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打油詩”到底是什麼詩?原來和一個人有關


《詠雪》 唐·張打油 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註釋】 ①籠統:含混不清,這裡指下雪後世界一片白茫茫的樣子;②窟窿:洞。

打油詩是詩歌的一種類型,這種詩並不像一般古詩一樣有著優美的意境,還有流傳千古的名言。它們不僅語句很通俗易懂,語言也十分有趣。打油詩到底是誰發明的?為什麼偏偏叫作打油詩呢?唐代的時候有一個很普通的人叫作張打油,他寫過一首特別有意思的詩——《詠雪》: 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這是一首描寫雪的詩,但是詩句裡卻沒有一個雪字。張打油說,一下雪江山都是一片白茫茫的,只有水井遠遠望去是個黑窟窿。黃色的狗身上堆著雪花,好像變成了白的;白色的狗身上堆著雪花,就好像變腫了一樣。因為這首詩十分有趣,很快就流傳開來。此後張打油時不時地就創作這種有趣的詩歌。


有一年冬天,一位大官員來到供奉家族祖先的祠堂祭拜,剛走進大殿就看見刷得雪白的牆壁上寫了一首詩:“六出九天雪飄飄,恰似玉女下瓊瑤,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掃帚的使掃帚,使鍬的使鍬。”大官一看,十分生氣,立刻命令左右的隨從一定要查清楚作這首詩的人,拉來重重治罪。有人就說:“這還用查嗎?能這樣寫詩的,不會是別人,一定是張打油。”於是張打油很快就被抓來。

張打油聽了官員的呵斥之後趕緊說道:“大人,我張打油雖然很喜歡寫一些有趣的詩,但是再怎麼也不會寫得這樣差啊,連拿掃把、拿鐵鍬都寫出來了。不信,我願意當場面試作詩。”官員一聽,就決定考一考張打油。正好這時發動叛亂的安祿山被困在南陽,官員便以此為題,讓張打油作一首詩。張打油想都不想開口就說:“百萬賊兵困南陽。”官員一聽:“不錯啊,還挺有氣魄的,接著說。”

張打油一笑,再說第二句:“也無援救也無糧。”大官摸了摸鬍子說:“這句也還湊合吧,再念。”張打油吸了一口氣念道:“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孃的哭娘!”這幾句話剛念出來,周圍的人全都笑了起來。


這與牆壁上寫的那首詩最後的“使掃帚的使掃帚,使鍬的使鍬”格式一模一樣,一看就知道是張打油寫的。大官聽著也大笑了起來,最後也就饒了張打油。

從此張打油就更出名了,人們就把他開創的這種既通俗又有趣的詩命名為“打油詩”。而他的《詠雪》,則成了最經典的打油詩,和許許多多大詩人的詩一樣流傳千古。 本文摘自安寶兒媽媽的新書《給孩子的古詩故事》,歡迎大家到各大網上書店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