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豐縣民間文學」豐縣民間歇後語

歇後語,縣內民間俗稱“坎子”,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社會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出的具有鮮明地域特徵的藝術性語言,是民間文學寶庫中的一枝亮麗奇葩。它由兩部分構成,前者是以生動形象的敘述表明狀物,後者是貼切的詮釋或準確的定位,如同謎語,前為謎面,後為謎底。豐縣民間歇後語內容豐富,涵蓋自然、歷史、社會、文化、道德、修養等諸多方面,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富含深刻的哲理,且因其短小精悍、幽默風趣、耐人尋味而膾炙人口,傳承不息。

「豐縣民間文學」豐縣民間歇後語

豐縣歇後語集錦

豐縣民間歇後語林林總總、面廣量大,以語法相分,為諧音型和比喻型兩類。諧音型歇後語是巧妙地運用漢字的諧音,由狀物的本意引伸出所要表述的意圖,令人浮想聯翩,妙趣橫生,如老公公穿兒媳婦的鞋——前(錢)頭子窄,禿子打傘——無發(法)無天,馬背上釘掌——離蹄(題)太遠等。比喻型歇後語是通過對狀物生動形象的比喻,達到揭示事物本質或真相的目的,表現形式有兩種:一是直接表述,一錘定音,如頭上長瘡腳底流膿——壞透啦,馬生騾子——雜種,拾麥打燒餅——清賺等;二是寓意深長,弦外有音,如沒逮住黃鼠狼——落一身臊氣(意為出力不討好),屎殼郎打哈嚏——滿嘴噴糞(意為胡說八道),棉卜幾敲磬——沒音(意為事情沒辦成)等。豐縣民間歇後語多為一語一義,亦有一語多義的,如小腳女人走路——慢騰騰、左搖右晃,大年初一看曆書——從頭數、日子長,快刀切豆腐——不費勁、兩面光、兩不沾等。

歇後語在縣內應用範圍十分廣泛,茶餘飯後,勞作間隙,興趣使然,脫口而出,俗稱為“玩坎子”,其間有機敏的對話、詼諧的調侃、幽默的讚譽、善意的譏諷、辛辣的鞭撻,在自娛自樂中感受文化,品位生活,明哲曉理,開發智力。如以“小蔥拌豆腐——一青(清)二白”讚譽人,以“強扭的瓜——不甜”規勸人,以“口袋裡裝牛梭頭——內裡有彎”提醒人,以“做夢娶媳婦——淨想好事”譏諷人,以“二十一天不出雞——壞蛋” 鞭撻邪惡等。尤其相互間以歇後語為調侃,你有來言,他有去語,妙語連珠,令人捧腹。在縣內流行的歇後語中,有些運用時必須因人而異,如“吊死鬼賣B——死不要臉”、“老頭子的屌——淨筋(斤)啦”等被稱為葷口的歇後語,應注意男女、長幼有別,否則會引發失禮或出現尷尬。

「豐縣民間文學」豐縣民間歇後語

《文化豐縣》對豐縣歇後語的介紹

縣內流行的眾多歇後語中,有些與其他地區的歇後語表達的意思雖然相同,但用豐縣方言說出則別具一格,彰顯地方特色,如夜貓子(貓頭鷹)進宅——沒有好事,茶壺裡煮扁食(水餃)——有嘴倒(道)不出,老鴰(烏鴉)落到豬身上——光看人家黑,長六配鵝四(牌九)——沒有一點等。有些歇後語出自縣內的典故及風土人情,縣人一聽即明,外地人便難知其意,如劉邦交禮——欠著,豐縣的狗肉——撕開吃,豐縣的城河——方的,豐縣城的大街——丁字型,七里鋪的土地爺——神小廟大,周瑜哭妻——死(史)小喬(橋),下雨不打傘——䝼(青)淋(林),梁寨的黃盆——一套套的,石窪埋鐵欠——正對劉樓,王莊賣香油的——你咋想來等。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一些新的歇後語應運而生,如大沙河的蘋果——好吃又好看,一把柴火不拾——燒氣,玻璃絲襪子琉璃鞋——明(名)腳(角),殯儀館裡冒煙——焚(粉)身碎骨等。

豐縣民間歇後語來源於生活,是經驗的積累,智慧的結晶,內容豐富,數量浩瀚,傳承久遠,流佈廣泛,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它集藝術性、知識性、趣味性、地域性於一體,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其傳承方式以群體性口頭傳承為主,並常現於縣內文藝工作者創作的小說、故事、戲曲之中,《豐縣風物誌》亦有所輯錄。(注:七里鋪、史小橋、青林、梁寨、石窪、王莊、劉樓均為豐縣村莊名稱,大沙河為豐縣境內一河流名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