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3 文明創建|社路之變:解剖現象背後問題 點燃聯手創建激情

文明創建|社路之變:解剖現象背後問題 點燃聯手創建激情

【開欄的話】

秋濱街道社路社區外來人口多、基礎設施陳舊,是開發區創建工作排名靠後的“老大難”。作為社區共建市直單位,金華日報報業傳媒集團全體黨員幹部編組入駐社路社區,既做好面上督查,又在點上解決具體問題,聯手開發區規劃分局、秋濱街道,和社區幹群一起,全力以赴,打一場文明城市創建翻身仗。讓我們一起來見證“後進”變“先進”的“社路之變”。

文明创建|社路之变:解剖现象背后问题 点燃联手创建激情

7月31日星期二,又是一個開發區網格化創建全科型服務工作日。在開發區創建工作基礎薄弱、排名靠後的社路社區,26位網格員面對佔道經營、牛皮癬小廣告、私拉電線等一系列棘手問題,該如何進一步解決?記者和網格員一起,進行了3個小時的網格化創建行動。

新老問題一起來

整改成效不明顯

社路社區位於秋濱街道以西,離街道辦事處約1.5公里。村裡常住人口400餘人,外來人口卻有4000多人,社區內各類基礎設施較為陳舊,創建工作難度較大。

8時15分,當記者到達社區居委會會議室時,已有十餘位網格員穿著紅色馬甲在用手機打卡。8時30分,26位網格員全部準時來到會議室,開始當天創建工作的分工。根據28日開發區黨工委(主任辦公)文明城市創建專題聯席會議要求,26位網格員分為兩組,通過掃街的方式,對村上的黨員戶、村民代表戶、主要道路進行全面排查,列出問題清單。

文明创建|社路之变:解剖现象背后问题 点燃联手创建激情

興濱街是社區內最主要的通道之一,一個月前這裡還是佔道經營嚴重、垃圾亂丟、汙水橫流的“重災區”。如今,道路街面乾淨了,流動攤販不見了,可仔細一看還是存在不少問題。享道院13幢樓下是一家移動通信門店,店旁的兩個大臉盆裡放著洗了一半的碗筷,人行道上因此沾滿了乳白色的水跡。小店對面是一家小超市,但老闆顯然沒有做到“門前五包”,啤酒空瓶、廢棄紙箱等隨意扔在角落。往前走個數十米,車輛隨意停放、垃圾桶未及時清理等現象依舊存在。

記者瞭解到,前期社區已全部發放了限期整改的通知單,但效果並不明顯。以享道院小區為例,門口亂停車輛、私拉電線、私建水池等情況幾乎家家戶戶都存在,整改難度很大。“我們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些住戶今天整改了,明天又放回來。”社路社區黨支部書記李遠玲說,社區只有6名工作人員,即使加上每週兩次的網格創建活動,也很難在短時間之內完成改造。

網格員盡心盡力

“生力軍”全力以赴

面對社區存在的眾多問題,網格員們備感壓力。作為網格指導員,這是開發區規劃分局局長成衛春第5次用走街的方式找問題、解決問題。“剛來的時候真的是髒亂差,完全不知道從哪裡下手,現在情況一次比一次好,但對標文明城市創建標準,還有很大的差距。”成衛春說。記者注意到,在社路社區網格員隊伍中,有年輕的街道工作人員,也有年長的執法人員。大家冒著烈日,在走街的同時不停用手機拍攝、用筆記錄,把該解決的問題一個個詳細地列出來。“如果我們只拿著掃把上街掃地,並不會對社區環境起到實質性的改變,還不如認清自己存在的問題,逐個攻破,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創建的氛圍。”一位網格員說。

文明创建|社路之变:解剖现象背后问题 点燃联手创建激情

在社路社區創建隊伍裡,還新增了一支生力軍。作為剛確定的社路社區共建市直單位,7月29日上午,金華日報報業傳媒集團負責人陳東來到社區,與社區幹部、網格員等深入交流,詳細瞭解創建過程中的痛點、難點,併到現場查看、瞭解具體情況。7月30日,金華日報報業傳媒集團召開黨委會,研究部署文明創建共建工作。目前,金報集團已經協同街道、社區一起列出問題清單和責任清單,動員集團全體黨員幹部,融入社路社區的創建網格中。黨委會要求共產黨員帶頭,編組入駐社區 ,既要做好面上督查,又要在點上解決具體問題,全力以赴做好文明創建的社區共建工作。

作者|吳璇

文明创建|社路之变:解剖现象背后问题 点燃联手创建激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