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福建省劃分為1市6區6縣的2線城市,自古有“石中之王之鄉”之稱

福建省劃分為1市6區6縣的2線城市,自古有“石中之王之鄉”之稱

福建省劃分為1市6區6縣的2線城市,自古有“石中之王之鄉”之稱

福建省劃分為1市6區6縣的2線城市,自古有“石中之王之鄉”之稱

福州,別稱榕城,簡稱“榕”,隸屬於福建省,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及沿海地區,是福建省省會,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福州建城於公元前202年,歷史上曾長期作為福建的政治中心。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都市、東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福州地貌屬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嶺所環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間。

福州是首批14個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絲綢之路門戶以及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三片區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國最早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馬尾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中國船政文化的發祥地;曾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1]、“國家衛生城市”、“濱江濱海生態園林城市”[2]、“國家環保模範城”[3]、“全國雙擁模範城市”[4]、“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全國文明城市”[5]等稱號。

2018年8月,2018年上半年福建各市GDP排行榜出爐,福州GDP總量3130.23億元,GDP增速8.6%,排名第2位。

福建省劃分為1市6區6縣的2線城市,自古有“石中之王之鄉”之稱

福建省劃分為1市6區6縣的2線城市,自古有“石中之王之鄉”之稱

福建省劃分為1市6區6縣的2線城市,自古有“石中之王之鄉”之稱

建置沿革

秦置閩中郡。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閩越王無諸都此,稱東冶,武帝后為冶縣,屬會稽郡。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屬建安郡。晉太康三年(282)分建安郡立晉安郡,為郡治,屬揚州,元康元年(291)屬江州。南朝宋初領侯官、原豐、晉安、羅江、溫麻5縣,泰始四年(465)改晉平郡,齊建元二年(480)複稱晉安郡,梁天監(502-519)中分設南安郡,普通六年(525)屬東揚州。陳永定元年(557)屬閩州,為州治。隋開皇九年(589)改為泉州。大業三年(607)州廢,改為建安郡,領閩、建安、南安、龍溪4縣,閩縣為治所。

唐武德元年(618)改郡為建州,六年(623)複稱泉州,八年(625)又改名豐州,置都督府。貞觀元年(627)又稱泉州,屬嶺南道。景雲二年(711)改為閩州。開元十三年(725)始稱福州,治福州,天寶元年(742)屬江南東道,乾元元年(758)複稱福州,領閩、侯官、長樂、福唐、連江、長溪、古田、尤溪8縣。唐末,地為閩王氏所有。五代梁開平三年(909)王審知為閩王。閩長興四年(933)閩王王延鈞稱帝,改福州為長樂府,領14縣,閩天德二年(944)號為東都,析出順昌,三年(945)閩亡,屬南唐,五代漢乾佑元年(948),地為吳越所有,稱福州威武軍,分出尤溪、德化2縣,五代周廣順元年(951)改彰武軍。

宋太平興國三年(978)複稱福州威武軍,屬兩浙西南路,六年(981)由閩縣分立懷安縣,雍熙二年(985)屬福建路,為治所。景炎元年(1276)端宗即位於此,改福安府。元稱福州路,領閩、侯官、懷安、古田、閩清、長樂、連江、羅源、永福9縣及福清、福寧2州,屬福建行中書省。

明洪武元年(1368)改福州路為福州府,屬福建布政使司,領閩、侯官、懷、古田、閩清、長樂、連江、羅源、永福、福清10縣,萬曆八年(1580)懷安縣併入侯官縣。

清順治三年(1646)仍為福州府,屬福建行省,領縣仍舊,

雍正十二年(1734)析古田縣增置屏南縣。

福建省劃分為1市6區6縣的2線城市,自古有“石中之王之鄉”之稱

福建省劃分為1市6區6縣的2線城市,自古有“石中之王之鄉”之稱

福建省劃分為1市6區6縣的2線城市,自古有“石中之王之鄉”之稱

福建省劃分為1市6區6縣的2線城市,自古有“石中之王之鄉”之稱

福建省劃分為1市6區6縣的2線城市,自古有“石中之王之鄉”之稱

福建省劃分為1市6區6縣的2線城市,自古有“石中之王之鄉”之稱

1912年廢府,設東路道(1914年改閩海道),領閩侯、長樂、古田、屏南、閩清、永泰、連江、羅源、福清、平潭、寧德、霞浦、福鼎、福安、壽寧15縣,為福建省省會。

1925年廢道。

1933年11月20日“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及所屬“閩海省”省會設此,為特別市。

1934年為第一行政督察區(駐長樂),轄長樂、閩侯、福清、連江、羅源、永泰、平潭。

1935年永泰屬二區。

1938年一區遷駐閩侯。

1942年4月成立福州市政籌備處,

1946年元旦劃鼓樓、大根、小橋、臺江、倉山5警區,正式設福州市。

1949年8月17日解放後,為省轄市,市區仍設5區。12月,實行市縣劃界,從林森縣劃入松鼓、雙嶽、西豹、淨屏、江南、江北、雙湖、白湖、開閩、平遠10鄉。市區面積由原來17平方千米擴大為206平方千米,增設洪山、鼓山2區。

1950年市區增設水上區,市郊設鼓山、洪山、蓋山3區。

1952年市郊增設新店區。

1955年撤鼓山、洪山、新店3區。

1956年市區併為鼓樓、臺江、倉山3區,市郊撤蓋山區。

1958年閩侯縣劃入,翌年劃出。

1960年市郊設鼓山、新店、馬尾3區。

1961年市郊增設北峰、建新、琅岐、亭江及蓋山區。

1962年連江、羅源2縣劃入,

1963年又劃出。

1968年9月鼓樓、臺江、倉山更名紅衛、赤衛、朝陽區(1978年4月復原名),10月設郊區。

1970年撤郊區,市郊設北峰、馬江2區。

1973年閩侯縣再劃入。

1975年市郊撤銷北峰區,設郊區。

1978年馬江區併入郊區,增設環城區。

1982年環城區併入郊區,另設馬尾區。

1983年閩清、永泰、長樂、福清、連江、羅源7縣劃入。全市總面積由解放初期的206平方千米擴大為11968平方千米(市區面積1043平方千米)。福清、長樂分別於1990年、1994年撤縣設市(縣級)。

1995年10月27日,國務院(國函[1995] 102號)批覆同意福州市郊區更名為晉安區。並對福州市市轄區的行政區域作相應調整。(1)鼓樓區:轄水部、安泰、東街、鼓東、鼓西、華大、南街7個街道辦事處,五四街道的思兒亭、湯邊2個居委會,東門街道的東大、溫泉、金湯、瓊河、東水、瓊新、河西、河東、東湖、澳橋、湯門11個居委會,從原郊區劃入的洪山鎮和新店鎮的義井、湖前2個居委會,從臺江區劃入的茶亭街道的鬥中、西營裡、福中、九福庵4個居委會。區人民政府駐地不變。(2)臺江區:轄瀛洲、新港、後洲、茶亭、洋中、雙杭、蒼霞、幫洲、義洲、上海新村10個街道辦事處,從原郊區劃入的臺江鎮及所轄的南公、曙光、紅旗、雙豐、紅星5個居委會和洪山鎮的祥坂、長汀、高橋3個居委會。區人民政府駐地不變。(3)倉山區:轄倉前、對湖、臨江、上渡、下渡、三叉街6個街道辦事處,從原郊區劃入的建新、倉山、蓋山、螺洲、城門5個鎮。區人民政府駐地不變。(4)馬尾區:轄馬尾街道辦事處和馬尾鎮,從原郊區劃入的亭江、琅岐2個鎮和岐山鎮的魁岐、建坂、龍門、雙協、快洲5個居委會。區人民政府駐地不變。(5)晉安區:轄鼓山、新店、宦溪3個鎮和日溪、嶺頭、紅寮、鼓樓4個鄉,洪山鎮的東門、紫陽2個居委會,臺江鎮的登雲、鶴林、竹嶼、嶽峰、象園5個村(居)委會,從鼓樓區劃入的王莊新村、東門、五四3個街道辦事處和水部街道的紫陽、紫新、砌池、絲綢廠、福馬5個居委會,從臺江區劃入新港街道的連潘、連輝、象園3個居委會。區人民政府駐鼓山鎮。

1996年1月,福州市區行政區劃正式調整。鼓樓區從原郊區劃入洪山鎮及新店鎮的湖前村委會,從臺江區劃入茶亭街道的鬥中、西營裡、福中、九福庵4個居委會;劃出晉安河以東的五四、王莊新村2個街道及原東門街道的塔頭、桂香、康山、琯尾、晉安、浦一、浦二、浦三、浦四9個居委會和水部街道的紫陽、砌池、絲綢廠、紫新、福新5個居委會歸晉安區;劃出瓊河、東西河以南水部街道辦事處的龍庭、狀元2個居委會歸臺江區;劃出鼓西街道的農大居委會歸倉山區;撤銷東門街道,設立溫泉街道;增設五鳳街道。臺江區從鼓樓區劃入龍庭、狀元2個居委會;從原郊區臺江鎮劃入南公、紅星、曙光、紅旗、雙豐5個行政村;從洪山鎮劃入祥坂、長汀、高橋3個行政村;劃出茶亭街道的鬥中、西營裡、福中、九福庵4個居委會歸鼓樓區;劃出連潘、連輝、邦輝、象園4個居委會歸晉安區;增設寧化、鰲峰2個街道。倉山區從原郊區劃入建新、倉山、蓋山、螺洲、城門5個鎮,從鼓西街道劃入農大居委會。馬尾區從原郊區劃入的亭江、琅岐2個鎮和岐山鎮的魁岐、建坂、龍門、雙協、快洲5個居委會。郊區正式更名為晉安區,劃出洪山鎮歸鼓樓區,劃出建新、蓋山、倉山、城門、螺洲5鎮歸倉山區,劃出亭江、琅岐2鎮歸馬尾區;劃入鼓樓區的五四、王莊新村2個街道辦事處並分別更名為茶園街道、王莊街道,增設象園街道,劃入水部街道的紫陽、紫新、砌池、絲綢廠、福馬5個居委會,劃入原東門街道的塔頭、桂香、康山、琯尾、晉安、浦一、浦二、浦三、浦四9個居委會;劃入新港街道的連潘、連輝、象園、邦輝4個居委會。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福州市常住總人口6386015人,其中:鼓樓區559858人,臺江區368400人,倉山區482039人,馬尾區203527人,晉安區510611人,閩候縣580048人,連江縣599962人,羅源縣232351人,閩清縣288598人,永泰縣324344人,平潭縣371922人,福清市1174540人,長樂市689815人。

2000年末,福州市常住人口639萬人,其中市區人口212萬人。全市轄5個區、6個縣、2個市,共有33個街道、106個鎮、50個鄉(含待統一的連江縣馬祖鄉)、2個民族鄉,676個居委會、2438個村委會。2001年-2002年,全市轄5區2市6縣,仍為33街道106鎮50鄉2民族鄉(包括馬祖鄉)。2003年,全市轄5區2市6縣,共有36街道105鎮50鄉2民族鄉。

2004年末,全市常住總人口660萬人,其中市區人口243萬人;戶籍總人口609.39萬人,其中市區人口170.85萬人;總面積11968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面積l036平方千米;共有34個街道、105個鎮、46個鄉(含待統一的連江縣馬祖鄉)、2個民族鄉,86個居委會、336個社區和2431個村委會。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福州市常住總人口7115369人,其中:鼓樓區687705人,臺江區446891人,倉山區762746人,馬尾區231929人,晉安區792491人,閩侯縣662118人,連江縣561490人,羅源縣207677人,閩清縣237643人,永泰縣249455人,平潭縣357760人,福清市1234838人,長樂市682626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