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解放長春第一前線指揮所——蓮花山度假區李家屯

解放長春第一前線指揮所——蓮花山區李家屯

70年前,一場事關中國命運的國共兩黨的大決戰在長春大地上演,雙方投入兵力都在十萬之眾以上。在歷時五個月的時間裡,人民解放軍採取圍而不打,久困長春的策略,最終迫使國民黨新七軍、六十軍等十萬軍隊向人民投誠,長春這座美麗的城市最終回到了人民手中。史稱“困長春”。作為遼瀋戰役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圍困長春之戰,在我軍的歷史上堪稱 “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經典戰役,然而人們不會想到,指揮這場大決戰的指揮中樞、第一前線指揮所竟然設在了今天的長春旅遊度假區勸農山鎮同心村李家屯。

李家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它地處勸農山鎮政府南3公里,離長春東方廣場15公里,初冬時節,筆者踏著皚皚白雪,探訪了這座曾經見證了共和國命運的小村莊。如今戰爭的硝煙已經散去,鼓角不再相聞,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安靜祥和的景象。

1948年4月18日,中共東北局和東北軍區就打長春進行討論,並致電中共中央軍委,計劃從5月中旬開始進行長春戰役,用九個縱隊攻打長春,以圍城打援手段,準備4萬人之傷亡,在10-15天內結束戰鬥。4月24日中共中央軍委同意攻打長春提議。

按照中央和第四野戰軍的命令,肖勁光、肖華所在的遼東軍區機關改編為東北軍區前方第一指揮所,肖勁光任司令員,肖華任政委。5月間,“兩肖”率領指揮所由通化乘汽車北上,27日到達長春東南的李家屯。此時該所先改稱為圍城指揮所,後改為第一兵團,肖勁光與肖華仍任兵團司令員和政委。

長春是一個碉堡林立、溝壕縱橫,有著堅固防禦體系的大城市。1948年,國民黨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第一兵團司令鄭洞國奉命固守長春,其兵力有新七軍、六十軍及遊雜部隊共約十萬人。鄭洞國提出“加強工事,控制機場,鞏固內部,搜刮糧食”的方針。隨著解放軍逼近長春,縮小包圍,5月14日,長春守軍為保持外圍防地和確保機場,以新七軍一個半師、六十軍一個師,向長春西北出擊,進攻小合隆附近之解放軍十二縱36師,試圖趕走解放軍,確保大房身機場在解放軍炮火射程之外。19日佔領小合隆。24日,解放軍為實行空中封鎖,以一縱、六縱、十二縱三十四師、三十五師、獨立第7、10師,奔襲小合隆和大房身機場,殲滅駐守機場之新七軍暫五十六師兩個團約六千餘人,俘獲暫五十六師副師長王正國。鄭洞國命出擊部隊速回,解放軍佔領了大房身機場,長春守軍與瀋陽空中運輸遂中斷。是次戰鬥解放軍損失兩千餘人,正是此次試打,解放軍指揮者認識到打長春是不可猛攻,只能改強攻為圍困,以困長春守軍於城內。

1948年6月5日,中共東北局“林羅劉”向中共中央軍委提出三個作戰方案,第三個作戰方案提出對長春採取長時間圍城打援,先消滅援敵,然後攻城。時間準備兩個月至四個月,可以有把握殲滅敵人與拿長春。建議採用第三作戰方案。中共東北局首長林彪、羅榮桓下達《圍困長春辦法》,以“久困長圍”為攻打長春總方針。6月7日,中共中央軍委同意“林羅劉”提出之第三方案。

1948年6月15至20日,東北野戰軍政委羅榮桓在吉林市主持召開第一兵團師以上幹部會議(吉林會議),傳達中央軍委和東北局的指示,決定把攻打長春改為長困久圍,並宣佈由第一兵團司令蕭勁光、政委肖華指揮新成立十二縱(由北滿獨立第2、4師和西滿獨立第5師組成)和六個獨立師擔任圍城任務。

6月22日前,解放軍完成圍城部署,六縱十八師,十二縱三十四師、三十五師和獨立第6、7、8、9、10師、進入指定位置,第一道包圍分東西兩個地方隊,獨立第6、8、9師為東地區隊,六縱十八師為其機動部隊;獨立第7、10師為西地區隊,十二縱三十四師、三十五師作為機動部隊,布在城西和西南守軍主要突圍方向,餘部組成第二道包圍。完成以長春為中心方圓45公里,縱深25公里封鎖。在解放軍封鎖圈和國民黨軍哨卡間形成中間地帶。

在執行對長春全面性的軍事圍困和經濟封鎖同時,解放軍也進行政治攻勢和對上級軍官策反。針對屬於滇系之六十軍上級軍官進行工作,派長期做滇軍工作之雲南人劉浩,和原六十軍副官長兼特務營長楊濱主持東北軍區聯絡部前方辦事處之工作。在梅河口戰鬥中被俘之六十軍一八四師團長張炳昌和李崢先送回做工作;在海城起義之原六十軍一八四師師長潘朔端利用各種關係給六十軍上層軍官寫信;劉浩也曾化妝秘密進入長春做上層工作;六十軍中以孫公達為負責人的地下黨組織也積極活動,發展地下黨員。這些政治攻勢和策反活動為後來六十軍投誠奠定基礎。9月12日,解放軍向義縣、灤縣一線國軍發起攻擊,遼瀋戰役正式打響。9月底解放軍主力揮師南下北寧線,六縱、十二縱也奉命調往通江口、開原一線,只有獨立第6、7、8、9、10師和後調來的獨立第11師六個師,以及地方部隊繼續圍困長春。

為貫徹“東野”的指示,6月28日,圍城指揮所在李家屯召開了第一次工作會議,肖華在會上作了圍困、封鎖長春的政治工作報告,闡明發動群眾封鎖長春的重要性,針對守敵嫡系與雜牌之間互相排斥、矛盾尖銳、供給斷絕、困難日增、士氣低落等特點,提出了“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口號,要求“政治攻勢的開展,必須與軍事的圍困、經濟的封鎖密切結合”,號召發動群眾,創造多種生動有力的形式瓦解敵軍的群眾運動,迅速在部隊中展開。廣大指戰員創造了對敵喊話、散發傳單、打宣傳彈、陣地聯歡等多種多樣的宣傳攻勢,開設了蔣軍官兵投誠接待站,發給投誠官兵優待證,按照黨的政策和本人的意願,願回家的發給路費,願留的轉送後方留守處。強大的政治攻勢,有效地渙散了敵人的軍心,瓦解了敵人的士氣;使城內的守軍由士兵到官佐,由徒手到託槍,由單兵到整建制地逃出城來向我軍投降,從6月到9月的三個月裡,我軍共接收國民黨投誠官兵一萬三千七百多人。

10月17日,經過我黨積極爭取的國民黨軍第六十軍軍長曾澤生毅然率部起義,國民黨新七軍也紛紛投誠。10月19日,陷於絕境的長春國民黨守軍最高指揮官鄭洞國率餘部放下武器,在全國開創了國民黨軍一個兵團的部隊先後起義和投誠的先例。至此,被圍困了五個月的古城長春兵不血刃地和平解放。

肖勁光司令員在回憶錄《解放長春》一文中多次提到圍城指揮所在距長春20多公里的同心村李家屯召開軍事會議、處理軍事事務。其中,6月中旬,在同心村指揮所第一次軍事會議上,圍城指揮所被改編成了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一兵團。同時,蒐集長春城內敵人突圍情報,制定多種反擊敵人突圍的作戰方案也都是在這裡完成的。1948年10月22日肖勁光司令員、肖華政委在指揮所會見投誠的國民黨兵團司令鄭洞國,歡迎鄭洞國率部投誠,並設宴招待鄭洞國。

現年96歲的李純志老人親眼見證了當年人民解放軍第一兵團司令部進駐李家屯的全過程。那時才27歲的他在家鄉務農。當時指揮所就設在他家,他家有五間正房,東西廂房各三間,部隊的伙房就設在他家隔道對面。肖勁光與肖華等兵團首長都住在他家。他說,部隊一進駐,平靜的小村子就沸騰了,部隊有的架設電臺、電話,有的埋鍋造飯,村裡村外設了三道崗哨。他說,偶爾能看到幾位首長,他們都挺和藹,有幾次家裡修房子,肖華政委還親自動手幫助幹活。

說起當時的情況,李純志老人顯得很榮耀。他還記得,部隊是陰曆4月份進來的,9月份才走。他記得挺清,部隊指揮所撤離李家屯時,還徵用了他家的馬車,是他趕著馬車把部隊送到了長春東站。臨別時,肖華政委還送他一張照片,還讓手下人給寫了一張紙條,意思是讓當地政府給些車馬費或草料什麼的。他說,後來這些東西都不慎弄丟了,他覺得很可惜。

如今,他家的房子已經被長春市政府列為第八批歷史文化遺址。長春市的黨史部門、文史部門也經常到他家來了解這段歷史,並告訴他說,千萬不要賣房或者拆房子等等。老人告訴筆者說,政府要用這房子就用,如果不用,我想把它賣了換點錢花,自己也沒有幾年活頭了。老人的話說的很樸實,筆者也能理解他的心情。但筆者堅信,這個曾經見證過中國革命勝利的小村莊,必將隨著紅色旅遊時代的到來,重放光彩,以供後人瞻仰。令人欣慰的是,在長春解放70週年紀念日到來前夕,筆者得知,長春蓮花山已經正式啟動了系列紀念活動,並就復建“第一前線圍城指揮所”和新建“長春解放紀念館”事宜向上級主管部門進行了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