的這項新技術,即無缺血移植技術,中國醫療“國家隊”和這項創新技術已經改寫人類器官移植問世63年來的歷史。

國際首創無缺血肝腎移植 讓人類進入“熱移植”時代

器官移植是二十世紀醫學領域最偉大的成就之一,素有“醫學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之稱,是影響一個國家整體醫學實力的指標。

器官移植分三個步驟,首先把器官拿出來,叫做器官獲取,然後保存在冰裡面,叫做冷保存,第三再移植到病人身上。傳統移植中,器官血流必須中斷數小時。

“這個過程會產生對整個器官長達幾個小時甚至數十小時的缺血狀態,這是導致影響移植療效甚至導致移植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肖海鵬介紹。

從器官移植問世63年來,世界的科學家都想攻克這個世界性難題,但是一直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而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何曉順教授團隊用自主研發的多器官修復系統,改革了手術方式和變革了整個移植理念。

“如果我們在器官移植的過程中不中斷血流,這三個環節的損傷就不存在了。”何曉順設想,器官能不能在移植病人之前不經過冷保存、缺血的狀態?

為此,何曉順團隊進行了近百例大動物移植實驗,藉助自主研發的“多器官維護與修復系統”,通過一系列創新,成功實現了移植全過程。

這所大學首創無缺血器官移植 為全球醫療技術提供中國方案

中國醫療國家隊首創多器官維護與修復系統,保證在器官移植過程中不中斷血流。

2017年7月23日,該團隊成功實施了全球首例“不中斷血流”人體肝移植手術,將肝臟以“最鮮活”的狀態移植給了患者,結果顯示,手術過程和術後康復具有傳統肝移植無可比擬的優勢。

這項技術使整個移植過程不經過缺血狀態,器官在移植前還是熱的,一直保持供血狀態,這樣移植、缺血相關的併發症降到零,移植後的肝損傷指標較傳統的移植方法降低86.1%。

今年,這項新技術已經在腎臟移植手術中成功實施。有望重構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沿用的器官移植理論與技術體系,將器官移植學科帶入2.0時代。

移植界的王學浩院士認為該技術“是對現有移植技術的顛覆性創新,將器官移植學科發展帶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世界移植協會主席Nancy認為該技術“可拓展至心、肺、腎等器官移植,並可向全球其他地區推廣”。

《美國移植雜誌》也評價,這個技術具有里程碑意義,可以推廣到別的器官移植。

這所大學首創無缺血器官移植 為全球醫療技術提供中國方案

無缺血移植技術與高鐵“復興號”、“墨子號”量子衛星及港珠澳大橋等一起,被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科技部等八部委評選為“2017年度十大科技創新”。

實際上,在器官移植領域,中國從2010年就開始走在世界前列。從2010年起,國際首次“兩供肝三受體”肝臟移植、國際首例心臟死亡捐獻多器官移植、國際最高齡多器官移植等均在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成功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