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富士康入珠海、格力進南京 製造業大軍跨足芯片領域

富士康入珠海、格力進南京 製造業大軍跨足芯片領域

8月16日上午,珠海市政府與富士康科技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半導體設計服務、半導體設備及芯片設計等方面開展合作。

根據協議,富士康將立足於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戰略,面向工業互聯網、8K+5G、AI等新世代高性能芯片的應用需求,與珠海市在半導體產業領域開展戰略合作,推動珠海打造成為半導體服務產業發展的重要基地。

無獨有偶,出身於珠海的空調大廠格力,則走出珠海之外興建首個基地,格力電工(南京)日前確立落戶濱江開發區,基地項目總投資12億元,投入功率器件製造。

富士康欲借“芯片風”轉型

早在2018年5月財聯社報道稱,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執掌的富士康母公司鴻海被傳出有意進入芯片製造領域。據悉鴻海進行了調整架構,設立了一個“半導體子集團”,這一半導體子集團業務涵蓋半導體晶圓及設備的製造、晶片設計、軟件及存儲裝置。

此前郭臺銘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講時談到了富士康開發工業物聯網的計劃,其這需要富士康採購大量傳感器和傳統集成電路(IC)零部件,使得集團一年採購的半導體零部件金額超過4億美元。

目前富士康擁有一些和半導體領域有關的子公司,包括京鼎(Foxsemicon)集成電路科技公司、訊芯(Shunsin Technology) 、天鈺(Fitipower)集成電路科技公司。其中,京鼎主要生產半導體的一些製造裝備,訊芯是一家半導體後端企業,負責系統模塊產品封裝,天鈺則是一家芯片設計公司,主要研發液晶顯示屏驅動芯片。

事實上,富士康的進軍芯片領域的“野心”在收購夏普時就現端倪了。

富士康入珠海、格力進南京 製造業大軍跨足芯片領域

2016年,鴻海集團用38億美元收購了夏普66%股權,成為了後者最大的股東和實際掌控者。夏普在IGZO無邊框顯示屏技術、OLED,以及8K顯示技術等,正好彌補了富士康“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缺陷。

2016年年底,郭臺銘透露:鴻海夏普要聯手做半導體。當時,郭臺銘在接受採訪時稱:“鴻海正與夏普攜手發展半導體生產能力,如果夏普能夠與鴻海順利整合,我們會通過借力夏普的技術能力、中國臺灣地區的半導體制造能力和大陸的年輕工程師群體,可以創造大量增長空間。”

彼時,郭臺銘表示他希望起初先開發用於互聯網電視的芯片。

值得一提的是,富士康曾對收購東芝半導體芯片業務顯示出極大的興趣。當時,從富士康在半導體領域的佈局來看,旗下原本就有天鈺、訊芯、京鼎等半導體相關子公司,如若收購了東芝半導體業務之後,富士康將在 IC 設計、封測、內存上都有了基礎。然而郭臺銘卻在此次收購上遭遇了失敗。

富士康入珠海、格力進南京 製造業大軍跨足芯片領域

儘管未能將東芝半導體業務收於囊中,富士康從未停下其進軍半導體領域,積極轉型的腳步。一直以來,富士康都以“大型代工廠”著稱,蘋果、華為、戴爾等著名科技公司都是它的大客戶。然而,郭臺銘認為富士康並不只是個代工廠。富士康對自我的介紹為“公司是全球領先的通信網絡設備、雲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及工業機器人專業設計製造服務商。” 郭臺銘表示“外界都認為鴻海是代工廠,把公司跟蘋果聯繫在一起,但鴻海將從硬件轉型成軟件公司。”

富士康入珠海、格力進南京 製造業大軍跨足芯片領域

動真格?格力功率模塊項目落戶南京

與富士康的傳聞建廠相比,“董小姐”造芯就是真刀實槍的上了。

8月18日上午,格力電工(南京)有限公司投產儀式暨格力新元電子濱江開發區項目簽約儀式在江蘇南京舉行,格力董事長董明珠出席親身見證。格力電工(南京)有限公司已於7月3日正式落戶濱江開發區,基地項目總投資12億元,用地約218畝,擁有年產10萬噸高品質電磁線能力。

一個月後,新元電子再落濱江,這是珠海之外興建的首個基地。項目立足於核心器件及工控組件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主要產品包括智能功率模塊(IPM)、全系列電解電容器件、高端工控組件等,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光伏逆變、機器人、工業節能以及智能家電等新興電子領域。

自中興事件以來,國產芯成居高不下的熱點,眾多企業紛紛佈局進軍芯片行業。然而,“造芯“不是一蹴而就,這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想依靠造芯轉型,是“跳板”還是“大坑”,是半導體,還是“半倒體”仍不好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