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聚焦」這場中非合作論壇預熱會,精彩內容都在這裡了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人大重陽”

本文大概

3900字,讀完共需4分鐘

「聚焦」这场中非合作论坛预热会,精彩内容都在这里了

本文刊於8月20日人民網、中國網、中國社會科學網等多家媒體。原標題是《"中非互助與人類命運的共同未來"中非關係研討會暨系列研究成果發佈會在京舉行》。

2018年8月20日,由中國人民大學與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共同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簡稱"人大重陽")與全球治理研究中心聯合承辦的"中非互助與人類命運的共同未來"中非關係研討會暨系列研究成果發佈會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堂隆重舉行。會議邀請了多位來自政府部門、外國駐華使館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出席,共同圍繞中國與非洲國家在新形勢下的友好合作、攜手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謀求未來共同發展等話題進行了深入討論,併為即將於9月初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建言獻策。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現場約兩百餘名中外嘉賓共襄盛舉,對增進中非雙方瞭解,促進交流合作,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發揮了積極作用。

大會開幕式由人大重陽執行院長、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執行理事、絲路學院副院長王文主持。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利明和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副會長鬍正躍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聚焦」这场中非合作论坛预热会,精彩内容都在这里了

王利明常務副校長在致辭中表示,即將"走向18歲成年"的中非合作論壇已成為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佳平臺,並開創了南南合作的典範。中非友好合作實踐,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解決自身問題提供了新鑰匙,為發展中國家間的平等合作、互利共贏探索出新道路,為當今世界性難題的根本性解決提供了新思路。

「聚焦」这场中非合作论坛预热会,精彩内容都在这里了

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利明

胡正躍副會長在致辭中指出,中非是天然的好兄弟、好朋友。近年來在雙方領導人的推動下,中非關係全方位提升。2017年中非貿易額已經達到1700多億美元。藉助"一帶一路"的東風,目前已有3000多家中資企業活躍於非洲各國,為推動中非互利合作、促進當地發展作出貢獻。與此同時,中非公共外交蓬勃發展,人文交流日益上升,雙邊民心相通相親。

「聚焦」这场中非合作论坛预热会,精彩内容都在这里了

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副會長鬍正躍

在主旨演講環節,商務部前副部長、中國國際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從當前熱門的中美貿易摩擦入手,談中非貿易合作的巨大潛力和戰略價值。他指出,我國目前在非洲有17家工業園。未來五年,中國在非洲的加工產業也將大踏步地向高科技領域發展,如無人機、種子改良、電子、信息技術等。尤其在農業領域,中非合作不僅能夠使非洲糧食能夠做到自給自足,而且還能夠出口創匯,幫助當地人脫貧致富。同時,他強調中非合作的產業也將從單純加工向服務業、金融等多領域縱深發展。中國對非投資將每年以兩位數的速率增長,到2025年時將增加到5000億。他強調中非攜手合作,方能"眾行致遠"。

「聚焦」这场中非合作论坛预热会,精彩内容都在这里了

商務部前副部長、中國國際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

外交部前副部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何亞非深情地回憶起自己的外交生涯與非洲的緣分,指出中非合作是南南合作的典範。他認為,保持世界經濟的平衡要靠廣大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非洲國家的大發展。中非合作為非洲國家進入全球化、找到適合自己發展模式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辦法。2009年以後,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對非第一投資大國;數十年來中國派出援非醫療隊,惠及超過3億當地民眾。非洲現在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參與者。通過互利合作、消除貧困,中非的共同努力不僅為世界可持續和平貢獻力量,也推動世界秩序向更公平的方向變革,更為不同文明互學互鑑、和平交往、克服所謂"文明衝突"提供了可資借鑑的樣板。

「聚焦」这场中非合作论坛预热会,精彩内容都在这里了

外交部前副部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何亞非

阿爾及利亞駐華大使艾哈桑·布哈利法(Ahcene Boukhelfa)回憶中阿交往的歷程,指出阿爾及利亞是最早同中國建交的非洲國家之一。自建交以來,中阿在政治、經濟、貿易等領域實現全方位合作。他感謝中國長期以來在對非援助領域所做的巨大貢獻,並認為中非合作為國際開發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方法,有全球性的借鑑意義。

「聚焦」这场中非合作论坛预热会,精彩内容都在这里了

阿爾及利亞駐華大使艾哈桑•布哈利法

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秘書長金鑫認為,在"一帶一路"的開放平臺中,整個非洲都是其天然合作伙伴。為了讓非洲朋友瞭解"一帶一路"的本質及其對非洲發展的促進作用,今年的中非合作峰會可謂正逢其時。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國際產能合作兩個領域,中非都有巨大的合作潛力和前景。以埃塞俄比亞為例,中埃合作已經成為中非合作的樣板。埃塞俄比亞並不滿足於簡單開發項目、獲得援助,而是希望中方"授人以漁",即提供一整套治國理政、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協調發展的方法,併為此和中方展開深入交流和相互學習。目前,非洲很多國家都希望藉助與中國在基建領域的合作加強地區間的互聯互通。最後,他建議,未來應該加強中非在農業產業化、工業園區管理、人文、青年與治國理政理念上的交流與分享。

「聚焦」这场中非合作论坛预热会,精彩内容都在这里了

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秘書長金鑫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理事馬駿認為中非在綠色金融領域的融資合作,不僅能夠為雙方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動能,更能夠在環境保護、防止地球變暖等全球性重大議題上做出全球性貢獻。目前,雙方已經在多個領域取得一定合作成果:對社會資本參與綠色投資提供激勵機制,使外部性內生化;根據環境效益對綠色金融項目進行分類;通過"一帶一路"綠色金融項目提升有關國家的綠色融資和監管能力。

「聚焦」这场中非合作论坛预热会,精彩内容都在这里了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理事馬駿

在成果發佈會環節,此次論壇共發佈了三項關於中非關係的系列研究成果,發佈會由人大重陽院長助理兼信息中心總編輯胡海濱主持。

「聚焦」这场中非合作论坛预热会,精彩内容都在这里了

人大重陽副研究員程誠

人大重陽副研究員程誠代表人大重陽研究團隊分別發佈了《走向成年,行以致遠--中非合作論壇(FOCAC)十八年進展與前瞻》研究報告及其專著《"一帶一路"中非發展合作新模式--"造血金融"如何改變非洲?》,用豐碩的研究成果獻禮即將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

人大重陽課題組通過此次研究報告分析了中非合作論壇十八年的發展成果和當下所面臨的挑戰,指出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情況下,中非合作論壇如何調整自身以適應新的形勢和為中非合作提供新的動力,是一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現實問題。課題組建議中非合作論壇可以在進一步加強對非洲一體化和區域國際組織的合作與支持、進一步強化中非合作論壇的發展導向、支持非洲夥伴的正義訴求並開拓農業合作新領域、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建立聯合債務問題協調機制、以及進一步加強中非智庫交往和青年就業等民心合作這五個方面加強合作。此報告強調中非合作是"一帶一路"的先行先試,必須要置於"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中非合作才會更有活力。同時,"一帶一路"也必須借鑑中非合作數十年來的經驗與教訓,才能取得更多務實成果。

《"一帶一路"中非發展合作新模式--"造血金融"如何改變非洲?》新書發佈中,程誠副研究員總結了其過去十年對中非發展合作研究,以及在多個非洲國家進行長期田野調查的系統梳理,針對西方政府和媒體對中非合作特別是優惠貸款的大肆攻擊做出了系統性的反駁。他指出,將中國為非洲發展與中非合作所提供的各種金融資金流稱為"造血金融",是因為"造血"二字準確點明瞭這些資金力求促發和改進這些國家自身發展能力的特質。"造血金融"的語彙實際上借鑑了中國國內的發展故事,即力求發揮金融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上的作用,通過支持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化項目來實現經濟增長。以這種合作模式來促進合作伙伴國的經濟表現,是對於"輸血"性質的官方發展援助(ODA)在理念與實踐上的超越,其效果不僅限於非洲,更有希望擴展到"一帶一路"建設沿線,為全球南方國家的脫貧與增長提供新的思路與工具。

「聚焦」这场中非合作论坛预热会,精彩内容都在这里了

為更好促進中非人文交流,首部以中非命運共同體為題材的電視劇《莫語者》在此次論壇揭幕啟動。電視劇總顧問前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出品人盛夏星空傳媒有限公司總裁吳廷飛、總製片人東海旭日影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拉、西藏人文投資集團董事長於麗慧,以及主演著名演員黎明等共同見證啟動,並就"編織人文交流紐帶,助力中非民間交流"進行了互動交流。

在隨後由人大重陽院委兼學術合作部主任、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楊清清主持的大會討論環節,多位中外專家圍繞"改革開放四十年、中非互動與人類命運的共同未來"主題進行了富有成效的研討,並與現場觀眾互動交流,氣氛熱烈。

「聚焦」这场中非合作论坛预热会,精彩内容都在这里了

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院長劉鴻武認為,中非需要創造共同共識,助推共同行動,塑造共同體系。非洲研究要走發展需要的道路,學科要有智庫的功能,現在國內非洲研究不夠,跟國家和時代是相脫節的,新的學科必須走新型的學科跟智庫相結合的道路。未來中非研究要以高校學科建設為本體,智庫服務為功用,媒體傳播為手段,將媒體、智庫、學科三位一體才能更好向前發展。

"一帶一路"投資基金董事長林恆宇表示,中非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來其實就是人類的未來。文化交流在這個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的講好中國故事,多樣化文明的包容與融合,如何從理念和行動切實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都是我們需要共同思考和破題的問題。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非洲研究所所長徐偉忠提到對非洲觀察的"三個變化"。一是非洲在"求智",即希望跳出了西方語境的窠臼來探索真正符合自身實際需求的發展道路,其政治經濟都在加速轉型。二是"非洲夢"在不斷充實,不少非洲國家推出了中長期發展規劃。三是非洲"向東看"的步伐近年來明顯加快。他同時提出中非合作的"三個轉型",一是中非合作所依賴的核心動力正在從主要依賴基建向投融資轉型。二是正從單一領域向多樣化轉型。三是從單純依賴中國對非經濟援助向中非在治國理政方法模式上互學互鑑轉型。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賀文萍認為,智庫與文化的融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也是智庫發展的需要。人大重陽提出用"造血"來描述中國對非開發的獨特模式非常貼切。如果說中國是在幫助非洲造血,那麼西方過去的老辦法就只是"輸血"。輸血容易見效,但治標不治本;幫助別人實現造血功能很困難,但只要堅持下去,最終才能獲得可持續的健康發展。不同政治制度、歷史背景的社會,對新模式、新方法的接納總會產生不同反應,如何消弭不良反應,促進管理文化的磨合與融合是關鍵。這方面,中國在非洲的開發是一個不錯的樣本。

蘇丹駐華大使館一等秘書納賽爾丁·阿普杜拉(Nasreldin Abdalla M.A.)認為中國的繁榮同時也帶動了非洲的繁榮,反之亦然。中非的合作關係是建立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之上的,未來中非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充滿了挑戰,需要雙方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他同時高度期待9月初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能有豐碩成果,進一步推動中非共同發展與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