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臨滄佤山的這一碗爛飯,牽動了多少人的心!

佤族主要分佈在雲南省滄源、西盟、孟連三縣,耿馬、瀾滄、雙江、鎮康、永德、昌寧、勐海等縣也有分佈。由於佤族主要分佈區在瀾滄江和薩爾溫江之間的怒山山脈南段展開地帶,山巒起伏,平壩極少,又稱阿佤山區。

臨滄佤山的這一碗爛飯,牽動了多少人的心!

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佤族人口數為429709(2010年) 。使用佤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語支。分為巴饒克、阿佤、佤三種方言,每種方言又分若干土語。沒有本民族的文字。新中國成立前,英、美傳教士為傳播基督教而編制了一種佤文,很粗糙,使用範圍小。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派語言工作者對佤語進行了深入調查,並於1957年設計一種拉丁字母形式的佤文。

臨滄佤山的這一碗爛飯,牽動了多少人的心!


雞肉爛飯佤族語稱布安納亞,是佤族菜譜中最著名的一道菜,也是佤族待客的上等佳餚,因其比稀粥要稠一些,與經過加工的雞肉混合,故俗稱雞肉爛飯。雞肉爛飯,是佤族家人獨具特色的地方風味民族美食,它是佤族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佤族家人最喜愛的食物,成為佤族家人迎賓待客的美味佳餚。

臨滄佤山的這一碗爛飯,牽動了多少人的心!

相傳遠古時代,有一對佤族夫婦生育的兒女很多,成了一個大家庭,這些兒女長大後,都結了婚另外過了,有一年過年的時候,兄弟、姐妹互相邀約回來看望老人。父母沒有辦法給兒女吃好的東西,只有把自己養的唯一一隻雞殺了,和大米、冷水一起放進土鍋裡煮熟供大家食用。沒想到用此方法做出的飯非常可口,由於是用雞肉和大米混在一起隨便做的,就被叫做佤族雞肉爛飯,並就此傳了下來。

臨滄佤山的這一碗爛飯,牽動了多少人的心!

雞肉爛飯其色澤鮮豔,味道糯滑鮮嫩香濃,獨具特色。逢年過節、討媳婦、辦喪事、接送親戚好友、蓋新房等等,雞肉爛飯都是不可或缺的佳餚。雞肉爛飯在廣大佤族群眾中盛行不衰。

臨滄佤山的這一碗爛飯,牽動了多少人的心!

雞肉爛飯,流傳了上百年以上,佤族人在生活中摸索出來的傳統美食佳餚,看似平凡,吃起來卻爽滑糯潤、香濃可口,用料環保,可以說是一種保健食品,獨具民族風情。

臨滄佤山的這一碗爛飯,牽動了多少人的心!

佤族風俗認為用白羽毛雞是對客人的不禮貌,雞肉爛飯使用本地土雞,忌用白羽毛雞煮制。

臨滄佤山的這一碗爛飯,牽動了多少人的心!

取剛開口叫的公雞處理好後和新穀米一起放入鍋中煮,然後再放有入姜、辣椒、花椒、鹽、茴香葉、阿佤芫荽、蔥、蒜、薄荷等佐料,邊煮邊攪,米煮成稀粥便成雞肉爛飯。

臨滄佤山的這一碗爛飯,牽動了多少人的心!

雞肉爛飯以處理加工雞肉的方式程序不同,有兩種做法,一種叫手撕雞肉欄飯,另一種叫刀砍雞肉欄飯,製作較為簡單,二者味道一樣,但以手撕最為講究和精道。

臨滄佤山的這一碗爛飯,牽動了多少人的心!

手撕雞肉爛飯的製作程序為,將收拾好的雞在清水中煮熟,撈出雞後將淘洗好的大米倒入雞湯裡煮,至大米煮爛,稠度在米飯與稀粥之間為止,端下蓋好。

臨滄佤山的這一碗爛飯,牽動了多少人的心!

這時,用手將煮熟的雞肉撕碎成肉絲塊,將備好的薄荷葉、茴香、香辣蓼等切細撤在雞絲塊上,再撤上花椒麵、食鹽、辣椒,加以攪拌均勻倒入爛飯調勻即可上席使用。

臨滄佤山的這一碗爛飯,牽動了多少人的心!

注:轉自“微佤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