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滴滴究竟有何背景?

在距離滴滴公佈順風車階段整改措施102天后,順風車安全事故再度發生。這再次引爆了人們對滴滴安全問題的憤怒、譴責,也帶來更多的反思。這一次,滴滴決定下線順風車這一業務。

當滴滴將優步中國和快的納入囊中,網約車的江湖近乎一統。不過在聚光燈下,這家估值5000多億元的獨角獸企業,面目卻愈發模糊。

它曾在4年裡PK掉30多家競爭對手,它是國內首家由BAT共同投資的企業,它藉助資本的力量,不斷兼併、擴張,打造出龐大的產業帝國,它同時也不得不面對來自人性和道義的拷問。

滴滴27日起下線順風車業務

簡單回顧下上週末的案件。8月24日,20歲的樂清乘客趙某在乘坐滴滴順風車時,被司機鍾某殺害。就在案發前一天,司機鍾某還因對另一名乘客圖謀不軌,被乘客投訴至滴滴平臺。而這距離21歲的空姐在鄭州搭乘滴滴順風車遇害,也不過才三個月。

三個月,兩個如花年紀的女孩被殺害,且均出同因,這引起了人們的憤怒和對滴滴的拷問。

8月26日,滴滴針對樂清順風車乘客遇害一事,發佈自查進展:

1、自8月27日零時起,在全國範圍內下線順風車業務,內部重新評估業務模式及產品邏輯;

2、客服體系繼續整改升級,加大客服團隊的人力和資源投入,加速梳理優化投訴分級、工單流轉等機制;

3、免去黃潔莉的順風車事業部總經理職務,免去黃金紅的客服副總裁職務。

這次事件距離發生在鄭州的乘客遇難事件,僅過去了三個多月,而且這一次引起人們憤怒的,是滴滴平臺不可推卸的責任——由於投訴機制與客服流程問題,原本可以避免的犯罪還是發生了。

聲明中提到,“順風車上線的三年多時間裡,有幸服務了十多億次出行。很抱歉順風車不得不暫時下線,因為我們的問題,讓大家失望了。”

交通運輸部、公安部等責令立即全面整改

8月26日下午,交通運輸部聯合公安部以及北京市、天津市交通運輸、公安部門,對滴滴公司開展聯合約談,責令其立即對順風車業務進行全面整改,加快推進合規化進程,嚴守安全底線,切實落實承運人安全穩定管理主體責任,保障乘客出行安全和合法權益,及時向社會公佈有關整改情況。

滴滴公司註冊所在地的天津市交通委有關負責同志要求,滴滴公司要認真反思整改,進一步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快辦理網約車平臺、車輛和人員的行政許可手續,停止接入不合規車輛、人員,並清除平臺上所有不合規車輛、駕駛員,不得以低於運營成本的價格擾亂正常市場秩序,嚴格規範順風車業務的開展,禁止利用合乘名義從事非法網約車經營服務。

此前,在8月25日下午4點多,浙江省道路運輸管理局緊急約談滴滴平臺浙江區負責人。鑑於滴滴平臺順風車業務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浙江省道路運輸管理局要求滴滴平臺立即整改,整改期間暫停其在浙江區域的順風車業務。

浙江省道路運輸管理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滴滴順風車屬於私人小客車合乘範疇。私人小客車合乘出行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不屬於道路運輸經營活動。

人民日報評論:怙惡不悛

僅三個月內,接連發生惡性事件,對此,央視深夜發表《三問滴滴,以生命的名義!》評論,對滴滴公司連發三問:管理哪裡去了?責任哪裡去了?監管哪裡去了?評論中稱:

這幾年,滴滴瘋狂圈地擴張,所向披靡,但我們看到,管理並沒有同步跟進,甚至到了混亂的地步。試想,如果滴滴真正吸取教訓、狠抓司機管理的話,悲劇還能重演嗎?

如果滴滴有足夠的責任心,在第一起惡性事件後,就不應該只是道歉和賠償,而應該亡羊補牢,早去認真梳理漏洞,早去作紮實整改,這比道歉一萬次、賠償多少錢,都更有價值!

我們只聽到企業要自我整改,管理部門是不是也應該反思:為什麼不嚴加監管,讓那些一味擴張、無視責任的企業付出慘重代價?為什麼不嚴厲追責,甚至考慮吊銷此類公司的營業執照?

人民日報微博也評論稱:又是滴滴,又是順風車,又是女乘客死於非命!整改期再出慘劇,稱得上怙惡不悛。這起悲劇完全可避免,平臺的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道歉再及時,但若無糾錯能力,便顯廉價。當事人死於無良司機的謀殺,也死於推諉,死於扯皮,死於相關機構的麻木。

新華時評指出,滴滴出行公佈了關於樂清順風車事件的自查進展。然而,當悲劇重複上演,監管部門不能僅寄希望於企業自身整改,而應該引起高度重視,採取切實有效監管措施堵住漏洞。

滴滴究竟有何背景?

順風車僅佔滴滴訂單8%?

順風車功能於2015年6月上線,重點提供遠距離合乘出行服務,滿足中等出行距離的“候鳥人群”和旅行人群的城際出行需求。

上線之後,順風車發展迅速。根據滴滴披露的數據,截至當年8月31日,滴滴順風車註冊車主已達550萬、使用過的乘客超過840萬,日高峰訂單已經達到223萬。

今年1月24日,滴滴順風車公開披露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滴滴順風車註冊車主3000萬人,註冊乘客1.6億人,日均訂單200萬單;滴滴年初公佈的2017年運行數據還顯示,去年全年滴滴順風車和快車拼車服務累計分享座位超過10.5億個。

雖然如此,順風車訂單量佔滴滴總訂單量比例並不顯著。今年3月19日,中信證券-滴滴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取得上海證券交易所無異議函,成為國內支持交通出行領域的供應鏈金融資產支持證券。報道披露,目前滴滴司機端數量為2100萬、乘客端用戶數4.5億、客戶還包括汽車租賃公司和汽車經銷商等,日訂單數超2500萬。

也就是說,滴滴順風車日訂單數僅佔到滴滴平臺總日訂單數的8%。

同時,在滴滴的業務架構中,我們可以看到,順風車被歸入“其他業務部門”,可以看出,在內部,順風車這個業務一直是處於邊緣化的。

21世紀經濟報道稱,區別於專車20%的提成比例,為鼓勵順風車的發展,其提成比例在10%左右。負責人也曾透露,滴滴順風車“上線後三個月的時間,我們就做到了出租車幾乎用兩年才完成的成績。”

此外,順風車也被視為滴滴多條業務線中最具社交屬性的一個。2016年9月,滴滴順風車允許車主可以設置自動接單、主動邀請乘客共乘,同時新增車主乘客相互關注功能。

滴滴究竟有何背景?

4年幹掉30多個競爭對手

滴滴一路走到今天,可以說身經百戰。作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之一,滴滴在2016年下半年合併Uber中國可算是里程碑式的勝利。在過去4年時間裡,滴滴一下子PK掉了30多家競爭對手,搖搖、百米、嘟嘟、打車小秘、大黃蜂……

數據顯示,2017年專車市場份額,滴滴獨佔92.5%,可以說是“一騎絕塵”。

滴滴究竟有何背景?

這個市場份額來之不易,不僅需要有過人的戰略,同時也需要不斷燒錢。數據可以說明問題。

過去在不斷搶佔市場,不斷燒錢的背後,滴滴仍然沒有實現盈利。數據顯示,滴滴在2017年主營業務虧損2億多美元,整體虧損3-4億美元。不過今年3月,滴滴曾預計2018年其主營業務將實現盈利,淨利潤有希望接近10億美元,公司整體“微賺錢”。

正因為此,也有業內人士稱,因此滴滴需要更多的融資來填補這個空缺。一方面,雖然收購了快的、Uber中國,在接近壟斷中國網約車市場時,又開始面臨新的競爭對手:美團、高德等公司近期都在網約車領域向滴滴發起挑戰,這意味著,滴滴需要更多的錢來打這場持久戰。另外一方面,預期未來的新業務會投入大量資金,比如要在無人駕駛、智慧交通等領域大力佈局,就需要大量資金。

BAT、蘋果等國內外巨頭投資

8月24日,交通部在例行發佈會介紹,網約車新政實施兩年來,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等36個重點城市中,34個已正式發佈實施細則。已有80多家網約車平臺公司獲得經營許可,各地累計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34萬多本、車輛運輸證20萬多本。

不過,這並未影響滴滴出行一家獨大的局面。這一切主要源自於滴滴出行的股東背景以及股東的實力。

據此前資料顯示,2016年8月,滴滴出行宣佈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議,滴滴出行將收購競爭對手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在中國大陸運營,並和Uber全球將相互持股。資料顯示,Uber全球持有滴滴出行17.7%的股份,5.89%的投票權。

滴滴也因此成為了國內首家由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共同投資的企業。

除他們之外,國內外的多家巨頭還參與了滴滴出行的融資。

2013年4月,獲騰訊集團1500萬美金投資。2016年5月,蘋果公司對滴滴出行進行10億美元戰略投資,這是其迄今為止收到的單筆最大投資。同年6月,滴滴出行宣佈完成45億美元股權融資,投資方包括蘋果公司、中國人壽、螞蟻金服、騰訊產業共贏基金、阿里巴巴、軟銀中國、招商銀行,成為當時全球未上市企業單輪最大規模股權融資之一。

特別是2017年,滴滴總共獲得融資95億美元。對於2017年年底獲得的一筆40億美元融資,滴滴表示將投入到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新能源汽車等創新業務,以及海外擴張中。

對於滴滴的估值,此前融資時的估值可以作為參考。公開信息顯示,截至今年5月,滴滴共完成了天使輪到H輪的10次融資,投資方包括騰訊、阿里、淡馬錫、蘋果等國內外巨頭,累計融資金額約為209億美元。滴滴在發展過程中還與快的、Uber中國進行了合併,二者的融資規模合計接近30億美元。

滴滴的A-H輪融資歷程

A輪融資

2012年11月,滴滴獲得金沙江創投A輪融資300萬美元,這可能是金沙江創投合夥人朱嘯虎最引以為傲的一筆投資。

B輪融資

2013年4月,滴滴完成B輪融資,騰訊投資1500萬美元。

C輪融資

2014年1月,滴滴完成C輪1億美金融資,中信產業基金、騰訊以及其他機構分別投資6000萬美元、3000萬美元、1000萬美元。

D輪融資

2014年12月,滴滴完成D輪7億美元融資,由淡馬錫、DST、騰訊主導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在完成D輪融資僅僅兩個多月後,滴滴和快的進行合併。

E輪融資

2015年7月,滴滴完成30億美元融資,投資方為中國平安、阿里資本、騰訊、淡馬錫、中投公司等。

F輪融資

2016年6月,滴滴宣佈,完成新一輪45億美元的股權融資,新的投資方包括蘋果、中國人壽及螞蟻金服等。騰訊、阿里巴巴、招商銀行及軟銀等現有投資人也都參與了本輪融資。

本輪除股權投資外,招商銀行還將為滴滴牽頭安排達25億美元的銀團貸款,中國人壽對滴滴進行了20億人民幣(約3億美元)的長期債權投資。這也意味著,滴滴本輪融資的實際總額高達73億美元。

G輪融資

2017年4月28日,滴滴宣佈完成新一輪超過55億美元融資,投資後對應估值約為500億美元。但滴滴方面暫未透露投資方。

H輪融資

2017年12月,滴滴又宣佈完成超40億美元股權融資。據財新網報道,滴滴此輪投資方包括交通銀行、招商銀行、軟銀、銀湖資本等。其中只有銀湖資本屬於新進入,其他三家都曾投資過滴滴。招商銀行此前曾向滴滴投資兩億,其信用卡接入滴滴出行海外版本。

膨脹的IPO

今年3月發佈的《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顯示,滴滴估值560億美元,位於螞蟻金服和小米之間。

隨著小米集團、愛奇藝、映客等一批互聯網企業在今年內相繼上市,作為國內曾號稱估值僅次於螞蟻金服的獨角獸企業,在資本的重重壓力之下,滴滴的IPO之路也已經提上日程。

早在今年4月24日,華爾街日便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滴滴出行正在討論進行數十億美元的首次公開募股計劃,並且尋求至少700億美元-800億美元的估值,也就是4800億人民幣到5500億人民幣之間。

該知情人士表示,滴滴最近已經在與幾家銀行洽談下半年上市的可行性。而IPO融資,主要被用於抵禦來自中國及其他國家的競爭對手。

有媒體報道稱,滴滴與投資人溝通時關於IPO的口徑是“目前不著急上市,可能在未來18-24個月啟動”,原因包括資金充足(賬上現在約100億元)、希望在國際化上有更多成績。滴滴對此表示“不予評論”。

但形勢很快發生變化,今年6月,滴滴在出行領域的對手之一美團在港交所提交招股書,並表示擬將35%的上市籌集款項用於包括網約車業務在內的新服務及產品。

且在8月23日,美團IPO通過了港交所聆訊,並將於9月初開始IPO路演,即將成為小米之後,H股第二家同股不同權的上市企業。

隨後滴滴方面也有所反擊。8月6日,滴滴出行宣佈,公司旗下汽車服務平臺正式升級為“小桔車服”公司,同時將對小桔車服公司投資10億美元,以支持其為包括滴滴車主在內的全社會車主提供便捷簡單、靈活實惠、值得信賴的一站式汽車服務。

據《財經》報道,滴滴分拆其車服業務,主要是為滴滴的上市計劃做準備。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滴滴此時分拆車服業務不排除是考慮先將子業務IPO,以減輕一定的資金壓力。未來車服業務或許將先引入戰略投資者然後再選擇美國或中國香港地區IPO。因為滴滴規模過於龐大,分拆上市或者分拆部分盈利能力較強的業務上市會緩解自己IPO的壓力。

滴滴產業帝國的崛起

資料顯示,目前,小桔車服的年化交易額已突破600億元,覆蓋城市257個、合作伙伴和渠道商7500餘家。其各項業務包括:小桔有車通過整合車源及金融資源,為車主提供汽車租售服務;小桔加油以流量和專業運營能力全方位賦能油站,為車主提供高性價比的加油服務;小桔養車為車主提供正品、優價、便捷的專業服務,目前已在華東、華南7個城市落地;分時租賃業務以出行場景、品牌及汽車運營能力為依託,為用戶提供短時自駕租車服務。

實際上,藉助資本併購,一個野心勃勃的產業帝國正悄然崛起,且已初具雛形。

在滴滴被傳IPO提速之際,公司創始人程維曾在4月下旬拋出了一個龐大的擴張計劃。他提出,滴滴十年後的發展目標,成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臺。

據澎湃新聞不完全統計,滴滴海外擴張已經包含美國專車平臺 Lyft、東南亞的 Grab 、意大利的Taxify、以色列的Careem、印度的Ola,以及巴西網約車 99Taxi等多家本土化的網約車公司。

此前,在接受《財經》採訪時,程維如是解釋自己的國際化邏輯:“有些市場比較開放,我們就自己去做;有些市場很封閉,同時當地合作伙伴是創造價值的,那我們就合資,通過投資把技術輸出給他們。”

而在國內,滴滴的境內公司早就分為滴滴系、快的系和創新業務(包括優步系)等幾大類。

作為核心,“滴滴系”的旗艦公司有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小桔科技”)、北京嘀嘀無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簡稱“嘀嘀無限”),以及註冊地在天津的滴滴(中國)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滴滴中國”)等公司。其中,小桔科技旗下還有滴滴商業服務有限公司、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等。

合併而來的“快的系”公司也是滴滴帝國的重要組成,主要包括: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快迪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奇漾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奇心(上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上海大黃蜂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

近半年多來,滴滴還密集成立了不少新公司,大部分歸屬於小桔科技麾下,包括:深圳北岸商業保理有限公司、南岸(上海)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滴圖(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嘉興橙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嘉興桔子共享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同時,“滴滴系”的香港公司——快富控股有限公司還在上海自貿區設立了眾富融資租賃(上海)有限公司(簡稱“眾富租賃”)。作為滴滴的創始人兼董事長,程維個人還直接投資成立了嘉興桔子投資有限公司。

從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公司名號中,可以發現程維有意在打造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臺,而那些給滴滴數百億美元估值的投資大佬,其實也不是在賭一款打車軟件的成敗,他們所賭的,是一個產業帝國的未來。

滴滴究竟有何背景?

(圖片來源:Wind金融終端中國企業庫)

(Wind綜合上證報、財經、澎湃新聞、人民日報、21世紀經濟報道、Career In 投行PEVC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