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9 蝦米音樂創始人吳軼群:這一次,要做全球前五的公鏈

吳軼群的公司裡,辦公區白板上列了近一個月的工作計劃。這個去年年底剛成立的區塊鏈創業公司,每一分鐘都很寶貴。60%以上由“前阿里人”組成的團隊,在正式版上線前都會一直保持“996”的節奏,包括吳軼群自己。

蝦米音樂創始人吳軼群:這一次,要做全球前五的公鏈

比白板更顯眼的是那句標語,“Winter is coming”。在《權利的遊戲》第一集開始,夏天已經持續了9年,人們都在恐懼凜冬的到來。而比特幣“創世區塊”誕生於2009年1月3號,距今也正好9年光景。

從極客的私下分享到各大機構進場,從首次ICO到全民資本狂歡,區塊鏈行業終將迎來一次洗牌期。吳軼群認為區塊鏈一定會來一個冬天,從現在開始持續兩年。

經歷過蝦米創業的艱難,吳軼群知道競爭多麼殘酷。他希望團隊每個人都能保持清醒。在區塊鏈蛋糕裡,DApp、數字版權他都要吃,但他更想先活下來。

蝦米音樂的故事

從2007年到2013年,蝦米這一路走得並不順利。一開始,這是六個人的故事,直到一位負責寫客戶端的同事離開,和蝦米綁在一起的名字才變成了耳熟能詳的五個。離開的那位“前阿里人”,認為這次創業不太可能成功。之後的這段日子,成了吳軼群蝦米創業最難忘的時間。

一個人同時負責寫客戶端、服務端,吳軼群撐不住,但他不能跟別人說,“我是CTO,我要是告訴別人我做不出來就完蛋了”。

每個晚上,他都會喝酒會覺得自己不行了。每個白天,他還是會走進杭州的某座居民樓,為創業敲下代碼。

更難的是找投資。吳軼群告訴密碼極客,“真的不知道有多苦”。PPT一遍遍地改,投資方不滿意再改。與投資人見面,卻被爽約。吳軼群甚至跟同是創始人的南瓜(王皓)說,就在投資人門口等一晚上,就說給五分鐘,心誠一點投資人總願意看看BP。

悲欣交集。吳軼群用它來形容蝦米被阿里收購時的心情。

當時的蝦米處在B輪投資,紅杉有意向進行投資,做了兩個月盡調。在換了投資經理後,又盡調了兩個月。四個月後,紅杉給出了最後答案:不投。

蝦米卻耗不起了,那時的公司已經發不出工資。蝦米徹底被最後一根稻草壓死。後來,阿里一開始也是談投B輪,談著談著就決定收。一沒籌碼,二沒話語權的蝦米,只能被賣。

有人說這起碼拿了一大筆錢,可吳軼群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他只是覺得這個事情沒有辦法做完。

故事的開始,蝦米在阿里創業大廈八樓的吸菸室誕生,最後,又回到了阿里。

“三進宮”的老阿里人

吳軼群最初是阿里巴巴平臺架構組和研究院的成員,和十八羅漢的寶寶(周悅虹)鄰著坐,負責阿里巴巴搜索引擎的底層架構和實現。在蝦米被收購後重返老東家,成為安全部大數據總架構師。但這只是他阿里生涯的三分之二。

阿里只能“二進宮”,吳軼群卻是唯一一個“三進宮”的人。

蝦米音樂創始人吳軼群:這一次,要做全球前五的公鏈

他起先並不願意去阿里,在吳軼群眼裡,那時候的阿里沒什麼技術。當吳媽(吳泳銘)找他喝咖啡聊了後,他同意了,“十八羅漢都來找我,這個心蠻誠的”。這一次,他待了兩年,從02年到04年。

吳軼群自認是一個情緒化的人。在他從虹軟科技(ArcSoft)出來,進入阿里,又回到了虹軟,這是吳軼群感性的選擇。虹軟的總經理私下請他個人吃了幾次飯,希望他回去幫忙處理某些事務。吳軼群並不在乎錢,在他看來,你看得起我那我也幫你這個忙。這個忙,卻不是技術就能解決的事情。他說:“如果再幫,可能總經理的位置也保不住了。”

時間到了2005年8月11日,吳軼群接到了一個電話,“你回來吧,我在發佈會現場給你打這個電話”。電話另一頭是阿里CTO吳炯,他正站在北京中國大飯店,雅虎10億美金投資阿里巴巴的發佈會現場。在令吳軼群記憶深刻的通話背景裡,他同意了。此時距離他第一次出走阿里,僅三個月。

第二次離開是眾所周知的蝦米創業。離開前,原定是馬總要找他聊,因為不在,彭蕾過來了,說了一句讓他感動至今的話:“阿里巴巴原則上只能‘二進宮’,我不希望你走。但如果有一天你想回來,我還是歡迎你回來。”這個感性的男人,差點落淚。

蝦米被阿里收購後,吳軼群進入了音樂事業部。後續高曉松、宋柯的加盟,改變了偏技術的工作運營方法。他也因此轉入安全部,擔任機器學習產品負責人和大數據總架構師。

第三次離開,是必然的。艱辛創業後再做職業經理人,這之間的鴻溝太大。2017年3月,吳軼群堅持離職。即便一個月後,他還能再拿100萬股票。他很清醒,如果拿了這個錢,會有更多“翻倍”、“升職”的金手銬困住自己。吳軼群坦言,“這些東西我真的都不要了,我的年齡已經不小,只想再做一次自己喜歡的事,發揮自己全部的動力”

被區塊鏈天才設計打動

哪怕做得小也沒關係,吳軼群在老闆、職業經理人裡面,毫無疑問地選擇了當老闆。

剛從阿里出來的吳軼群,只想做人工智能——他的老本行,擺在眼前卻是沒數據的困境。沒有數據就要買,他甚至想過將百度的數據清洗,但稍微嘗試就發現並不可行。

恰巧“9·4”事件將區塊鏈鬧得沸沸揚揚,吳軼群被動地接觸了這一行業。在用一個星期讀完比特幣、以太坊的代碼後,他覺得自己看到了天才的設計,他把這稱作“下一個時代的東西被提前發現”。讀完代碼的吳軼群,立刻找曾經蝦米、阿里帶過的同學出來。

他決定好了,這次的賽道是“公鏈”。

以太坊創始人V神在“王峰十問”裡表示,算法的發明大部分發生在美國和以色列,在歐洲也有一些,而亞洲也許只有新加坡。中國的項目轟轟烈烈,但爭議性很大。吳軼群很贊同這一點,他希望讓大家看到一個真正在研究技術,而且做出成果的公鏈。

對於未來,吳軼群有明確的目標:全球前五。面對早早走上賽道的ADA、星雲鏈,他承認越後來的人越難追趕。如果要超過,他要做兩件事:真正拿得出手的東西,有價值的DApp。

技術上的領先,吳軼群選擇了國內誰也不敢啃的硬骨頭:VRF(可驗證隨機函數)。目前國外Algorand、Dfinity、Ada都在沿VRF的方向做,但國內沒人碰。他碰了,還保證了真隨機數的100%。曾經EOS出現後,國內出來一堆DPOS +的公鏈,吳軼群不想看到VRF +重演故事。因此,他選擇謹慎地將代碼開源,等待影響力出現再一步步開放。

然而VRF做得再好,也只是技術概念,“只是每個人嘴巴上都說自己有用,包括我們”。吳軼群真正想做的事,在於DApp的落地,“如果DApp能落地,那就是兩個世界”。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吳軼群做了兩手準備。TASchain在做智能合約時考慮到不同行業,設計了不同的工具包。另一方面,為了扶持DApp項目,他將成立生態基金會,在資金、技術上鼓勵DApp落地。

一旦落地,就是吳軼群趕超的時機。

蝦幣——來得太早,就成了先烈

人們總是在談論蝦米的失敗,卻很少注意“蝦幣”。

自2007年4月起,上傳一張專輯賺3米蝦幣,下載一首歌付0.8米蝦幣,1米蝦幣=1元人民幣。在盜版叢生的時代裡,用戶沒有付費習慣,蝦米音樂一出現就收費,創始團隊有自己的理由。

因為先有了蝦幣,才有的蝦米音樂。

五位創始人,四位來自阿里巴巴。他們聚在阿里創業大廈八樓的吸菸室,每天一起抽菸。不論是內容,還是版權激勵體系,在那個年代都無人涉及。這群熱愛音樂的人,想要為數字生態構建一套良好的激勵體系。

白天吸菸室,週末咖啡廳。他們沒有任何參考,一遍遍地推倒重來,終於在三四個月後申請專利:基於點對點文件交換系統的數字產品銷售和分享方法(專利號:CN1889119A)。這就是“蝦幣”。

後來幾年版權大戰,版權價格隨DAU上升水漲船高,蝦米的P2P激勵模式日漸式微。2018年,吳軼群在朋友圈裡這樣評價蝦幣,“有時候做早了,就是先烈”。以虛擬貨幣的身份進行激勵流轉,蝦幣在數字版權的世界裡先試先行,卻無法阻擋自己在10年後成為了“先烈”。

與通證經濟模式有80%相似的蝦幣,卻敗給了“時間”。如果放在今天,蝦幣一定會被瘋搶。這一點吳軼群毫不懷疑。

蝦幣的出現與比特幣相比早上一年,自然沒有“礦工”的概念。他們稱之為“在線”,每一個在線節點有0.1米蝦幣用來鼓勵在線。十年後,TASchain引入SPOW機制,“S”即廣度,在線節點越多,越能保證好人大於壞人的分佈。這個設計,吳軼群稱之為對蝦幣的“傳承”。

重新起航

在採訪中,吳軼群反覆提及自己是蝦米音樂創始人,這也是他想做好區塊鏈加數字版權的初衷。這個選擇更來自於其可落地性強——數字版權全部在線上,不存在線上線下自有閉環。

目前藝人大多自行建立工作室,音樂版權不再被唱片公司壟斷。加入區塊鏈技術,下載行為可以在工作室或礦工節點完成,音樂本身提供了內容的聚合。

在吳軼群的設想裡,如果區塊鏈加數字版權的生態能夠建立,即便他還在蝦米,也不會怕現今300億美元市值的騰訊音樂。“哪怕你比我大,總有一天我會超過你”,吳軼群選擇的是一種不同的玩法。

在數字版權上的嘗試,自然落在了蝦米頭上。吳軼群經常和蝦米的技術負責人溝通,不久前的四五月份,他們也互相到對方公司,探討二者的結合將碰撞出什麼火花。

多年前沒有辦法做完的那件事,現在終於可以藉助區塊鏈重新開始。吳軼群也承認“有一點”彌補當年遺憾的想法。

除了數字版權之外,吳軼群也中意同是線上場景的“手遊”

在調研上海、杭州的區塊鏈遊戲後,吳軼群看到了很多充滿想象力的產品,也發現了很多問題。目前的區塊鏈遊戲大多基於以太坊開發,以太坊便於發幣,卻不利於DApp落地。為了省Gas(礦工費),後期代碼大多刪減,變得晦澀難懂。而吳軼群的TASchain希望代碼友好,且讓人看得懂。

他曾被一款類似“我的世界”的遊戲所震撼,結合區塊鏈技術,這已經超出了一般設計理念。雖然現在區塊鏈沒有實質性成果,但吳軼群相信,“有一天它衝出來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人在你面前做了很多事情”。

被投資人追著跑

進入區塊鏈行業,吳軼群第一次感受到項目方在資本市場的主導地位。

最近幾周,他每個星期都要見好幾撥投資人,他能感覺到這都是一些有聲望的老大。他們一次兩次地主動表達投資意向,“我們來投吧,你讓我們投一點吧”。幾乎每次演講,都會有人不停地問他,“吳總,你們什麼時候做私募”。吳軼群的微信裡全是投資人。

不同於蝦米的四處奔走,這一次他有了選擇權。他希望與有資質、有信用背書的機構進行合作。就像選擇韓衛平再一次合作智塊科技網絡(即TASchain)的理由一樣,吳軼群希望大家能夠一起攜手,讓項目走得更長,而不是一炮買賣。

在商業市場,吳軼群既不喜歡玩文字遊戲,也不喜歡打概念。面對動輒100萬的TPS(每秒交易數),他開了個玩笑,語氣詼諧,“這要做的不是地球第一的項目,而是宇宙第一的項目”。

在今天,區塊鏈遠遠沒有達到撼動淘寶、阿里的地步。而阿里的日常不過3-5萬TPS,即便是全球第一的雙十一,也不過20萬多的TPS。在吳軼群的分析裡,以太坊的TPS還不到50,2000 TPS就可以做很多事情,2萬已經足夠支撐地球上95%的區塊鏈業務。而他的TASchain,將在半年內達到2000,一年內增加到2萬。

談及合作的項目,吳軼群也不著急,這項工作會在接下來9、10月份開始,今年主要還是技術上的完善。他也不在乎鏈上的應用數,哪怕一個、兩個,他想要看到真正可以落地的項目。

Winter is coming,吳軼群並沒有手忙腳亂,他知道首先做的是一定要活下來。

面對他的團隊,他早已有全盤計劃。未來的發展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怎麼將TASchain全球化,如何進行技術、社群、生態運營。吳軼群承認這是他的短板,而他也在尋找高級的合夥人,把事情一起做大。

很快,吳軼群將不再一個人奮戰。網易嚴選、網易郵箱的技術負責人即將到來,杭州稅務局的總秘書長將擔任CFO。他甚至在說服當年一起做蝦米音樂的合夥人再次合作。對於早已財務自由的他們來說,更想做的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九月份,吳軼群還要去“雲棲大會”,講他的區塊鏈加數字版權。而現在,他走出會議室,辦公區裡都是他的“兵”。這些密碼大牛、工程大牛們,正在以一抵十地去戰鬥。

為了再做一次自己喜歡的事,吳軼群全力以赴。這一次,他有機會把“全球前五公鏈”這件事做完了。


【密碼極客】是一群來自前螞蟻金服、阿里和阿里創業幫一起發起的區塊鏈技術創業社群,也是杭州最大的區塊鏈技術人才社群。截止至6月,社群阿里技術人員超過1300位,社群成員超過4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