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崔立新:將“小作坊”打造成國內規模最大鋁合金材料生產基地

2002年的山東創新,還是一個僅有幾十名員工、年產值200餘萬元的鋁合金加工“小作坊”。用山東創新集團董事長崔立新的話來說,他從未想過,這個“小作坊”有朝一日能夠發展成為員工過萬、綜合產能超500萬噸的鋁深加工產業龍頭。

崔立新:將“小作坊”打造成國內規模最大鋁合金材料生產基地

16年來,山東創新集團探索、轉型、崛起的諸多關鍵節點,都足以為業界帶來啟示,並樹起標杆。企業如今擁有十個工業園,下轄幾十家子公司,產品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工業產品、電子產品、建築等領域,已然躋身中國企業500強,併成為國內規模最大鋁合金材料生產基地。

回頭看過去16年的發展軌跡,崔立新頗為感慨:“不敢說引以為豪,但足夠欣慰。”或許這種欣慰,來源於企業的“蛻變”所帶來的成就感——從供應材料發展為供應構架,從論“噸”賣變成了論“件”賣。

此時,環視一下你的四周,說不定你看到的鋁合金門窗、汽車輪轂和發動機蓋板、筆記本電腦或手機的外層鋁殼,就出自創新集團的某個車間。

“用創新改變生活”,讓鋁合金產品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

崔立新眼下正在談的一筆合作,從一定意義上講,將改變我們的生活。

隨著汽車輕量化的發展,“全鋁轎車”開始出現,寶馬、奔馳等高檔汽車廠家大規模採用鋁合金材料。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提出,中國作為新能源汽車的第一大國,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總量規劃達到500萬輛左右,到2030年會實現8000萬輛。“可以預見,在未來幾年,家庭轎車的‘減重’勢在必行,而用鋁合金材料替代鋼鐵是大勢所趨,市場前景廣闊。”崔立新說。

崔立新:將“小作坊”打造成國內規模最大鋁合金材料生產基地

2016年,崔立新董事長出席中國國際鋁工業暨上海國際工業材料展開幕式。

儘管目前,國內汽車輕量化鋁合金材料的相關技術研發,還處於起步階段,但市場需求非常旺盛。“未來的材料研發、產品推廣都有巨大空間。基於這一點,魏橋創業集團、山東創新集團等多家企業聯合成立了汽車輕量化材料公司,與蘇州大學進行科研合作,為上海萬象汽車製造有限公司生產鋁製車身,這是最近的一個大動作。”崔立新說。藉此契機,山東創新集團嘗試將輕量化鋁合金生產推向更高的層次。

所以,崔立新現在給自己定的“小目標”,是在魏橋創業集團的引領下,聯合各方力量,先把汽車輕量化項目做起來。而他的大目標,則是讓鋁合金產品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實現節能、降耗、環保、綠色發展的目標。

“鋁是一個儲能產品、戰略物資,其回收再利用率能達到90%以上。我們不僅可以用鋁代替鋼鐵、塑料,還可以代替木材做成全鋁地板等傢俱,實現零甲醛排放。通過使用我們這些產品,讓大家的生活更綠色、更美好,這是我們追求的大目標。”他堅信,鋁將改變所有人的生活。

行業機遇加“貴人”相助,讓山東創新集團發展“如魚得水”

從魏橋創業集團引入高品質鋁水之後,做成合金,這是山東創新集團產業鏈條的起點,然後通過軋延做成鋁板、鋁帶、鋁箔,最終做到食品箔、醫藥箔、包裝箔等終端鋁箔產品;還有些變形鋁合金,通過擠壓方式做成門窗、幕牆材料,做成高鐵、動車的框架結構,做成汽車構件、手機電腦的殼體……

崔立新:將“小作坊”打造成國內規模最大鋁合金材料生產基地

2017年2月14日,國際鋁協秘書長羅恩·耐普蒞臨創新集團參觀訪問。

談到為何將創業方向瞄準了鋁業,崔立新總結為兩點:行業機遇和“貴人”相助。一方面,鋁加工行業是“朝陽行業”。鋁作為一種“年輕”的金屬,只有一百多年的使用歷史。崔立新和他的團隊通過反覆考察、論證、學習、研究,認為在未來,鋁的替代作用非常強,極具開發價值,經濟效益潛力很大。事實證明,這個判斷是正確的。2002年,全國鋁產量是328萬噸,而到了2017年,這個數字變成了4000萬噸,15年增長了10多倍。鋁的應用逐步拓展,需求量也與日俱增。

另一方面,山東創新集團的發展,得益於魏橋鋁電的支持。2002年,山東魏橋鋁電有限公司成立,其發展直接帶動了山東創新集團的成長。“上游有了充足的原料,下游企業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優質原料供應,助力我們從小做大。如果沒有魏橋,我們即便做,肯定也做不到這麼大、這麼強。”崔立新說。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濱州要打造“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而高端鋁產業作為第一大產業集群,力爭“十三五”末,規模涉鋁企業達到100家以上,產值達到5000億元。崔立新16年前佈局的那盤棋,已經在中盤階段走出了“大優”的模樣。

創業歷經無數瓶頸、挫折和陣痛,為談成一筆業務,曾單月開車往返臨沂27次

時光倒轉回2002年,場景切換到山東創新集團的20人“小作坊”。

那一年的情形,崔立新概括成一個字,就是“難”。他還記得創業之初的一筆業務——“非典”那年,他和司機到臨沂聯繫合作企業。當時疫情肆虐,臨沂不允許外地人住宿,所以只能當天來回。那一個月,濱州到臨沂來回600多公里的車程,崔立新連續跑了27次。他和司機輪換著開車,“閉著眼都知道這條路線該怎麼走”。崔立新說,是這個過程磨鍊了他的意志,心境也得到了提升。

絕大多數創業者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都在經歷挫折和瓶頸。崔立新和他的山東創新集團,也一次次與“陣痛期”周旋。比如人才問題、資金問題,再比如國家產業政策問題、自身管理不到位的問題、市場變化的問題等,所有問題加在一起,如同剪不斷的藤蔓,在崔立新難眠的深夜裡不停纏繞。

“陣痛”相對集中、尖銳的時候,沒有立竿見影的速效藥。即便華佗再世也只有兩種醫法:“麻沸散”和“刮骨療毒”——按部就班或者創新升級。

2008年,山東創新集團還只是做常規的鋁合金材料,但產品附加值相對較低,利潤並不高。崔立新在考察全國、全球市場之後,發現了一些好的項目,比如臺灣六和集團的汽車輪轂項目。當年,雙方開始進行協商,2009年合資成立了山東六豐機械工業有限公司。從一期年產200萬隻高強輕質鋁輪轂,發展到二期300萬隻,達成一共500萬隻的年產能,產品隨著奔馳、寶馬、通用等品牌轎車走向了全世界。

“我們企業一直把‘轉型’看得超前一點,不斷加大研發的力度,每年都有幾十個專利,通過豐富產品種類來適應市場。”崔立新說。在他看來,產品需要由低端向高端、中間向終端、資源型向科技型轉型。“現在山東提出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而我們之前做的工作,與新舊動能轉換的理念非常吻合。”崔立新說,“誰轉得早,就會贏得先機;誰轉得慢,可能就會陷入被動。我們十多年一直在轉,我們的生產模式、經營模式、發展理念都在改變。”

從階段性成功到躋身國內企業五百強——“求變”是企業不變的生存之道

2008年,崔立新第一次認為,山東創新集團取得了“階段性成功”。

那一年,創新集團準備規範上市。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對管理流程做了革命性調整,將企業的經營、管理、內控逐步完善,為下一步的健康發展打下基礎。

崔立新:將“小作坊”打造成國內規模最大鋁合金材料生產基地

還是那一年,山東創新集團提出,要以“創新新材料、創造新生活”為使命,把轉型升級視為引領企業做大做強的生命力所在。集團引進數位行業知名高級工程師進行研發,在產品開發上由單純生產鋁合金棒材延伸到板材、型材、高端電子型材、軌道交通輕量化合金材等。

“其實,思想上也有過鬥爭,我們內部也有過爭論,是舒舒坦坦地過安穩日子,還是不斷地去做大做強?”崔立新說。最終,山東創新集團還是選擇了相對更難走的路。在他看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吃老本、原地踏步走,原來可能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而換到今天,不要說三十年,而是‘三年河東’‘三個月河東’,時不我待!”崔立新說。山東創新集團在別人“安穩”的時候選擇自我加壓,才走到了行業前列。

“即使如此,我們仍然感覺,有時候步伐還是跟不上。”崔立新的笑容略顯沉重。這些年山東創新集團發展過程當中,大部分盈利都投入到了新項目、新設備、新生產線上。這是一條一旦開始就不能停、更不能退的路。

崔立新並不覺得自己是一個喜歡冒險的人。“我不是一個很保守的人,不進步、不上新、不做強,這不是我的性格。但是在冒險方面我是很慎重的。”崔立新說。他會反覆論證、步步為營。有一年,創新集團初步計劃新上100條擠壓生產線,但最終一期只上了16條。他更願意在穩妥的前提下尋求規模的擴大。

崔立新:將“小作坊”打造成國內規模最大鋁合金材料生產基地

2013年3月14日下午,副省長夏耕來創新集團調研。

崔立新:將“小作坊”打造成國內規模最大鋁合金材料生產基地

2015年4月8日,國務院參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黨委書記陳全訓視察創新集團。

崔立新:將“小作坊”打造成國內規模最大鋁合金材料生產基地

2015年5月1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駱鐵軍一行來創新集團調研一季度工業經濟運行情況。

崔立新:將“小作坊”打造成國內規模最大鋁合金材料生產基地

2015年9月1日,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郭樹清到山東創新集團視察企業經營運行和安全生產情況。

2015年,創新集團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成為全國最大的鋁合金材料生產基地。但崔立新並沒有特別驚喜,因為他看得很透:“規模只是量的概念,而質才是最關鍵的。”他說,規模大了,壓力也大。如何建設一個健康、有競爭力、有生命力的企業,如何把產品做得更符合客戶和市場的需求,甚至來引導市場需求,這是永遠擺在面前的課題。

在發展過程中,他一直把“緊迫感”和“危機感”揣在心裡。他堅持認為,企業需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沒有一家企業能夠以不變而生存百年。轉換、改變、創新,這都是恆久的定律。

2008年南方雪災,部分輸電線路被冰雪壓斷,全國對電纜的需求量陡然提升。在那時,山東創新集團開始做常規電纜,並取得了不錯的效益。但幾年之後,崔立新意識到,倘若再遇到類似極端天氣,將依然會造成大量損失。而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已經開始應用合金高強超導電纜。“於是,我們想盡一切辦法來研發,最終研發成功了,並且國家標準就是我們參與制定的。”崔立新說。

產品推出後,贏得了市場的極大認可。西電東輸、北電南送等大項目都採用了高強超導電纜。“如果那時候沒有轉型、沒有研發新型電纜呢?”記者問。“這個分公司就將迎來滅頂之災。”崔立新微微一笑。這個笑容裡,不知包含了多少驚心動魄的抉擇和心有餘悸的慶幸。

山東創新集團旗下的所有分公司都是如此,在每一個戰略節點都需要不斷推陳出新。這就是市場的規則,刻不容緩而又殘酷無情。

鋁深加工產業應該走好合作共贏、擴大應用、集群發展“三條路”,國家宏觀調控是壓力更是機遇

展望整個產業的前景,崔立新顯得頗有信心。在他看來,鋁深加工產業要實現高端、創新、共贏發展,應該走好合作共贏、擴大應用、集群發展“三條路”。

“我們已經嚐到了合作共贏的甜頭,目前跟多家企業合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引進了技術、人才和先進的管理理念。企業的發展需要強強聯合,唯有合作共贏,才能規避無序競爭造成的兩敗俱傷。”崔立新說。

山東創新集團堅持“輕量化發展”這一方向,可以說是崔立新擴大應用思路的最好印證。通過擴大應用方式來提升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從而更好地服務社會。

而集群發展則更好理解。“就像賣菜一樣,一個人在路邊賣菜可能就賣得少,如果形成了菜市場,各種各樣的菜都在賣,就會聚攏起更多的消費者。”崔立新打了個比方。對企業而言,集群發展意味著能分享更多的資源。“十三五”期間,濱州將全力打造5000億級的高端鋁產業集群——這無疑是一個絕佳的契機,讓濱州、鄒平成為全國最具競爭力的鋁深加工產業群集聚地。

當下,國家對節能、環保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對鋁產業的發展勢必也會造成一定影響。在崔立新看來,國家宏觀政策調控,目的是讓低產能、高汙染、高耗能的企業退出,從而打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從長遠看,這對行業進步是有裨益的。“比如鋼鐵去產能以後,留下的就是先進的企業,而它們的生產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對環境汙染更小。這也提醒、鞭策我們,更加珍惜環境,更加註重改良、改善生產工藝。”崔立新說。

崔立新:將“小作坊”打造成國內規模最大鋁合金材料生產基地

2018年8月10日《濱州日報》5版

(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記者 葛肇敏 張丹 通訊員 劉德舜 孫志勇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