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在成也流量、敗也流量的時代,我們應該如何破局?

我們覆盤了流量以及流量變遷的一個大致過程。在我們最熟悉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流量真正成為了流量。

在成也流量、败也流量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破局?

互聯網的出現,以一種核爆、核聚變的方式衝擊和變革了舊有的一切存在,包括流量,這個我們之前本可能稱呼為客流、人流、聽眾、觀眾的概念。

流量獲取向更極致進化,核心越來越小,規模越來越大,比如:最早的門戶,代表是新浪、網易;然後是搜索,代表是百度,谷歌;然後垂直類的移動應用,代表是微信、支付寶、UC瀏覽器。

一、成也流量

按照上一篇文章的邏輯,流量牛逼哄哄。但反過來問,流量是不是業務,很顯然不是,但是大家一聊業務、聊產品、聊商業模式,總會很自然的聊流量,而且是在模式推演的一開始就聊到流量。

所以,現實產品的成功,商業模式的成功也很多時候被歸結到流量的獲取上。比如:最近宣佈在美上市的“拼多多”,雖然一堆負面評價,但是不影響他短短3年獲得了淘寶和京東都沒有實現的用戶和銷售總額的高速增長。

拼多多的成功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比如:所謂“消費降級”的商業模式;瘋狂贊助各式頭牌綜藝而獲得的品牌曝光和露出;洗腦的廣告歌曲。但是更多人把拼多多成功的主要原因歸納為“排他式”的獲取了獨一無二的“海量、活躍、可信、高轉化”的微信的流量支持,所謂“微信流量加持,豬也能上天”。

可,京東也獲得了微信的流量,而且微信還專門給京東開放了固定入口,京東也好像並沒有把這個入口玩出花。 那麼,退回來說,流量到底是不是那麼重要?

答案必須是,是! 那麼為什麼流量重要?

我們用去年的一個熱詞來解釋這個問題,帶貨。

2017年網絡熱詞,特指明星、網紅、社會名人或公眾 人物對某一商品有意無意助銷,甚而引發大面積流行、熱銷。比如:所謂的“教主”同款,所謂的“冰冰”心水護膚霜。

蹭點熱度的話,我們來說說世界盃,世界盃上最大帶貨能力的無疑是球星和球隊,最自然的需要帶貨的貨主就是兩大運動品牌:阿迪和耐克。花開兩朵各表一枝,18年世界盃,阿迪贊助了36支球隊中的12支,這個數量位居所有運動品牌的第一位,而且同時擁有德國、阿根廷、西班牙三支奪冠熱門球隊的代言。

理所當然的,阿迪對於本次世界盃期間球衣的銷量保持高度樂觀。然而,打臉總是喜歡“啪啪“響,世界盃一開打,阿迪就被打臉,而且還打出了節奏。首輪,德國、阿根廷、西班牙無一勝績;小組賽後,最靠譜的“自家人”德國小組墊底出局。接下來的淘汰賽階段,阿根廷和西班牙相繼出局。

世界盃賽程剛半,阿迪在大中華區的線上和線下門店開始“五折優惠”。五折優惠,促銷的目的太明顯了,那麼促銷的原因是什麼呢?

也很明顯,清理庫存!

清理庫存的原因呢?庫存積壓!

庫存積壓的原因呢?過度生產!

過度生產的原因呢?對於銷量的過於樂觀的估計!

OK,終於到了我們要討論的點。那麼銷量的估算,應該是估算兩部分人群的規模:老球迷和新球迷。

  • 老球迷中有人為了支持自己喜愛的球隊,購買球衣,球隊成績好,一開心買件球衣;看比賽的時候,為了更有代入感,買件球衣;為了在所有球迷中表明自己的身份,區別於非自己支持球隊的,融入同樣支持球隊的,買件球衣;這是一大部分。

  • 新增球迷,本來是中立球迷,或者是其他球隊的球迷,被爭取過來,被吸引過來,為了表明自己的身份,買件球衣。基本上,世界盃期間,球衣這種產品的銷售,主要滿足的是球迷們,心理認同的需求。

從宏觀上來說,球迷的絕對數量應該是固定的,特別是我們前面分析的老球迷的數量,也就是,帶貨帶來的流量應該是沒有減少的。

那麼是什麼逼到貨主,五折降價?

這裡需要提出另外一個重要的概念,轉化率。這個概念大家肯定也不陌生,簡單來說,轉化率=有效用戶或客戶數/流量總數。

在阿迪的例子裡,就是購買球衣的球迷數比上12支球隊的球迷總數。所以,貨主阿迪降價促銷,是希望通過價格手段來提升轉化,儘可能的讓銷售靠近預計。而逼得阿迪做出這樣的折扣策略的原因,也同樣是因為,原本估計的轉化率因為球隊成績的問題,大打折扣。成績打了折,價格也就打了折。

所以可以說,轉化率和流量是一體兩面,最終決定流量對於業務的作用或者說效果。

二、獲取流量的方法

問題聽起來很大,答案其實被並不複雜。相關的內容網上一搜一大把,流量成為產業,一種獨立的商業模式之後,獲取流量的方法已經被逐個封裝。打個比方:如果你的業務需要流量,那麼它可以看作是一個空水池,接入流量就好比在你的水池上接上了管道和水龍頭,只要你按時按量繳費,水就源源而來。

這些不同的管道就是獲取流量的方法,最大最粗的三條管道:搜索類、社交產品類和電商類。

(1)搜索類

大概從1999年開始興起,2005年開始盈利,然後就是大規模的統治性盈利。搜索類的流量獲取,一般又包括付費的購買關鍵詞和免費的SEO,當然說SEO免費其實也是和付費購買關鍵詞相對而言,因為如果你沒有能力解決SEO的技術方案,需要付費採購的話,那麼也不能說是免費。

再等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業務脫離了網頁,更多得集成在封裝好的獨立的APP裡,相應的SEO優化就變成了ASO優化,但仍舊是基於搜索的流量獲取技術。

當然,最近包括微信的小程序,以及眾多國產手機硬件廠商聯盟推動的“快應用”似乎又帶動了“去APP”的風潮,是否也會帶來相應的搜索類業務或者技術的變化,我們也可以留意觀察一下。

(2)社交類

社交類的就沒什麼好說了,從桌面PC端到移動端,都是企鵝家的。如果勉強把微博也歸到這個類型的話,阿里家稍微還有點位置。

社交類產品因為其特殊性,對於流量的輸出實際上往往是比較剋制的。也就是說,和搜索相比,對業務的影像或者作用並沒有那麼直接,大部分是以品牌、內容、傳播、營銷等方式進行的非直接的業務露出。

不過,微信、QQ、支付寶(一直在加自己社交的元素)等都通過公眾號、服務窗這種方式來把流量間接的嫁接給業務,成為“生態開放”。還有一些是基於應用的第三方的服務,比如:廣點通。

(3)電商類

和社交類相比,從桌面PC端到移動端,阿里家毫無爭議的扳回一局。不過電商類又和社交類一樣,雖然有著又粗又大的管道,但是並不一定是對業務有直接需求的流量,同樣是需要再對流量進行篩選,加工,也就意味著是需要比拼一下轉化率的。

(4)其他

其他垂直類的移動大流量平臺,如:資訊類的頭條,內容類的知乎,工具類的安全衛士、瀏覽器、應用市場等。

三、渠道通暢和流量遇阻

這個問題看起來應該是錯了,但不過是想錯了。在前面一篇文章裡,我們已經做出了這個結論,去中心化的互聯網的成熟,最終促生了流量中心和流量運用的成熟,產出高效的,即插即用的流量服務。

但於此同時,也形成了流量高度聚集,最終流量成為獨立的商業模式。“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商業模式的形成,使得流量的需求方,必須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去獲取流量,這一點符合經濟學的基本供需規律,而且隨著流量聚集程度的提高,成本也會越來越高。

如果這個成本達到一定的閾值,破壞了流量需求方本身的業務模式或者商業模式,那麼該業務的有序發展必然會出現問題。特別是在這個”先免費,後收費,基本功能免費,高級功能收費”的互聯網經濟環境中,如何獲取流量起步,就擺在了問題清單的第一排。

相信有過創業想法的人,這一點肯定深有感觸:我的用戶,流量從哪裡來?

你知道流量在那裡,你也知道管道在那裡,可是這往往沒法成為第一選項。

當然,就像我們前面也提到的,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或者借力去做SEO或者ASO的優化,這個要不直接購買流量(關鍵詞)成本低的多。說白一點,SEO 和 ASO 的優化,所針對的就是搜索或者流量分發平臺對於內容展示規則、機制、策略的一種“反編譯”。再白一點,就是基於對上述規則、機制的瞭解,偷規則的“空子”,通過“免費”的方式,達到付費的效果。

看起來是站著把錢賺了,無可厚非。但是,換個角度,對於流量中心和渠道來說,本來是可以收費的業務變成“免費”了,而且還勢必影響已經付費客戶的實際效果,那麼規則就應該是變的時候了。

所以,SEO 和 ASO 一直是一個常做常新,互相角力的過程,沒有一定的“資源”和“能力”,靠這個方法實際上可能餓不著,但也吃不飽。

四、破局

所有的新的革命都孕育在舊的母體裡

破局的前置條件已經基本成熟:全民全時在線,線下和線上的區隔越來越模糊。線下的流量識別已經成為可能,流量中心、流量渠道和流量的分發是否重回線下,或者我們完全可以打破這條”線“,移動互聯和物聯網絡的成熟,催生了新的流量業態。我們可以提前進場來思考這個問題,

如何讓“線下”的用戶、線下的流量同我發生關係?流量的連接點在那裡?有哪些具體的方法?

餘下的,咱們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