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亞運網球的前世今生

網球從1958年第三屆亞運會開始就一直是正式比賽項目之一,其間只在1970年暫停了一屆。那年原本是由南朝鮮首都漢城獲得了賽事的舉辦權,而後因為財務和安全方面的雙重壓力而臨時交由了前一屆亞運會的舉辦城市曼谷來救火,因此比賽的項目和參賽的代表隊數量都相應有所減少,網球也因此被瘦身。

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代表團是從1974年德黑蘭第七屆亞運會開始正式參與亞運會比賽的,亞洲政壇結束了此前區域範圍內長期的衝突和紛爭,開始步入相對和諧穩定的發展階段,亞運會也在亞奧理事會的領導下走上和平繁榮的發展之路。當年舉辦開幕式的伊朗阿亞麥哈體育中心體育場可以容納十萬名觀眾,在當時是十分罕見的大型工程。也是從那一年起,亞運會賽事開始通過電視轉播走進千家萬戶。曼谷是歷史上主辦亞運會次數最多的城市,先後四次舉辦。除此之外,印度的新德里和印尼的雅加達都是兩次主辦,今年第18屆亞運會印尼首都雅加達是聯合了南蘇門答臘省的首府巨港一起辦賽。

亞運網球比賽分為男單、男雙、女單、女雙和混雙五個單項,從1962年開始,又增加了團體項目。然而,2018年雅加達巨港亞運會並沒有設置團體項目。中國男隊曾在1990年北京亞運會上唯一一次獲得團體冠軍,而女隊則在1986年漢城亞運會和2010年的廣州亞運會上兩度奪冠,上屆仁川亞運會,中國男女隊雙雙獲得銀牌。

在亞運會網球比賽歷史中,中國隊共拿到過11枚金牌、16枚銀牌和19枚銅牌,以總獎牌數46枚排在亞洲第四位,位於日本、韓國和印尼之後。日本在亞運歷史上共獲得過27枚金牌,是亞運會賽場上網球成績最好的代表團。從獲得獎牌到獲得金牌,中國一代代的網球人付出了汗水和辛苦,也收穫了閃光的榮譽和回憶。許多功勳元老雖然早已不再征戰賽場,但是他們卻肩負著教學育人的使命,今天依然堅守中國網球戰線上,默默奉獻

在中國的亞運網球記憶中,最值得稱道的恐怕是湖北名將潘兵曾經蟬聯90年北京亞運和94年廣島亞運的男單冠軍,這在亞運網球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成績。除此之外只有印度的布巴提和佩斯曾經蟬聯過02年和06年雙打項目的冠軍。亞運每四年一屆,能保持住競技狀態實屬不易,何況當時潘兵是單雙打兼項,他和劉樹華搭檔在北京亞運會男雙決賽中輸給了隊友孟強華和夏嘉平,那枚金牌也是中國網球隊第一次奪得亞運會男雙冠軍。90年代初期也是中國男子網球的巔峰時期。相比而言,中國女子網球在亞洲一直相對更有競爭力,從1986年漢城亞運會上李心意的首枚女單金牌到1998年曼谷亞運會李芳/陳莉的女雙首金,中國女子網球隊一直是亞運會賽場上實力不容小覷的一支勁旅。亞運賽場像一塊檢驗訓練成果的試金石,不少在亞運賽場上取得出色成績的球員都有優異的奧運成績或職業比賽成績交相輝映。比如2006年多哈亞運女雙冠軍鄭潔/晏紫和銅牌得主李婷/孫甜甜就分別有大滿貫冠軍和奧運會冠軍的榮耀與之呼應。

2018年雅加達巨港亞運會是比較節儉的一屆亞運會,兩大主辦城市四個賽區並沒有太多的新建場館,基本上是在原有場館的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造,用於開幕式的雅加達賽區的主會場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了。網球比賽在巨港舉行,當地的亞運村條件比較艱苦,先期到達的運動員們只好自行著手對房間進行了改造。鑑於網球比賽的特殊性,很多球員都是專門放棄了同期舉行的職業比賽而參加在北京奧體中心進行的短期集訓。對於這些職業球員來說,能代表國家參賽依然具有無上榮耀。本次中國隊的組隊原則第一,著眼東京奧運會;第二,目前的世界排名要有競爭力;第三,考慮到印尼的炎熱天氣和運動員的體能因素,單打選手不兼項,雙打選手兼項混雙。根據上述原則,由中國網球協會向國家隊中的職業球員發出邀請函,組成了本屆亞運會的精英戰隊。女隊:張帥、王薔、楊釗煊、徐一璠、段瑩瑩、王雅繁;男隊:張擇、吳迪、公茂鑫、李喆、張之臻、吳易昺。其中王薔是女單的衛冕冠軍,事實上過去三屆亞運會的女單冠軍都是中國選手,06年是鄭潔,10年是彭帥。老將公茂鑫和李喆曾經獲得過廣州亞運會的男雙銀牌,不知道是不是這次可以把獎牌的花色提升一下呢?2018年8月19日到25日,中國網球健兒燃情巨港。

LINK:

北京時間8月24日,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網球比賽展開第六日爭奪。女單決賽,中國金花王薔以6-3/6-2擊敗隊友張帥,奪得冠軍。王薔奪冠創造一個紀錄,她成為亞運會女單第一個衛冕的選手!同時王薔還鎖定了東京奧運會的參賽資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