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決堤”後的口子村——這個此次受災較嚴重的地方

“決堤”後的口子村——這個此次受災較嚴重的地方

口子村一些路上還有積水

“決堤”後的口子村——這個此次受災較嚴重的地方

口子村養殖區一度被洪水淹沒(圖片來自網絡)

“決堤”後的口子村——這個此次受災較嚴重的地方

吳女士家的院子裡晾滿了衣服

雨已停,天放晴。藍天白雲下的口子村,呈現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村民家的大門無人緊閉,傢俱、書本、衣服、被子甚至糧食,都被搬到了院子裡和大門外,在積水中泡了兩天,村民把家裡能搬的東西,都搬到了太陽底下。

壽光市上口鎮口子村是此次受災較嚴重的一個地方。該村有個養殖區靠近彌河,漫水時整個養殖區被水淹沒,只留屋頂尖露在水面。有人在養殖區被淹沒時拍下了一張照片,這張照片流傳開來,讓見者唏噓。

400多頭豬,全死了

直到8月22日一大早,老李才獲得允許回養殖區看看情況。

這天中午,老李露著一雙泡得發白的雙腳回到年逾七旬的母親家,看著一屋子的親戚,這個50歲的漢子失聲哭了起來,“400多頭豬,全死了。”

老李是濰坊壽光市上口鎮口子村的村民,最近受颱風影響,彌河水位迅速上漲,沿河鄉鎮大面積受災。

網傳一張整個村子被水淹沒的照片,只有屋頂尖露在水面,拍攝地點就是老李所在的口子村。“那個照片上是我們村的養殖區。”老李說,實際上養殖區屬於老口子村,靠近彌河,與新口子村隔著一條羊田路。

老李介紹,養殖區里約有80戶村民,“大家都是住在養殖區的,幾乎全部的家當都在養殖區裡。”老李家養著400多頭豬,每天凌晨5點左右起床餵豬,這是他與妻子幹了十幾年的生計。

8月19日,即使天在下著雨,老李與妻子仍像往常一樣起床餵豬。“這天上午,村裡下了通知,說彌河上游會來水,但水流量不算大,讓大家也注意著點。”老李與妻子聽說水流量不大,也沒覺得會有什麼影響,到了下午,村裡再次下達通知,水流量加大了。

“村裡開始組織大家撤離養殖區。”老李說,當時趕不及,自己和妻子什麼也沒帶就離開了。

 撤離養殖區

羊田路是新老口子村的分界,以西是養殖區,以東是有約4000名村民的新口子村。

老李的兒子今年已經24歲,在母親住的房子附近,他給兒子蓋了一間新房預備結婚時住。“還沒怎麼住過人呢,就被這場水給泡壞了。”老李的妻子劉女士情緒激動地說。

8月19日下午從養殖區撤離後,想著養的400多頭豬,想著家裡的東西,老李和妻子怎麼也不放心,於是又返回了養殖區。

“我是8月19日晚上7點多回去的,等我第二天凌晨4點多離開時,水已經沒到脖子了。”老李把手放到脖子的位置比劃著。

站在一旁的劉女士也大喊:“也就兩個小時的工夫,水就從小腿漲到脖子了。”

第一次離開養殖區之前,老李把豬舍排水的口給堵死了,“怕進去水啊。”當時天還在持續下著大雨,老李說更多的事也幹不了,但他怎麼也沒想到,這次的積水會這麼嚴重,“積水最深的地方,遠遠超過兩米了。”

沒法把豬帶走,老李和妻子只能乾著急。

8月20日中午,剛想躺下休息一會兒,老李又接到了村裡的通知,“上游洩洪,彌河水溢出來了,一開始只把養殖區給淹了,後來積水上漲,漫過了羊田路,開始往我們村裡灌水了。”村裡開始積水,村民被組織轉移到村裡的學校去,“學校是個兩層樓,高一點。”

轉移到了學校

老李的母親吳女士獨自住在村裡的老房子裡。8月20日中午,吳女士突然接到女兒的電話,讓她趕緊撤離。“村裡的喇叭也開始喊著讓大家撤離到村東邊的學校去。”吳女士本想著收拾一下東西,電話裡女兒激動得讓她什麼也不要拿,趕緊撤。

吳女士還是把幾件衣服塞進了一個小書包裡,揹著出門去找女兒,“閨女騎著電動車把我送到了學校。”吳女士被安排進了學校的二層,一個房間裡被安排了七八個村民,“睡得是那種木板,還好有人來發了床棉被。”

這天晚上,吳女士說有人在樓下發饅頭,她穿著膠鞋到一層時,發現學校這邊的積水也已經沒到了小腿。“領了一個饅頭,根本就吃不進去,晚上也睡不著覺。”吳女士說,她一直在擔心著兒子家養的那幾百頭豬,“這可是我們一輩子的心血啊。”想到這裡,吳女士也開始掉眼淚。

8月21日,雨漸漸停了。看著很多村民都離開學校回了家,吳女士也想著趕緊回家看看情況。

老李知道母親想要回家時,趕緊騎著電動車來接。“哎呦,家裡全是水,把水抽乾後地上有那麼厚的一層泥。”吳女士說著激動的站了起來,用手比劃著,水沒到了衣櫥離地約20釐米的位置,衣櫥內的衣服全被泡了。

吳女士挑了一些衣服,拿到院子內的晾衣杆上。

衣杆上花花綠綠的衣服和被子,幾乎是現在口子村每家每戶都會出現的場景。

親戚送來水和乾糧

沿著羊田路往口子村方向走,路兩邊都有村民拿著工具在曬小麥。馬路中間的護欄上,還晾著村民之前在大水中被泡過的被子。

從寫有“口子村”三個大字的村碑向東拐進村裡,馬路上一側晾著小麥,另一側不停有汽車駛進駛出。

口子村與緊鄰的羊田路有約兩米的落差,羊田路高。村民說,嚴重那會兒,積水就這麼漫過羊田路,洩進了村子裡。村子北側還有個橋洞,如今村民用大量的沙袋給堵住了,防止再往村裡進水。

“水是從村子北邊進來的。”一位住在村子南頭的村民說,雖然如今積水已基本排乾淨了,但仍能從牆上的水印,看出當時積水的高度,“得有一米半。”

村子的幾條主要水泥路上一側停滿了車,路兩邊是村民自己挖的排洪溝。大多數的土路滿是泥濘,也有幾條土路上積水還沒排幹。

一個年輕的媽媽揹著女兒,趟著積水走到水泥路上,與一位騎著三輪車拉著被子的村民相遇,“你家裡的泥清乾淨了嗎?”“唉,家裡的東西都泡了。”

親戚們知道口子村被淹得很嚴重後,老李家不停接到電話。

其實8月19日下午,老李的兒子還沒下班時就聽說村裡正在安排轉移,他開車回家結果在路上遇到積水,給家裡人打電話卻無人接聽,“村裡斷了電,家人手機都沒電了,兩天沒有聯繫上。”

積水排得差不多後,8月22日中午,老李的一個親戚給他們送了一些礦泉水和麵食來。除了親戚接濟,村頭也有志願者前來發放物資。

聽說有人發食物,一位村民趟著積水跑到水泥路上,騎上電動車就往村頭趕。一位扛著農用工具的村民領到了水和麵包,她用另一隻手抓著這些食物,慢慢往家走著。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記者 陳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