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果沒有館陶長公主的干涉,劉徹會不會被立為太子?

尚宮女史


沒有館陶公主,劉徹一樣會成為太子。只是步調的問題而已。

立太子的背景:

漢景帝的皇后無所出,所以景帝並無嫡子,太子之位久虛,母親薄太后和弟弟梁王都巴巴的等著“兄終弟及”,景帝急需立一位太子來穩定局面。

劉榮本也不是漢景帝中意的繼承人,但無奈大臣們一再建議“無嫡立長”,劉榮作為庶長子,得了年紀大的好處,被立為太子。漢景帝雖然一共有十四個兒子,但從他們的生平來看,才情庸庸者居多,像劉徹這樣年少聰慧的,幾乎是獨一份。


拼個媽:劉榮之母慄姬和劉徹之母王美人:

慄姬:劉榮生母,景帝早年非常寵愛的姬妾,為景帝生了三個兒子。長子劉榮被立為太子後,她因為館陶長公主劉嫖經常給景帝獻美人而懷恨在心,拒絕了館陶長公主聯姻的提議,憎恨厭惡之情還溢於言表。館陶長公主扭頭就找了王美人結盟,這意味著慄姬把把一個強有力的同盟親自推到了對手的陣營。後來慄姬被景帝厭棄,和館陶長公主明裡暗裡在景帝面前說了不少壞話有很大關係。

為什麼館陶公主說壞話能奏效呢?看看慄姬此人“過人”的負情商值就知道了:據說景帝有一回和慄姬說:“我要過世了,我的妃子和兒子們就要拜託你照顧了。”這話要是有一點政治敏感的女人一聽,立刻開心的跪謝皇恩了。景帝的意思就是說:認可慄姬後宮之主的地位了,才會把一家子交託。誰知慄姬立刻撒潑,那些妃子們搶走丈夫的愛,那些兒子們,成為自己兒子的競爭對手,還要自己去照顧他們,慄姬狠狠的罵景帝是個稀裡糊塗的老狗東西!

要說景帝,沒直接治死慄姬,也是古來帝王中的好脾氣了。所以就慄姬這種性格和愚蠢,說她幹出什麼作死的事,景帝都是信的。



王美人:

王美人:燕王的外孫女,只是家中在她母親那時已經沒落。但母女二人都是野心勃勃之人,在王美人嫁人生子後,母女還能硬生生從夫家脫離出來,想方設法安排王美人進了太子府,並且得到還是太子的景帝寵愛。

懷了劉徹後,王美人給景帝說:夢見一輪太陽撲入腹中。自古帝王們都喜歡給自己造個噱頭,王美人深諳此道,已經為肚子裡的孩子製造輿論了。館陶公主被慄姬拒絕後,王美人和館陶公主以最快的速度結成了兒女親家,準確的說,是政治同盟。而且王美人和婆婆薄太后的關係也很好,曾救梁王於水火。帝王家最親的血脈,都站在王美人這邊。


在館陶公主明裡說慄姬壞話的同時,王美人暗裡給了慄姬和劉榮致命的一擊:聯合朝中大臣上奏:“子以母貴,母以子貴。今太子母無號,宜立為皇后。”景帝大怒:雖然自己廢黜了無所出的薄皇后,但不意味著後宮和大臣們可以聯合來“逼宮”。景帝以為是慄姬的主意,於是下令廢劉榮太子位,改封臨江王,再不願見到慄姬,慄姬不久鬱鬱而終。

而王美人,四個月後就被封為皇后。“子以母貴”,沒幾天,劉徹也被封為太子。王美人成為最大的贏家,在景帝面前賢良溫和的王美人,微微一笑,深藏功與名。


劉榮和劉徹本人:

劉榮被立為太子短短几年就被廢,一方面是自己沒有太多建樹,一方面是母親慄姬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直到劉榮被廢太子位改封臨江王時,還因為造宮殿佔了宗廟的地而被酷吏郅都審問,景帝詔他進京問話,上車時車軸忽然折斷。江陵父老流涕竊言曰:“吾王不反矣!”郅都不給劉榮紙筆單獨寫給景帝認錯,劉榮就因恐懼因自殺了。據說有燕數萬銜土置於冢上,百姓皆憐惜臨江閔王。

由此可見,這位廢太子品行多壞估計稱不上,但腦子比較愚蠢,膽氣也不足,有可能是我們現在常說的“媽寶男”類型。


劉徹:初名彘,天生聰穎過人,慧悟洞徹,進退自如。據《漢孝武故事》載:“至三歲,景帝抱於膝上,撫念之……試問兒:‘樂為天子否?’對曰:‘由天不由兒。願每日居宮垣,在陛下前戲弄。’”別說景帝,什麼人遇到這樣的三歲小兒不會留意呢?

劉彘“訟伏羲以來群聖,所錄陰陽診候龍圖龜冊數萬言,無一字遺落。至七歲,聖徹過人”,景帝遂改劉彘名“徹”。“徹”字表示充滿智慧,達到聖德的要求。

面對劉徹和劉榮,相信景帝的心本來就是偏的。景帝四年(前153年)四月,以立長的原則,立慄姬所生長子劉榮為太子,同時封不到四歲的劉徹為膠東王。我個人懷疑,景帝本來就更中意劉徹。加上慄姬和王美人二位母親的所作所為,國家交給誰更放心,呼之欲出。

所以,沒有館陶公主的邊鼓,只需假以時日,慄姬的“不(作)死不休”,面對王美人的“溫柔切割”,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在景帝還在世的十幾年裡,劉徹有足夠的時間成長起來,和平庸的兄長劉榮,一爭高下。也許沒有那麼快就被立為太子,但這幾乎是天命所歸。

我是熱愛中華傳統文化和歷史的如是,如是我聞,繼往聖絕學,成智慧人生。文章單篇開易經解讀,喜歡就關注吧!感謝!


如是史社



結合史書記載的當時情況,劉徹被立為太子,是館陶長公主、劉徹利益集團戰勝了慄姬、劉榮的利益集團的結果。

如果沒有館陶長公主的干涉,當時雙方勢力對比:

慄姬受寵程度高王娡,但政治水平低於王娡;

劉榮為庶長子,當時已成年,已立為太子,劉徹未成年,封為膠東王。

如果館陶長公主不參與的話,朝堂或後宮沒有其他勢力參與進來,王娡鬥贏慄姬的可能性很小,即使贏了,劉榮不犯致命的錯誤,劉徹翻盤的可能性依然很小。

如果慄姬當初沒有拒絕館陶長公主,並且朝堂或後宮沒有其他勢力參與的話,那麼劉徹翻盤的可能性為零。如果還有其他政治勢力參與進來,那鹿死誰手就難說了。

當然,最終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低情商的慄姬拒接了長期給自己丈夫拉皮條的館陶長公主,導致本來投向自己的勢力落入敵方的陣營,館陶長公主和王娡強強聯手,不僅搞倒了慄姬,也順帶著把劉榮也拉下馬來。

這過程,跟漢王劉邦和霸王項羽的爭天下的有著異曲同工的的妙處,項羽政治水平低,武力值高,佔著贏面。然而投靠他的韓信、陳平紛紛投靠劉邦,范增也被他氣走。結果處於劣勢的劉邦得到韓信、陳平、再加上自己的蕭何、張良,最終逼得霸王烏江自刎!


小雷閒話歷史


劉徹,就是漢武帝。他是漢景帝劉啟之子,是西漢的第七位皇帝。

館陶長公主劉嫖,是劉啟的姐姐,劉徹的姑姑。


漢景帝當初立的太子並不是劉徹,後來由於館陶長公主的干涉,劉徹才成為太子。


當時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呢?今天有書君就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段歷史。

館陶長公主想讓女兒嫁給原太子劉榮,成為未來的皇后,遭到慄姬拒婚後惱羞成怒,成為“廢榮立徹”的誘因。

館陶長公主與弟弟漢景帝劉啟的關係非常好。而且她倍受母親竇太后的寵愛,在孃家也是說一不二。

劉嫖為了讓孃家的榮華富貴不至於落到外人手中,在劉榮被立為太子後,就想把自己的女兒陳阿嬌嫁給劉榮,將來可以成為皇后。


劉嫖腆著臉就去找劉榮的母親慄姬提親。哪曉得熱臉貼了冷屁股,慄姬一口就回絕了。

慄姬這樣做也有她的道理。


因為之前劉嫖為了討好弟弟劉啟,總是想方設法給他物色美女,送到宮中。


劉啟沉迷於這些美色之中,對慄姬的寵幸就少多了。


被冷落一邊的慄姬自然對長公主頗有微詞。這次正好趕上劉嫖來跟自己提兒女親事,她當然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劉嫖在孃家說一不二,還沒人敢駁她的面子。這次慄姬竟然不知好歹,一口回絕了她,這讓劉嫖覺得非常跌份兒。

劉嫖想:你有什麼了不起?不就是你的兒子被立為太子了嗎?我讓你的兒子做不成太子,我看你還神氣什麼?於是,劉嫖就開始了自己的計劃。



館陶長公主計劃讓劉徹成為太子,女兒再嫁劉徹。“金屋藏嬌”的許諾,劉嫖“廢榮立徹”的決心更加堅定。

劉嫖在慄姬這裡碰了一鼻子灰,開始把目光鎖定在了平時低調隨和的王美人身上。

劉嫖找到王美人,提出要把女兒陳阿嬌許配給王美人的兒子劉徹。王美人早就知道這個大姑子在宮中可以呼風喚雨,很痛快地答應下來。

有一次,劉嫖和王美人帶著各自的孩子在一起玩耍。劉嫖想試探一下劉徹就說:你長大了,想娶阿嬌姐姐為妻嗎?

劉徹忽閃著大眼睛說,如果能夠娶阿嬌姐姐做妻子,我一定要蓋一所金屋子,讓她住進去。


不知道是劉徹童言無忌,還是王美人提前做了“功課”,劉徹才說出這樣的話。


反正劉嫖聽到這話,非常開心,這就更堅定了她要把劉榮拉下太子之位,扶劉徹上位的信心與決心。

館陶長公主與王美人合夥算計慄姬,慄姬一敗塗地。劉榮最終被廢,劉徹成為太子。

劉嫖先是跟劉啟說,慄姬這個人是個醋罈子, 心腸還歹毒。每次我送美女給你,她都會說三道四。


不只是這樣,她還讓巫師行巫術詛咒她們,盼她們生病或者早死。並且,因為這些,她還對我有意見。為了你,我真是受了老大的委屈。

劉啟聽後很生氣,對慄姬產生了不滿情緒。正好有一次他生了病,就試探慄姬說,我將來要是死了的話,你可要好好對待我的那些妃子們啊。

這個慄姬也是胸大無腦,她根本沒有想到這是劉啟在試探她,同時也在驗證劉嫖說的話是真是假。


劉啟的話,激起她對其他妃子的醋意。她暴怒,對劉啟出言不遜,讓劉啟很不高興。

王美人與館陶長公主多聰明啊。


她倆一合計,覺得應該再下一劑“猛藥”,她們的計劃才會實現。於是由王美人出面找了一個大臣,讓他去給漢景帝說,所謂“母以子貴”,兒子是太子,母親卻不是皇后,不合規矩啊,讓他請劉啟把慄姬立為皇后。



因為當時薄皇后無子被廢,皇后之位還空著。

這個大臣也是沒腦子,真的就這麼去給劉啟說了。


劉啟聽了,認為是慄姬請人來說情的。他想,我讓你善待其他妃子,就有立你為皇后的想法。


當時你那樣懟我,現在又唆使別人來請求這件事!再說了,立皇后這事,我自有打算,還輪不到別人來指手畫腳。所以劉啟當即就把那個沒眼力見的大臣處死了。

劉啟想,什麼“母以子貴”?我把劉榮的太子之位給奪了,我看你還有什麼倚仗的?於是漢景帝把慄姬打入冷宮。不久劉榮被陷害致死,慄姬也鬱悶而死。

太子劉榮被廢三個月後,7歲的劉徹被立為太子,王美人被封為皇后。

劉徹16歲的時候,景帝死了。劉徹即位,稱漢武帝。阿嬌被娶進皇宮成為皇后。

本來,事情到這裡,也算比較圓滿了。可是,當上皇后以後的阿嬌,卻沒有迎來自己的幸福生活。她與劉徹漸行漸遠,最後被迫在長門宮孤獨終老。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是放之四海皆宜的道理。


館陶長公主為了讓女兒當上皇后,不惜用盡手段移花接木,使“準皇上”更換人選,可謂費盡心機,但女兒卻並沒有得到理想中的幸福。


王美人審時度勢,接受了館陶長公主的提親,為兒子爭取了最好的前程。


而慄姬因為不懂得圓融,致使自己和兒子雙雙殞命。


這些母親,或者成功,或者失敗,都有其歷史及性格的侷限性。是非功過,每個人心中自有一杆秤。

人間到底哪些值得,哪些不值得?也是見仁見智的問題。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課堂


誠然,長公主劉瞟在劉徹被立為太子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但決策權在漢景帝手裡,漢景帝才是最後的拍板者!讓我們回到兩千多年前,一起重溫劉徹被立為太子的過程,是非得失,供大家鑑賞:

漢景帝起先立的是慄貴妃的兒子劉榮為太子,劉榮也是長子,因為皇后無嗣,劉榮的太子位置是符合封建綱常的,只要劉榮不煩混,漢景帝百年之後劉榮就是新君!但擋不住他有一個政治感太低的媽!長公主想和慄妃結親,把女兒陳阿嬌許配給劉榮,但遭到了慄妃的斷然拒絕!長公主感到了奇恥大辱,這時候劉徹的媽王娡敏銳的發現了機會,主動聯繫長公主促成聯姻,從而為日後劉徹被立為太子找到了一個可靠的幫手!長公主是個睚呲必報的主,不斷在漢景帝面前挑撥是非,久而久之就對劉榮不滿了,這時的慄妃沒有冷靜的頭腦,所作所為更是深得漢景帝的厭惡,劉榮被廢就是不可逆的了!

劉徹被立為太子主要有三方促成:1慄妃的政治感太低,情商也不夠,不會變通,給了別人扳倒自己兒子的機會。2長公主的公報私仇,利用和漢景帝的姐弟情深,陽謀陰謀雙管齊下,是最大推手。3幕後掌控者王娡,心思縝密,看問題深刻,利用了長公主,同時摸清了漢景帝的內心,她才是最大的boss!即使沒有長公主,憑著王娡的心機和思維,劉徹被立為太子的機會也是很大的!只不過長公主在幕前表演,王娡在背後操控而已了





寅哥解惑


從歷史的進程來看,漢景帝其實立長子劉榮,並不是看好他的能力,只是因為他是長子,而彼時漢景帝一奶同胞的親弟弟梁王劉武又在試圖登上皇位,所以為了是梁王死心,方才立了一個太子,也可以說,漢景帝沒有深思熟慮過,單純是為了立而立。

話雖這麼說,但是畢竟劉榮已經登上了這個位置,那麼他好好保持,等到漢景帝一掛,那麼他還是大漢朝新一任的皇帝,這裡就出現了問題,作為太子的母親慄妃,她心胸狹隘,非常貪財而且妒忌心很重,而且這個人幾乎沒有政治頭腦 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政治白痴,俗話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反過來說,既然你知道對手非常強大,知道自己不是對手,那你找一個強大一點的隊友來幫襯一下,輔佐一下,等太子一登基,連本帶利都收回來了,這裡就要說到漢景帝朝的幾大政治勢力,這裡主要說的是以某個人為核心的政治集團;。第一個是以周亞夫為主的軍方勢力,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從而在軍中威望極高。。。第二個是以梁王劉武為首的梁國勢力,梁王在七國之亂中守住了函谷關,最後致使吳楚聯軍潰敗,梁王也是曾經最接近權利中樞的人物。。。第三個是以竇嬰為首的平定七國之亂中在洛陽維持後方的人物,竇嬰作為竇太后的侄兒,他非常忠於皇帝,而不是隻顧及自身利益,為人圓滑但又不失原則。。。第四個就是以竇太后為首的老牌勢力。綜上幾大派系,漢景帝最要防範的是劉武,最要顧忌的是周亞夫,最親近的是竇嬰,最無奈的是竇太后,所以,要穩住太子的位置,最需要巴結的就是竇嬰和竇太后,而長公主劉嫖是最親近竇太后的人,她又是漢景帝的親姐姐,竇嬰又已經是太子太傅,應該說只要穩住了長公主,漢景帝想廢太子的阻力就會大很多,很可能歷史上就沒有了漢武盛世,但是話不能說死,漢景帝作為一代心狠手辣的帝王(這裡要說明心狠手辣的帝王沒有什麼不對,成大事者不拘泥於文法,領導者狠才能使得國家穩定),也可能會衝破艱難險阻換太子,但是隻能說,只要劉嫖影響著竇太后,漢景帝廢太子的機會就小很多,因為竇太后作為他親媽,又是政治強人,對漢景帝朝的影響力太大了

所以說,是慄妃的意氣用事給了王娡機會,最後在劉嫖的鼎力相助下,劉徹登上了皇位

應該說,作為皇子,聰明機靈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有一個政治手腕比較強大的親媽,用電視劇漢武大帝裡的一句話來說,漢武帝有十幾個兄弟,有誰不想做皇帝,又有誰做不得皇帝,竇太后最後沒有廢了劉徹,主要的還是怕傷了女兒的心,同時也對不起九泉之下的兒子,她的壓力太大,所以成本太高,所以最後她選擇慢慢過渡權利,讓拿下反對劉徹的人都聚集在她的身邊,最後兵權一給他,讓他都收拾了,應該說竇太后為劉徹做的這些,都是受了女兒館陶公主的影響


逐夢星辰丶


劉榮被廢一事不好說,原因不一。但劉徹很小立為太子,應與館陶公之幫助有關係。僅憑王娡一已之力,不會那樣順利。後宮在爭儲方面,與皇子年齡有關。幼年立儲,多為母親有關,作用較大。成年立儲,則受朝臣制約因素影響。王娡既然結親館陶,就說明自已無把握。應該肯定這方面。王娡這個人很深刻。劉徹被封膠東王,可以王一人之力辦成,再升格為太子,應是王娡整合力量的結果。



左說春秋


漢武帝能登上皇位,應該感謝這幾個女人,第一個就是薄皇后,雖然貴為皇后,不生育,犯了皇家大忌,最後被廢。第二個是慄姬,沒有政治頭腦,雖有皇長子劉榮,但得罪了漢景帝和長公主,使自己和兒子慘死。第三個丈母孃長公主劉嫖,第四個母親王娡,她們兩個聯手,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如果沒有長公主,單靠王娡,勝算不大。



個人感覺,這只是部分因素吧,跟劉榮被廢一樣,不能全是他母親的原因,個人因素佔很大的關係。

漢景帝雖然比不上他父親文帝和兒子武帝,但是也是一個比較賢明的皇帝,他選擇後繼之君應該不會光憑別人的說法,他肯定會有自己的考慮,哪個兒子更適合當皇帝他肯定比誰都清楚,並且漢武帝后來的作為也證明他的眼光不錯。



有趣影視共享


沒有館陶公主,劉徹當太子還真不一定,本來粟妃的兒子劉榮被立太子,館陶公主想把女兒嫁與劉榮,但粟妃因館陶公主劉嫖常給景帝獻美女,而懷恨拒絕,館陶便和劉徹之母王美人結盟,目地是立劉徹為太子,娶館陶之女,劉徹更說出金屋臧嬌的典故,在薄太后的支持下館陶公主和王美人等人的計劃最終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