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 河北滄州美術教師崔文雙紮根偏遠鄉村 為讓孩子多條成才路

美術教師崔文雙三十四載紮根河間偏遠鄉村

河北滄州美術教師崔文雙紮根偏遠鄉村 為讓孩子多條成才路

輔導學生。

河北滄州美術教師崔文雙紮根偏遠鄉村 為讓孩子多條成才路

輔導學生。

河北滄州美術教師崔文雙紮根偏遠鄉村 為讓孩子多條成才路

輔導學生。

河北滄州美術教師崔文雙紮根偏遠鄉村 為讓孩子多條成才路

崔文雙指導學生們繪畫。

三十四年前,崔文雙走進河間市黎民居鄉北老生中學,成為一名民辦教師,紮根在河間市最偏遠的鄉村中學。三十四年裡,他嘔心瀝血,放棄休息時間,創辦了“北中微畫室”,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美術特長生,為農村孩子增加了一條成才之路。

投身農村美術教育

崔文雙是河間市黎民居鄉崔莊子村人,自幼愛好繪畫。1982年高考結束後,他來到沙河橋文化站美術輔導班學習。那時,他經常凌晨四點起床出發,步行三十多里路走到景和,再搭車趕往學習地點。

有一次正值冬天,天氣特別冷,崔文雙走到故仙大堤天開始下起雪來,此時離家還有三分之二的路程。他想住宿,身上又沒帶錢,只能硬著頭皮走進一家大車店,對店主說,“我給您畫張像。如果畫得像您,您讓我住下;如果不像您,我就走。”半個小時後,他把一張老人抽著旱菸袋的畫像拿給對方,老人很滿意,就讓他住進了大車店。也正是有了這次經歷,崔文雙學習繪畫的信心倍增。他刻苦學習民間工藝美術,還學了玻璃畫、炭精粉畫、美術字和廣告招貼畫。

1984年,懷著對美術和教師職業的熱愛,崔文雙走進北老生中學(現黎民居第二中學),成為一名民辦教師,負責全校的美術教學。一支鉛筆、一張素描紙、一間十多平方米的小房子,就是崔文雙創辦的“北中畫室”最初的樣子。

1985年,美術成了考師範類學校的必考科目。當時只有考試大綱,沒有正式的美術教材,崔文雙就翻閱大量資料書籍、自編教材。針對大多數農村孩子美術功底薄弱的情況,他自編的教材通常以農村常見實物為例子,方便學生們儘快入門。教材編好後,他用蠟紙製版,油墨輥式油印機複印,再裝訂成冊免費發給學生們使用。那一年,有三個學生順利考入泊頭師範。

因為畫室太小,崔文雙只能在教室裡上美術課。每次上美術課,為了給學生們示範繪畫過程、分解細節步驟,他一趟又一趟地搬運實物、畫架、紙張和筆墨。很多學生和家長不重視美術,說美術是副科,學不學不重要。即便如此,崔文雙也從未放鬆過教學。他說,“只要有一個學生願意學習畫畫兒,我就盡百分之百的努力教。這是教師的職責。”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崔文雙經常給學生們畫素描,畫得栩栩如生。學生們看到自己成了畫中人,興趣一下就來了。他與學生們一起探討繪畫過程中的一點一滴;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研討教學方法;開辦美術作品展;成立繪畫興趣小組,學生們則把加入美術興趣小組當成一種驕傲。

辛勤換來“桃李滿天下”

“老師,什麼是構圖呀?”

“通俗地說,構圖就是被畫物體在畫紙上的擺法或佈局,就好比宅基地裡的房子如何建造。”崔文雙在一個名為“北中微畫室”的微信群裡對一個學生說。

崔文雙創建的這個微信群,將“北中畫室”更名為“北中微畫室”。所謂“微畫室”,第一層意思是微小,第二層意思是通過微信教學。在微信群裡,每天都有學生向崔文雙請教關於繪畫的問題,他都耐心細緻地講解。崔文雙作為學校唯一的美術教師,學校領導一直將畫室交由他打理,他也在2001年成為一名正式人民教師。三十四年來,他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美術特長生。

為了讓學生們更快捷地學習繪畫,崔文雙還學會製作美篇,把自己編制的教程發到微信群裡。當58歲的崔文雙第一次用美篇做好美術課教程時,他居然像小學生一樣,高興得一宿沒睡著覺。有了這些電子教程後,學生們的學習更有針對性了,哪怕是一條線的弧度也會認真地討論半天。崔文雙的辛勤付出,換來了桃李滿天下。2015年以來,該校已有10多名美術特長生被河間市一中、滄州市三中錄取。

崔文雙早年的學生,今年51歲的鄭學苓,參加滄州市某公司組織的職工書畫大獎賽,在1000多名選手中脫穎而出,榮獲第一名。2017年被河間市一中錄取的林鵬,創作的《靜物組合》被滄州一中作為範畫列展。

看到學生就像打了雞血

上個世紀80年代,崔文雙作為一名民辦教師,每月的工資只有三十幾元。為了熱愛的教師職業,他把家拋給妻子。那時候家裡的孩子小,為了改善生活,他的妻子不僅種了十多畝的蔬菜、西瓜,還養了幾頭豬。看著妻子每天累得直不起腰來,崔文雙心裡非常內疚。

他的女兒四歲那年,因為沒人照看,手被劃傷了,流了很多血。女兒抱著崔文雙喊疼,妻子也流著淚埋怨他不顧家。他緊緊地抱著女兒,滿心慚愧,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每年到了收穫的季節,為了幫妻子多做點農活又不耽誤教學,崔文雙就成了一個高速旋轉的陀螺。白天在學校給學生們上課,晚上在家幹農活,天天干到十點多。次日凌晨還要早早起床,陪妻子去二十多里外的農貿批發市場賣菜。緊接著,要在七點鐘準時往回趕,到學校上課。

因為勞累,崔文雙經常在市場裡坐在三馬車上就睡著了。菜市場人聲嘈雜,他困得睜不開眼睛。但只要到了學校看到學生們,他就像打了雞血,滿身的疲倦立馬會煙消雲散。

這幾年,崔文雙的妻子做過血管瘤、扁桃體摘除、子宮肌瘤手術,每次住院他和妻子都是選離家最近的醫院。崔文雙白天在學校上課,晚上趕去醫院照顧妻子,但不論自己有多難,他從不主動跟學校的領導和其他老師說。

讓農村孩子多條成才路

美術是一門需要靜下心來精雕細琢的藝術,沒有時間根本做不好。每班每週一節美術課,對於愛好繪畫的學生來說時間太短,崔文雙就利用午休、下午放學後以及週末和節假日免費給學生們補課。特別是每年中考文考結束後、藝考前的那段時間,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們都放假了,但“北中微畫室”內,崔文雙還在和十多個報考美術特長班的學生一起研究繪畫作品的線條和構圖。

除了學校,家也成了第二課堂。三年前的暑假,家住後保住村的學生李榮昌慕名來到崔文雙家裡學習。當時,崔文雙剛剛給其他孩子們補完課,正在地裡給玉米澆水。接到電話後,他馬上回到家裡給李榮昌指導,然後又風風火火地趕回地裡幹活。2015年,李榮昌被河間市一中美術特長班錄取。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

在上級部門和學校領導的關心下,如今“北中微畫室”已經變成了幾十平方米的一間大教室,配備了畫架、畫夾、模型、彩墨等教學器材。崔文雙對畫室越來越滿意,把自己的辦公室也搬了過來。他笑著說,“我在這兒辦公,哪怕課間有十分鐘的時間,學生們都能找到我畫一會兒。”

每次學生們離開後,崔文雙都會把用具擺放整齊,把教室打掃乾淨,把學生們的作品收起來。學生的這些作品,不管有沒有完成,在他的眼裡都是寶貝。

最近幾年,愛好美術的學生越來越多了,崔文雙變得更忙了。但他無怨無悔,他只想把自己所會的知識都教給學生。他說,“只要能讓農村的孩子多一條成才的路,我再苦再累也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