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股市風雲錄:頂級精英釀成的投資慘案(下)-美國長期資本的破產

股市風雲錄:頂級精英釀成的投資慘案(下)-美國長期資本的破產

頂級精英釀成的投資慘案(下)-美國長期資本的破產

誰是引致破產的罪魁?

進入98年後,長期資本認為公司債券與房屋押債券的利率已高出國庫券的利率很多,它們之間的差別超出了正常的範圍,於是長期資本開始大量賣空國庫券,同時買進其他它認為低估了的債券。這種投資策略是建立在投資者相信其它債券和國庫券之間的利差是會逐漸縮小到正常水平的。在5月份基金損失了6.5%,隨後的六月份它又減少了3%。六月份結束時, 基金在上半年共減少了35%,這是自基金運作以來首次出現的負增長,管理層面對這種情況表現得比較鎮定,他們認為這種情況是暫時的,市場也許很快會變得好起來。

但長期資本管理這次大錯特錯了。市場的驚魂始終未能平靜,人人都想賣出有風險的資產,有風險的資產和無風險資產之間的價差越拉越大。

但八月份出現的俄羅斯債務危機很快蔓延成全球性的債務恐慌,人們不單單拋售新興市場債券,在美國國內,投資人也紛紛避開高回報率的公司債券,搶購國庫券。這使得公司債券價格更加下跌,而國庫券價格則一路上揚。它們之間的利差也更加擴大了。

由於國庫券回報率的下降,房屋抵押貨款的利率也下降,引起房屋抵押債券的價格下降,因而,房屋抵押債券與國庫券之間的 利差也擴大了。一般債券由於其風險性高於國庫券,因而回報率也高於國庫券。年初時這個差別為3%左右,但到了八月底,這個差別就擴大到了6%以上。

而在歐洲金融市場上,由於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寄希望於1999年1月1日啟動的歐元會使得各國政府債券的回報率變得相同,它買入了價格較低的政府債券,如意大利政府債券,而賣空了價格較高的政府債券,如德國政府債券。但當恐慌發生時,投資者紛紛買入安全性高的德國政府債券,而出售安全性相對性的意大利政府債券,兩者回報率之間的差別擴大了。

在這幾種情況下,長期資本公司持有一種債券的同時賣空另一種債券的投資策略不僅沒有能減少風險,反而由於兩邊都與市場的方面相反而加重了損失。而長期資本公司的過度借貸投機是它前幾年能夠獲得高回率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樣也成為加重它這次損失的主要因素。

在正常的市場環境下,它從事的債券套利交易所涉及的債券的利率變化非常小。為了從分分秒秒的微小變化中獲得利潤,長期資本公司大量地進行借貸投機。在年初時,它擁有40多億美元的資本,但它通過借貸所運行的資產,包括債券、股票、外匯及期貨等,卻達到了1200多億美元。也就是說基金每一美元的資本金大約支撐著30美元的資產。

災難性的打擊

1998年8月,俄羅斯違約了。進入1998年之後,來自俄羅斯的消息越來越糟糕。外資大量流出、俄羅斯的外匯儲備幾乎乾涸、石油價格暴跌了33%。莫斯科股票市場8個月內跌了75%,短期利率飆升至200%。就在人心惶惶的時候,俄羅斯杜馬拒絕了IMF提出的改革方案,然後,杜馬放假了,包括葉利欽總統在內,所有的高官都去度假了。8月17日,俄羅斯突然發表聲明,他們不會考慮償還外國債務,盧布馬上就會貶值。更叫人佩服的是,俄羅斯還宣佈,就連原來借大家的摺合135億美元的內債,他們也沒有意思還錢了。這真叫金融市場大開眼界!

俄羅斯政府的這一舉動立即引起了全球性的金融市場的混亂。由於擔心其他新興市場也會出現債務危機,投資人紛紛拋出手持的各種帶有風險的債券,轉而尋求最安全的投資工具。在華爾街,由於人們擔心可能到來的金融危機會最終引發經濟危機,公司的獲利將會減少,因而爭先賣出公司債券和房屋抵押債券,搶購國庫券。

儘管它們的價格與三個月前相比,顯得驚人的便宜。相反,這些債券的價格被繼續壓低,而在國庫券市場上,由於人們認為長期資本管理公司賣空了大筆的國庫券,它最終要買回那些賣空的國庫券,這會使得國庫券價格上升,加上為了避免風險,交易商紛紛買入國庫券,這使得國庫券的價格節節上升。政府30年公債曾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價格。

長期資本管理的模型能預測出俄羅斯的這種結局嗎?長期資本管理的模型能預測出一旦出現危機,幾乎所有的市場都可能同時崩盤嗎?面對金融市場上旗靡轍亂的潰敗,長期資本管理才發現,自己每天都在大出血一樣地賠錢。他們的模型不是預測,每天的虧損不會超過3500萬美元嗎?就在8月的一個星期五,長期資本管理就虧損了5.53億美元,相當於其資本金的15%。

幾乎所有的從事債券交易的投資機構都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對長期資本管理公司來說,它受到的打擊更為嚴重。它的資本金在本年度開始時為48億美元。但到了八月份結束時,只有23億美元。8月份一個月,基金就下降了44%,與年初相比,下降了52%。公司在9月初時,把它的總資產從1200億美元降低到了900億美元,但它的資本金在九月中旬也迅速地縮減到只有6億美元了。就是這6億美元,也只是帳面上的,如果它被迫出售資產清償債務,長期資本公司只有宣佈破產。

尋求救援

短短150天,長期資本管理的資產淨者就下降了90%,僅餘5億美元。從來沒有人這麼迅速地賠過這麼多錢。

這時候,長期資本管理才慌了神。他們知道自己已經到了破產的邊緣,每過一天,就離死亡線更近一尺。對於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管理層來說,這段時期應該是他們一生中最灰暗的經歷。他們一直以來都是金融市場上的驕子,已經習慣了被尊敬和崇拜的眼光所包圍。

而對於梅利威澤來說,卻有更深的意味,眼前發生的事情,正如18年前一段歷史的重演,所不同的是,那時他是救援者,而如今,他站在了尋求救援的一邊。梅里韋瑟找到了巴菲特、索羅斯,也找過雷曼兄弟、美林、UBS,但沒有人肯出手相助。別的金融機構自身都難保,哪裡還顧得上拉兄弟一把。到了需要借錢的時候,你才能知道,華爾街是一個多麼冷酷的地方。

那些昔日慷慨借款的金融機構,如今都急著催他歸還本利。長期資本公司嘗試與各方接觸,以獲得資金注入,它也曾尋求索羅斯5億美元的支持,但索羅斯沒有同意。

36.5億美元鉅額拯救

無奈之下,梅里韋瑟只得向美聯儲求助。他們聯繫上了正在英國參加會議的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主席麥克唐納。麥克唐納立即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程度。在他的敦促下,一場緊急援救行動開始了。

9月18日,麥克唐納從倫敦打電話給華爾街幾家金融機構的主管。兩天後,聯邦儲備銀行人員和財政部的工作小組一起來到康涅狄格州的格林威治村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具體瞭解情況。

9月22日,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高級官員費雪與高盛、美林以及摩根銀行的負責人商討具體步驟。

9月23日,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主席麥克唐納從倫敦趕回紐約,召集16家金融機構的負責人討論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緊急拯救方案。會議原定於上午9點半在華爾街附近的聯邦儲備銀 行召開,但會議召開前,麥克唐納得知私人投資者,著名的股市奇才巴斐特與高盛公司及美國國際集團共同出資,準備買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

於是麥克唐納把會議延後,希望這個私人團體能夠出資買下對沖基金。巴斐特的購買計劃準備出資40億美元,其中37.5億美元用於營運,支持現有的資產,另外2.5億美元作為購買所有合夥人在公司中的份額,同時一個附帶條件是梅利威澤必須離開管理層,另謀出路。

長期資本公司拒絕了這個收購計劃,會議於下午一點開始。會場上爭吵非常激烈,然而有一點是與會的董事長、首席執行官、總裁們都非常清楚的,那就是拯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不僅是為了整個金融市場的穩定,也是為了各家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自己的利益。

經過長時間的討論,各家金融機構的代表一個接一個地表態,說明各自願意拿出多少金額。但仍沒有達到預定的總出資35億美元的目標。最後,一些大的出資機構同意在每家出資2.5億美元的基礎上,各自增加5000萬美元。

經過五個小時的爭論,14家金融機構達成最後協議,出資36.5億美元,拯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

十四家金融機構所出的36.5億美元將佔新的基金的90%份額,原來的普通合夥人及投資者所餘下的資金佔基金的10%的份額。這使得原基金的擁有者的資本金被估算為4億多美元,這比巴斐特的出價高出約一倍。在協議達成的同時,一個由6家金融機構組成的監督委員會成立了。

委員會成員來自J·P·摩根,美林證券,高盛證券,摩根斯坦利丁威特,旅行者集團及瑞士聯合銀行,監督委員會具有對基金投資運作的最高監管權力,各出資金融機構還同意用大約3年的時間,逐漸地出售基金持有的金融資產。

長期資本公司的拯救行動所擁有的36.5億美元的資金數額是巨大的。在美國金融史上,只有聯邦儲備銀行於1984年拯救伊利諾大陸銀行時所動用的資金超過它。而在形式上,由於這次行動是在聯儲督促下由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共同完成的,因而它更類似於1980年的一起拯救事件。

事實證明,天才們不是不會犯錯誤,但是他們和我們不一樣,他們只擅長犯致命的錯誤。

看完這個案例後,請激盪下自己的腦力

1、市場會給誰頒發一道特赦免死金牌嗎? 還迷信那些自封的股神操盤手嗎?還輕信下面那些打廣告的保證你天天賺漲停的諾言嗎?

2,最完美的計算機交易系統卻將風險放大到幾乎失控的程度,還相信花錢買個指標或者炒股軟件就能賺大錢嗎?

3,還覺得自我感覺良好的自認是高手嗎? 和這些頂級精英相比你我加起來乘10倍,能比的了嗎?!

4、有什麼感受寫下面留言裡,當作大家的鏡子,當自我感覺要膨脹的時候就來這個帖子裡照照鏡子!!

下期精彩:臺灣股市四大天王一威京小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