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腸癌被發現就是晚期嗎?有哪些症狀顯示?

半秋最美麗


通常我們說的腸癌,指的是大腸癌,大腸包括了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腸癌可以發生於上述腸道,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的,有一些症狀和體徵,一定要引起大家的重視。腸癌有以下的症狀:

(1)便血或者黑便

這是最常見的症狀,直腸癌和乙狀結腸癌常表現為鮮血便,可伴有粘液或者膿液,粘液膿血便。而升結腸癌和降結腸癌,由於腫瘤距離肛門較遠,常表現為黑便,大便呈黑色,大便潛血實驗常為陽性。

(2)腹痛或者腹脹

腫瘤患者常表現為腹部隱痛,伴有腹脹,一般都不太劇烈。中年患者突然出現腹痛或者腹脹,一定要去醫院看看,千萬不要漏診。

(3)腹部包塊

常見於升結腸癌,腫瘤不斷的生長,可以在腹部摸到一個質地堅硬的包塊。如果突然在肚子上摸到一個腫物,儘早去醫院診治。

(4)排便習慣改變

腸癌可出現排便習慣的改變,可出現腹瀉或者便秘,或者腹瀉與便秘相交替。這是由於腸癌在刺激胃腸道,導致排便出現不規律,可出現大便次數增多或者便秘。

(5)腸梗阻的表現

腸梗阻屬於比較晚期的表現了,腫瘤導致腸管堵塞,大便不能排出體外,可導致腹痛,腹脹,肛門停止排氣排便,噁心和嘔吐。出現了腸梗阻,一定要馬上去醫院,儘早解除梗阻,腸梗阻可引起嚴重的併發症,甚至腸穿孔。

早期的腸癌症狀都不是很典型,如果出現了上述的症狀,一定要儘早就醫,不要延誤了治療時機。


普外科曾醫生


(2018年8月19日 曾醫生有問必答)

腸癌目前在大城市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除了環境因素外,調查發現飲食結構、生活方式的改變,與腸癌的發生有明確關係,如過多攝入動物脂肪及蛋白,缺乏運動,家族性息肉病,潰瘍性結腸炎,缺乏新鮮蔬菜及纖維素等。

大多數的腸癌,術後的病理檢查結果都是早期或中期,晚期的腸癌相對來說少一些。我參與過很多腸癌的手術治療,術前檢查出現肝臟、肺部、腦部轉移的情況比較少;術後出現周圍淋巴結轉移的情況也相對少見。所以題主不要太過擔心。腸癌的治癒率目前還是比較樂觀的。

消化道的噁心腫瘤,一般都有早期的症狀,如大便次數增多、反覆腹瀉與便秘、大便帶血/帶膿/帶粘液等,有些也表現為肚子隱痛(定位不準確的疼痛),有些則表現為失血、乏力、低熱、消瘦等隱晦症狀。

早期腸癌通常會釋放出明顯的早期信息,如果自己讀不懂,不重視,一拖再拖肯定會變成晚期癌症。晚期腸癌的治癒率低,複發率高,容易出現遠處轉移等嚴重情況。希望有類似早期症狀的中老年人,務必要提高警惕,及時治療。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教你識別大腸癌早期症狀

第一、大腸癌患者出現腹痛腹脹

一般在那些患有大腸癌的患者當中,他們會出現腸道功能紊亂或者是腸道堵塞,這些原因都會導致患者腹部出現疼痛,並且這些症狀出現的部位是在中下腹部。

另外,他們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加重,這就是大腸癌早期會出現的症狀之一,如果當你出現這樣的症狀時,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排除患上大腸癌的可能。

第二、大腸癌患者會出現便血

便血的情況在大腸癌患者中也常有出現,因為發生病變的地方和肛門的距離較近很容易引起便血的情況,並且便血的顏色可能是鮮紅色或者是暗紅色,大腸癌患者出現的便血,通常是大便當中夾雜著血液和粘液。

大腸癌出現的便血和痔瘡的便血是不同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分辨。

第三、大腸癌患者容易出現貧血

貧血也成為了大腸癌患者常見的一種症狀,那是因為受到了癌症腫瘤的影響出現便血,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慢性貧血,而且隨著病情的不斷加重,大腸癌患者出現貧血的情況更為嚴重。


39健康網


腸癌被發現就是晚期,這種說法明顯有些偏頗,癌症病發雖然隱蔽,但是始終會有一些併發症出現,如果平時能夠注意自身健康狀況,對腸癌一些早期病症能夠留意,那麼也不會拖延到晚期才確診。

很多患者發現後便是晚期,一是缺乏疾病知識,二是晦疾棄醫心理作怪。在日本,胃癌病發率可是世界首位,但是它的死亡率卻異常的低,這不是日本醫療技術有多高明,而是因為每個超過40歲的公民都需要做胃鏡檢查。但是在中國這種侵入性檢查,很少會有人願意去做,他們多是懷著恐懼遲疑的心態去接受檢查。如果不是有難以忍受的疼痛或者病症出現,不太會有人每年去做一次胃鏡。腸鏡更是亦然。

腸鏡比胃鏡在操作上更為複雜,而且患者說承受的苦楚更多,所以若要患者每年做一次腸鏡,自然願意者也是少之又少,加上無痛腸鏡要上千元價格,高昂的檢查費用又阻斷了一部分人的門檻。所以臨床數據統計上大概有60%以上腸癌患者發現時是晚期。

腸癌和其他腫瘤疾病一樣,抓住早期階段進行治療,五年生存率至少在85%以上,但是晚期僅為5%-10%。

所以有時候抓住一些早期併發症進行及時性排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腸癌早期症狀:

1、排便習慣改變:次數增多、便秘腹瀉交替、裡急後重,便意不盡。

2、血便:大便中有潛血現象,嚴重時肉眼可以看到,潛血少量需要用化驗大便或者試紙查明

3、腹部包塊,腹部腸道部位可以明顯摸到腫塊,質地堅硬,按壓式會有疼痛。

4、腹痛:腹部可出現鈍痛或者持續絞痛

5、貧血、消瘦、乏力、持續發熱。

腸癌症狀有些會比較隱蔽,需要更多的關注自己身體變化或可發現,如果出現以上明白原因性病症,應儘早就醫診斷。尤其是一些腸癌高危人群,像長期患有消化道胃腸道疾病者、大腸癌家族遺傳史、有大腸息肉家族史、年紀超過40歲以上腸道疾病患者都需要每年做一次腸鏡。腸鏡最然痛苦,但是依然是檢測腸癌最直接也是最準確的方法。


抗癌健康網


腸癌早期通常沒有什麼症狀,但它發展比較緩慢,是少數能夠通過篩查提前預防的癌症之一!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已經將結直腸癌篩查作為每個人的必查項目:50歲以上(有些組織建議從45歲開始)開始做結腸鏡檢查,若健康之後每10年一次,若有問題則每5-6年再查一次。但我國並沒有普及這項癌症篩檢項目,多數發現就是晚期。


腸癌有什麼症狀?

雖然很多腸癌患者早期沒有症狀,但也有些患者早期會出現出血的症狀

這些血液會混雜在大便內,肉眼不能發現,需要通過糞便潛血檢查(使用化學試劑檢驗大便中是否有血)來判斷是否有血。這也是最值得警惕的結直腸癌相關症狀。有些醫生推薦50歲後每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來預防結直腸癌。

隨著惡性腫瘤的長大,人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 排便規律和習慣發生變化,比如便秘、腹瀉和大便失禁,也可能是癌症以外的其他疾病引起的;

  • 大便表面或者內部有血,結直腸癌會引起這個問題,但痔瘡、潰瘍、結腸炎和其他腸道疾病、食物中含鐵或其他物質也會引起大便變黑或呈紅色,所以出現這種症狀最好到醫生那裡確診並針對具體情況來治療;

  • 不明原因的貧血,即血液中的血紅細胞少,不能為身體提供充足的氧氣,即使是休息的很好,人仍然會感覺到疲倦或呆滯;

  • 不明原因的胃痛或脹氣;

  • 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

  • 疲勞;

  • 嘔吐。


小貼士:早期發現的腸癌患者有90%的人能存活5年以上,建議有結直腸癌家族史的人從更早開始進行結直腸癌篩查,如40歲開始。




結腸癌是胃腸道常見的惡性腫瘤,近年來發病明顯增多。以41-65歲年齡組發病較多,好發部位依次為乙狀結腸、回盲部、升結腸、降結腸和橫結腸。

主要症狀:

1.排便習慣和糞便性質的改變:常為最早出現症狀,排便次數增多、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糞便不成形,黏液便或黏液膿血便。

2. 腹部不適:常為定位不確定的持續性隱痛,或僅為腹部不適或腹脹感。出現腸梗阻則腹痛加重或為陣發性絞痛。

3. 腹部包塊:為瘤體或與網膜、周圍組織浸潤粘連的腫塊質硬,形體不規則,有的可隨腸管有一定的活動度,晚期時腫瘤浸潤較深,腫塊可固定,活動度小。

4. 腸梗阻:中晚期時可出現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腸梗阻症狀,如腹脹,腹痛,便秘或便閉,左半結腸腸腔相對狹小,該部多為浸潤型癌,腸腔環狀狹窄,因此較早出現腸梗阻症狀。

5.全身症狀: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水腫等症狀,晚期有肝大、黃疸、腹水 、鎖骨上淋巴結腫大及惡病質。一般右側結腸癌的臨床表現以全身症狀、貧血和腹部腫塊為主,而左側結腸癌以排便習慣改變腸梗阻便血為主。

直腸癌是指直腸齒線(肛管與直腸的交界)以上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之間的癌腫,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

常見症狀:早期直腸癌的臨床特徵主要為排便習慣改變和便血。

1. 排便異常:直腸刺激症狀,排便不盡感、肛門下墜感,有時出現腹瀉、裡急後重感、大便變細、變扁;癌腫破潰感染:出現大便表面帶血,黏液或膿血便。

2. 腸梗阻徵象: 癌腫增長造成腸腔狹窄,出現腹脹、陣發性腹痛、腸鳴音亢進、排便困難。晚期可發生完全梗阻。

3. 腫瘤侵犯鄰近器官,可出現相應的症狀,侵犯膀胱可出現尿頻、尿痛、血尿,排尿困難等症狀;侵犯陰道時可出現陰道流血,陰道流出糞液;肝轉移者可出現肝大腹水、黃疸、貧血消瘦,甚至惡病質表現。

小克認為凡40歲以上有以下任何一種表現者應視為腸癌的高危人群,必要時進行鋇灌腸造影、腸鏡檢查、癌胚抗原、腹部B超、CT、核磁、大便潛血等檢查可發現早期腸癌。

1.直系親屬有結直腸癌病史。

2.有癌症史或腸道有癌前病變如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腸息肉病和絨毛狀腺瘤等。

3.大便隱血實驗持續陽性。具有以下五項中的兩項者:慢性腹瀉、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闌尾炎及精神創傷史。




小克大夫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蛋白低纖維飲食習慣,活動量少,導致腸癌的發病率也呈“直線上升”的趨勢,近年來美國腸癌發病率則下降30%。

究其原因是我國人群並沒有對直腸體檢和腸鏡檢測引起足夠的重視導致發病率升高,而臨床上腸癌患者被診斷出來大多是中晚期腸癌,也五年生存率也不高。

如果發現及時,早期腸癌經過及時手術和後續治療,有望達到治癒的。

那麼,除了常規檢查可以儘早將腸癌“揪出來”,腸癌有什麼預警可以提醒人們呢:

  • 大便帶血是大腸癌的最早期症狀之一。腸癌引起的便血多為持續性、伴有粘液,同時便意會增加,有時只排出一些血液或粘液。如果腫瘤生長的位置離肛門較遠,便血的發生率就會偏低。
  • 腸癌患者出現血便的情況下,同時會伴有粘液、膿液及黑色糞便,距肛門較近肛管、直腸、乙狀結腸部位的癌腫,往往帶有不同程度的粘液或膿液,而升結腸的癌腫可有黑色便。
  • 排便習慣改變,是大腸癌的典型症狀之一。大腸癌患者排便不規律,大便次數增多,由一天一次排便,變成一天三四次,甚至有的八九次,裡急後重,排便量少,有時便秘,有時腹瀉,排不盡感,肛門下墜等。
  • 腫瘤發生潰瘍、糜爛、感染等使腸道痙攣引起腹痛和腹部不適,表現為腹部發涼、隱痛、鈍痛、絞痛,陣發性或持續性的進行。
  • 大腸癌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可出現腹部腫塊,其發生率約為48%~80%,腫塊堅硬,大小不等,也可隨體位變化而移動,尤其是發生在橫結腸和乙狀結腸的腫瘤,觸摸位置不固定。
  • 當腫瘤長到一定大小時,腫塊可阻塞腸道引起不完全或完全性梗阻,表現為腹痛、腹脹、噁心、嘔吐、排便不通等症狀。
  • 腸癌晚期常伴有一系列全身症狀,比如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貧血、營養不良、全身衰竭,體重減輕和惡液質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