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徐梅:做好新時代人民政協民族宗教工作的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把民族宗教工作擺在了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更加重要的位置,並在多個重要場合就新形勢下如何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發表重要講話、提出明確要求。進入新時代,做好人民政協民族宗教工作,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宗教工作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切實做到三個“更加註重”。

更加註重中華文明的傳承,著力強化“共同體”思想意識。中華文明歷來是由多民族多文化所構成,“大一統”思想早在《春秋公羊傳》這部史書中就已提出並影響至今。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提出兩種“共同體”思想意識,一是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民族團結進步而建立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意識,二是為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而建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意識。這兩種“共同體”思想意識既是對馬克思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意識的繼承和發展,更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筆者認為,這兩種“共同體”思想意識是一脈相承、相輔相成的,不可孤立存在。一方面,一個國家或民族,如果缺乏“國家意識”或“民族認同”,就會四分五裂。另一方面,人類面臨著許多共同的全球性挑戰,需要共同應對,但前提是各民族或國家內部要團結一致、達成共識。兩種“共同體”思想意識,向內傳遞著同舟共濟、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命運共同體關係,向外傳遞著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爭端、化解分歧,尊重世界和民族文明的多樣性,共同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等觀念。向內向外兩種“共同體”思想意識的確立和認同,是做好新時代人民政協民族宗教工作的共同思想基礎和工作前提。只有釐清兩種“共同體”思想意識的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才能在政協協商平臺上,在民族宗教界努力培育相互尊重、相互認同、形成共識的正確世界觀和國家觀,才能為促進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和世界和諧作出應有的貢獻。

更加註重政協平臺優勢的發揮,著力推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已寫入黨代會報告和新修訂的政協章程,這既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發展方向。如何發揮人民政協協商民主的優勢,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一個需要在理論和實踐層面積極探索的課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民族工作,最關鍵的是搞好民族團結,最管用的是爭取人心。這就要求政協更加註重、進一步加強民族團結工作。一方面,要通過政協這個統一戰線組織的平臺,密切與少數民族界委員及界別群眾的交流聯繫,激發他們更加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事業,共同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另一方面,要通過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這個專門協調服務的平臺,發揮民族界委員主體作用,多做思想引導、協調關係、凝心聚力、履職服務的工作,讓少數民族委員都有組織依託,有聯絡渠道,促進民族團結和宗教和諧。特別要指出的是,團結聯誼功能在政協民族宗教界的作用發揮尤其重要,而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要發揮主體作用,就要做到以下五方面:堅持平等議事,在平等對話中深化思想認識,不斷加強團結目標下的民主和民主基礎上的團結。堅持真誠服務,幫助民族宗教界委員知情明政,更好開展民族宗教工作。堅持優良作風,靠人格品行、靠作風形象,引導民族宗教界委員增進思想認同和政治認同。堅持探索創新,結合新情況新特點,創新工作方法,特別是運用信息化手段,讓民族宗教界委員更好地推進民族團結。堅持海納百川,兼聽各種意見訴求,兼容各方智慧力量,促進各民族和而不同、凝心聚力。

更加註重政治文化的認同,著力堅持宗教的中國化方向。中國的政教關係與中國的政治文化密切相關,而政治文化是國家長期的歷史文化和政治意識形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同時也受國外思潮的影響,因此當今中國的政治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的綜合。宗教只有在不違反中國政治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才能獲得應有的發展空間。這為我們下一步探索新時代中國特色的政教關係奠定了政治人文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支持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在開展宗教文化建設過程中要做好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深入挖掘教義教規中有利於社會和諧、時代進步、健康文明的內容,在宗教思想和教規教義闡釋上體現中華文化氣質,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用以更好指導我國宗教工作實踐。在瞭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與各宗教基本信仰的內在關係基礎上,根據新時代宗教工作的任務和要求,因勢利導,引導信教群眾在政治取向、奮鬥目標上與全體中華兒女同心同向,共同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引導廣大信教群眾接受中華民族團結進步、和平寬容等觀念基礎上,進一步引導他們接受中華民族的行為方式和道德準則,引導他們接受中華民族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與各民族群眾共同生活、和諧相處。要做到以上引導,前提條件是宗教工作者的指導思想首先要中國化,同時還要重視調動四方面的積極力量: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和執行力量,各級政協組織的統戰力量,當代各宗教團體的愛國宗教領袖和宗教界代表人士的精神力量,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特別是宗教學研究的學術力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共同承擔起引導宗教堅持中國化的歷史使命。

(作者繫上海市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專職副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協理論研究會副會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