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奮進新時代 梨鄉正芳華

奮進新時代 梨鄉正芳華

梨園風光。 呂忠箱 攝

奋进新时代 梨乡正芳华

寧陵新貌。 袁曉強 攝

地處豫東平原的梨鄉寧陵,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浩蕩春風,走過40年發展歷程,今日綻放新光芒。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寧陵搶抓機遇,乘勢而上,以開拓者、創業者、奮鬥者的姿態,投身改革開放事業,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數字無聲,記錄發展奇蹟:2017年,寧陵縣生產總值118.53億元,是1978年的169.3倍;人均生產總值23596元,是1978年的137.2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67億元,是1978年的93.4倍;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1.05億元,是1978年的567.2倍;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15.9億元,而1978年僅為0.02億元。

40年光陰如水,寧陵邁出了跨越發展的堅實步伐,又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

“以新型工業化為主導,以新型農業現代化為基礎,以脫貧致富奔小康為目標,以商寧一體化為抓手,堅定不移地走科學發展之路,把寧陵打造成商丘的‘西花園’。”寧陵縣委書記李振興說,寧陵有花、有酒、有產業,有葛天文化、有長壽福地,是一座感受“花天酒地”情懷的城市,是一座體驗生態鄉村旅遊的城市。

商丘之美有寧陵,寧陵之美在內涵:國家火炬商丘寧陵新型複合肥特色產業基地、全國農業科技園區、全國農業綜合標準化示範縣、全省平安建設顯著進步縣、河南省信訪工作先進縣、河南省科普示範縣,全省“5A”級最佳投資服務金星獎、河南省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全省最具競爭力產業集群金星獎、全省產業集聚區“十快”第一名等多項國家級、省級榮譽,見證了寧陵的發展歷程。

當歷史的巨輪駛進2018年新紀元,號角再起,征程又鋪,梨鄉大地生機煥發,活力無限,寧陵人民沐浴改革春風,破浪前行。

特色農業引領現代農業

去過寧陵的朋友都知道,金頂謝花酥梨、白臘條(杆)、花生是“寧陵三寶”,也是寧陵特色農業的品牌,構成了綠色寧陵的主體。

金秋時節,出邏崗鎮,沿310國道或邏柳公路向東,路旁是成行的白蠟條(杆)。過去為治風沙、回水土而植的白蠟條,如今被賦予高品質和文化內涵,在寧陵形成了以中亞工藝、歐瑞工藝白蠟條(杆)生產企業為龍頭,多個企業協同發展的家居加工格局,產品遠銷美國、日本、東南亞等10餘個國家和地區。

沿310國道繼續向東,是新品種梨和小雜果、甜瓜、草莓等特色農業集聚的孔集鄉。在農業供給側改革中,孔集鄉一馬當先,紮實推進,做大做強了特色高效農業種植區。

近年來,寧陵牢牢抓住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這條主線,大力發展特色高效農業,打好現代農業“生態牌”,“四優農產品”產量持續增加,金頂謝花酥梨、白蠟條(杆)

榮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不斷壯大,農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

以“調結構”作為發展特色農業的切入點。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寧陵大力發展特色高效農業,成效明顯。2013年—2017年,全縣優質小麥由5萬畝增至10萬畝,花生由25畝增至30萬畝,酥梨由18萬畝增至22萬畝,白蠟條(杆)由8萬畝增至10萬畝,設施農業由2萬畝增至6萬畝,無公害鮮桃由零星種植發展到現在的2萬畝。

以“降成本”作為發展特色農業的著力點。寧陵穩步推進適度規模經營,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6.7%,基本實現了佈局區域化、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發展產業化,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增加了農民收入。

以“提質量”作為發展特色農業的關鍵點。依託寧陵縣國家農業綜合標準化示範縣和商丘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優勢,著力推進農產品質量提升。積極引進新品種,提高農產品質量;制定了多種農產品生產技術標準,先後被評為國家酥梨產業體系生產示範縣、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生產示範縣。

以“促融合”作為發展特色農業的增長點。寧陵進一步拉長農業產業鏈條,在農產品精深加工上做文章,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進一步提升農產品就地消化能力,提高產品附加值。

近年來,寧陵縣以“互聯網+特色農業”為抓手,積極拓展農業“電商”,2017年全縣電商交易額突破億元。

產業升級支撐經濟轉型

8月20日,河南張弓老酒酒業以4.15億元全資收購河南省張弓酒廠,這標誌著在豫酒振興的背景下,張弓酒廠重組改革工作取得新進展、新突破。

白酒是寧陵縣工業的一張“王牌”。上世紀70年代張弓酒廠成功研製低度白酒,造就了寧陵作為中國低度白酒發源地的地位。幾十年來,歷經風雨,幾經沉浮,張弓酒廠又站在新的發展起點,計劃三五年內上市,10年內產值達30億元,重振張弓雄風。

2018年,寧陵喜事連連:產業集聚區被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授予“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國家火炬商丘寧陵新型複合肥特色產業基地”。奠定了寧陵複合肥產業名列全國前茅的地位。

一個地方的崛起必有其所秉承的發展理念,一個縣域的跨越必有其所堅守的發展之道。作為全市人口最少、地域最小的縣城,寧陵一直堅守穩步發展、穩中求勝。如何走好新型工業化發展之路?寧陵提出圍繞主導產業興工業,讓產業成為引領經濟轉型騰飛的支撐。

2011年,寧陵審時度勢,科學研判,緊緊抓住產業轉移戰略機遇期,結合自身優勢,迅速作出發展農資化工產業的科學決策。以引進的史丹利、嘉施利等知名品牌企業為龍頭,以商招商,鏈條招商,著力構建物流配送、技術研發、人才培訓和投融資平臺“四大體系”,使農資化工產業鏈條進一步延伸,實現了複合肥產業的聚“變”,百億級農資化工業集群規模持續壯大。

短短几年間,寧陵產業集聚區先後引進了中翔塑料包裝、帝益、嘉施利、拉多美等24家複合肥企業及鏈條企業,形成了複合肥年設計產能達900萬噸的農資化工產業集群,成為全國第二、中原最大優質複合肥特色產業基地。投資15億元的河南兆鴻LCD光電產業園今年5月已投產,今年又引進佔地1000畝、投資25億元的智慧產業園。

2006年以來,寧陵縣產業集聚區已入駐企業132家,形成以農資化工、家居製造、農副產品加工和電子信息產業四大主導產業。

城市帶動彰顯發展活力

金秋是收穫時節,穿行於寧陵城鄉,記者見到的是四通八達的路網、鱗次櫛比的高樓、寬闊整潔的街道、綠樹掩映的農村、清新怡人的環境。在產業集聚區,新項目加快建設、老項目產銷兩旺,機器轟轟,人車如流,一派繁忙的火熱氣氛,給人一種時不我待、催人奮進的力量。

40年來,寧陵從一個窮困落後的小縣城不斷髮展壯大,如今成為商丘“西花園”。特別是近年來,寧陵縣抓住省百城建設提質工程這一機遇,圍繞 “小而精、小而優、小而美、小而特”的建設目標,按照“東進、南拓、西優、北控、中調”的發展方向,加快推進新、老城區和產業集聚區建設, 著力打造“四環+九橫+五縱”的城市路網,持續推進“五河四湖”的生態水系建設,既要顏值又重內涵,城市建設品質得到提升。

近年來,寧陵縣新城區以產業集聚區和特色商務區為平臺,建成了縣人民醫院、葛天大劇院、文化館、展覽館、檔案館、葛天公園等一批重大基礎性工程;老城區開發以四湖為中心,總投資約60億元,分四期進行實施,把城區水域面積擴大到800畝左右,打造一個水系環繞的新城市;投入10多億元,對大沙河水系葛天公園段進行高標準改造,成功引進“梨花小鎮”項目和葛天文化產業園項目等一批文化生態旅遊項目,把城區、葛天公園、大沙河、萬頃梨園和寧陵人歷史融為一體,打造生態休閒慢生活之城。

40年滄桑鉅變。如今,寧陵縣城和鄉鎮建城區面積達46平方公里,全縣總人口65萬人,全縣城鎮化水平達42%。

40年的改革發展歷程,是65萬寧陵人民一部負重前行的奮鬥史、一部披荊斬棘的改革史、一部萬眾一心的創業史、一部破繭成蝶的發展史。這一路,寧陵發展的足跡清晰有力,寧陵人成就了一個總量提升、質態趕超的發展史——先後榮獲中國長壽之鄉、全國鄉村旅遊與休閒農業示範縣、全國農業綜合標準化示範縣、全國農業科技園區、中國優質複合肥產業基地等稱號。

奮進新時代,梨鄉正芳華。寧陵縣將在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埋頭苦幹,砥礪奮進,在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開放寧陵、富裕寧陵、生態寧陵、魅力寧陵、和諧寧陵”的偉大實踐中闊步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