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再次警示虛擬貨幣市場風險

何為“區塊鏈”?簡單來說,區塊鏈實際是一種技術模式,通過這種技術模式建立一個相互信任的機制,在這個信任機制下,大家可以放心地交換信息、產品,甚至金錢,由此成為支付體系。然而,這種通過技術建立的信任機制,目前也出現了一些風險。

再次警示虛擬貨幣市場風險

比特幣和區塊鏈之間存在什麼關係?

先有比特幣,後有區塊鏈。比特幣出現後,剛開始只是在很小範圍內運轉。當時,有兩類人比較關注比特幣,第一類人是‘極客’,他們對新技術非常痴迷;第二類人是非法從業者,其中有不少吸販毒違法犯罪人員,因為販毒、吸毒需要資金往來,但彼此又不想知道交易雙方的信息,甚至不想見面,而通過比特幣機制可以在天南海北之間完成交易和往來,也就是洗錢。此外,還有一個群體用比特幣很多,就是政權不穩定國家的人,因為國家在動亂當中,國家發行的貨幣天天在貶值,老百姓覺得國家不可信任,開始用比特幣買東西。通過比特幣的傳播使用,人們開始關注到比特幣的運行機制,並進行總結,由此提出區塊鏈的概念。之後,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開發區塊鏈項目,推出各類代幣融資交易。去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七部委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其中表示,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從事代幣發行融資活動,加強代幣融資交易平臺的管理,各金融機構和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代幣發行融資交易相關的業務。公告稱,近期,國內通過發行代幣形式包括首次代幣發行(ICO)進行融資的活動大量湧現,投機炒作盛行,涉嫌從事非法金融活動,嚴重擾亂了經濟金融秩序。

再次警示虛擬貨幣市場風險

代幣發行融資風險表現在哪些方面?

ICO和IPO之間存在較大差別。IPO過會時,券商、律師事務所都要出文件,然後看能不能上市,接著通過股票交易機制讓大家可以購買股票。ICO只有一個白皮書,項目開發者自己寫的,沒有律師審核和券商輔導。IPO是核准制,要過會;而ICO不用過會,今天開一個論壇,一站式就可以上線、就可以購買,這是ICO和IPO的區別。首次代幣發行其實是一種融資行為,按照白皮書的說法要完成白皮書上所寫的互聯網金融或者是區塊鏈項目的應用,包括一些美好的前景,當然拿到錢之後怎麼使用就不清楚了,也可能揮霍了。真正的風投機構非常專業,除了談判還要對業績進行考核,對項目的進展和使用進行監督,但是ICO沒有。沒有考核、監督,因為ICO讓普通老百姓去投資,老百姓沒有談判權。

監管尚存真空地帶

在ICO投資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不讓你投現金,而是投資比特幣或者以太幣。為什麼不要現金?因為使用現金就涉嫌非法集資。一個幣相當於7萬元人民幣,現在可能很多人買不起一個數字貨幣,那怎麼辦?於是大家組團投資。現在有些區塊鏈項目團隊已經駐紮在海外,不在國內,一旦出了風險也不存在跑路的問題,因為他們本身就在海外,不會回來。當前各個國家對區塊鏈、比特幣的態度、觀點和法律法規是完全不一樣的。現在全球範圍內都存在監管真空。另一方面,區塊鏈是一種技術,國家在一些文件中對區塊鏈技術都大力支持。區塊鏈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其技術應用有相當前景;另一方面,以區塊鏈為名的高風險項目甚至騙局不時出現,存在一定隱患。對於區塊鏈這一新事物,當監管機制尚未完善時,當務之急是解決好互聯網金融消費者的權益保障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