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國之重器|宇宙飛船:中國最新“天舟”能否躋身世界前列


一、俄羅斯的 “進步” 貨運飛船。作為世界老牌強國,俄羅斯在飛船領域上的發展是最早的,1957年春,科羅廖夫領導的單位受命開始“東方”工程,研製蘇聯第一種載人飛船。1961年4月12日,東方1號載著加加林平安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載人飛行。 從1978年的 “進步一號” 到2017年2月22日發射的 “進步MS—05號”,蘇聯/俄羅斯累計發射了156艘進步號貨運飛船。

二、美國 “龍” 飛船。美國在飛船領域上早期的發展還是稍遜俄羅斯,早期美國載人飛船水星號硬件性能要比同時期的蘇聯貨差很多,阿波羅飛船幫助美國完成了蘇聯登月的夙願,讓美國在美俄太空競賽中板回了一城。最新的“龍” 飛船採用具有廣泛繼承性的電子系統和由18臺推力器組成的反作用控制系統;採用降落傘水上濺落的回收方式;迄今為止龍飛船為國際空間站執行了11次貨運任務併成功10次。

三、美國 “天鵝座” 飛船。美國軌道科學公司研製的 “天鵝座” 飛船於2013年9月18日進行了首次驗證飛行。此後,“天鵝座” 飛船正式完成了幾次 “國際空間站” 商業補給服務任務,但在執行第3次商業補給服務任務時失敗。根據美國軌道科學公司與美國航空航天局簽署的價值19億美元的商業補給服務合同,將發射8艘 “天鵝座” 飛船,向 “國際空間站” 運送20噸貨物任務。


四、歐空局的ATV飛船。歐洲的貨運飛船叫自動轉移飛行器,是歐空局聯合美、俄等數十家公司聯合打造的,全長10米,最大直徑為4.5米,重量約10噸,飛行器主推進系統是4臺490牛發動機,姿態控制系統是28臺220牛推進器。ATV最初設計用來取代俄羅斯的進步系列執行國際空間站補給任務,最顯著的識別特徵是4片非軸對稱形排列的太陽能帆板,它能攜帶接近7.7噸的物資,它的運貨能力可達7噸。

五、日本H-2貨運飛船。從2009年起到2014年,日本先後向 “國際空間站” 發射了6個名叫H-2轉移飛行器的貨運飛船。這種飛船的貨物運載能力約為6噸,最大特點是可運送體積較大的設備。與歐洲類似,日本目前也在H-2轉移飛行器基礎上研製可從空間站帶回貨物的H-2轉移飛行器-R,首個H-2轉移飛行器-R計劃在2018年發射。最終,日本將研製載人飛船。

六、中國 “神舟” 到 “天舟”。天舟貨運飛船是中國研製的最新一款貨運飛船,它的主要任務是用於對中國未來空間站在軌運行期間,提供補給支持。從上面的各國貨運飛船數據對比得知,天舟貨運飛船的低地軌道上行運載能力約為6.5噸左右,高於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研製的進步號M型以及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H-II運載飛船,但低於歐洲空間局的自動運載飛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