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國際觀察:美國頂尖智庫眼中的中美貿易爭端?

特朗普上臺後跟中國有過一段蜜月期,但是作為一個商人,為了追求美國利益最大化,特朗姆開始原形畢露,拉開中美貿易大戰序幕。近期特朗普利用 301 調查、232調查試圖以邊緣政策向中國施壓、迫使中國予以反擊更是引發各界的普遍擔憂,由此引發的市場風險偏好隨之變化,人心惶惶,美國股市,中國股市,世界股市也隨之起起伏伏。本文挑選了幾個熱門問題,想從美國頂尖智庫的視角的回答來解讀中美貿易爭端中的關鍵問題,當然其間觀點和中方立場多有衝突,但兼聽則明,通過美國頂尖智庫的觀點來幫助我們更好理解當下的爭端變化。

國際觀察:美國頂尖智庫眼中的中美貿易爭端?

問題一:特朗普將減少貿易赤字作為政策目標,並試圖通過貿易保護主義來實現,可行麼?

特朗普:不公平的貿易行為和現行糟糕的貿易協定導致美國鉅額的貿易赤字,進而拖累美國經濟增長,導致就業減少和福利損失。

PIIE :從長期來看,貿易政策不是貿易餘額變動最重要的原因,影響國民儲蓄和投資的基本面因素才是,貿易餘額

也不應作為衡量一國經濟是否健康的標準。此外,貿易政策的目標應該是推動消除本國和海外的貿易壁壘。

卡耐基:貿易保護主義不能修正貿易不平衡。不妨假設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減少,如果資本流動不變,對中國赤字的減少會被對其他國家赤字的增加所抵消。相比直接干涉貿易,華盛頓更應美國在吸收全球資本中扮演的角色,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貿易赤字問題。

布魯金斯學會:貿易保護主義不會找回被自動化取代的就業機會,卻會傷及美國經濟。雖然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是亟待被解決的問題,但並不是美國就業流失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 85%的就業流失是源自自動化,而不是中美貿易。

國際觀察:美國頂尖智庫眼中的中美貿易爭端?

問題二:中美貿易戰,美國準備好了麼?

特朗普:美國會贏得貿易戰,因為中國對美國出口遠高於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美國能夠給中國造成更多的傷害。傳統基金會:雖然當局聲稱對中國不行動的代價會高於行動的代價,但政府的政策不應將傷害強加給美國已被遺忘的人民。

傳統基金會:雖然當局聲稱對中國不行動的代價會高於行動的代價,但政府的政策不應將傷害強加給美國已被遺忘的人民。關稅會提高進口品的價格,迫使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支付更高的價格,引發的貿易反制也會使美國農民等群體成為受害者。

威爾遜中心:特朗普已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和長期最主要的安全威脅,但美國是否願意付出痛苦的代價應對特朗普聲稱的中國威脅並不清楚。

威爾遜中心:特朗普已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和長期最主要的安全威脅,但美國是否願意付出痛苦的代價應對特朗普聲稱的中國威脅並不清楚。中國擁有全球最龐大的中產消費群體,貿易戰會傷及中國,但不會擊垮中國,中國有可替代的市場和供應鏈。美國企業和地方政府(多為共和黨選區)也會遊說辯稱失去中國市場會傷及美國的就業、企業盈利和競爭力。

AEI:紀 特朗普宣傳貿易戰很容易贏,但上世紀 30 年代的貿易戰經驗並不是這樣。經濟學界有高度共識,美國通過斯

特姆-霍利法案發動貿易戰是加劇全球經濟大蕭條的重要原因之一,貿易戰是負和博弈,沒有哪個國家能避開貿易戰的破壞。此外,多年的超常寬鬆後,當前全球經濟正在經歷大規模的資產和信貸泡沫,難以承受貿易戰。

CSIS: 特朗普認為因為出口額不對等、美國能夠給中國造成更多傷害的邏輯是錯誤的。貿易是基於全球供應鏈的,傷害中國也不可避免會反傷美國自身;中國可以通過限制美在華企業、封鎖美國服務業供應商、切斷美國企業的供應鏈等予以反制;中國可能在地緣政治問題上拒絕和美國合作。特朗普引發的這麼多不確定性使得投資者和企業持幣觀望,已經在延緩本可以刺激更多增長的經濟行為。

國際觀察:美國頂尖智庫眼中的中美貿易爭端?

問題三:美國對中國的核心訴求是什麼?

AEI: 限制中國的產業政策遠比縮小貿易赤字重要。中國掠奪式的貿易行為根植於其發展模式,國有企業享有的金融支持、政府補貼和管制保護使得美國企業在很多行業不能公平競爭。如果特朗普要求的只是降低貿易赤字,中國可以答應,但維持現有的產業政策,特朗普可以宣傳所謂政治上的勝利,但在經濟上是失敗的。真正的勝利應是在當前和未來壓縮中國製造 2025 和類似產業政策覆蓋的範圍,要求某些產業應完全排除在產業政策之外。

CSIS: 中美爭端的本質不在於貿易赤字或科技領導地位,而是中國將如何融入世界,將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二戰後美國主導建立的國際規模不可避免的面臨改變,是強化由西方式民主推動的基於規則的現有體系,還是倒退回基於力量和衝突的體系?這是一場美國和其盟友輸不起的競爭。

國際觀察:美國頂尖智庫眼中的中美貿易爭端?

問題四:中美貿易爭端未來會如何演變?

CSIS: 基於特朗普 30 年來不曾改變的談判哲學:如果你攻擊,更強硬的回擊,特朗普會發動新一輪的攻擊,之後如何演變較難預測。年來不曾改變的談判哲學:如果你攻擊,更強硬的回擊,特朗普會發動新一輪的攻擊,之後如何演變較難預測。可能路徑一:中美雙方協商,結果將取決於特朗普想要什麼。如果特朗普想要的只是減少赤字,中美雙方會達成妥協,但如果要求中國大規模的變化,這會傷及中國的根本,不是貿易協商所能解決。基於和韓國以及 NAFTA 的談判經驗,特朗普可能會選擇前者,尋求短期的勝利並鼓吹之。可能路徑二:雙方拒絕談判或難以談妥,爆發貿易戰,中美雙方都擁有關稅之外的武器,事態的升級會非常危險。

傳統基金會:美國 2004 以來在 WTO 的訴求記錄近乎完美,美國應通過 WTO 解決和中國的貿易爭端,最小化對美國的傷害;尋求建設性的方式和歐盟、加拿大、墨西哥、韓國等盟友一道共同對抗中國不公平的貿易行為,強制按規則執行;不應以經濟安全為由要求財政部限制中國企業在美科技投資,應由國會主導、根據是否危及國家安全來進行審查。

國際觀察:美國頂尖智庫眼中的中美貿易爭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