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伊拉克戰爭前,薩達姆舉行兩次大閱兵,為何沒嚇住美國?

小小嫻


美軍什麼場面沒見過?當年二戰時期,發動1000多萬軍隊兩線作戰,把橫掃歐洲的德國打的落花流水,把橫掃亞洲的日本打得不省人事,二戰結束後,美軍都沒閒著,發動了幾場戰爭,最後完勝,美軍幾乎都是見過血的百戰精兵,能被伊拉克那群沒見過世面的土包子嚇住?

伊拉克雖然自稱是世界第四強的軍事強國,其裝備大多破舊不堪,空軍方面都是俄式老掉牙戰機,陸軍裝備的大多都是某國生產的三流坦克(當年入侵科威特,精銳坦克軍團被美軍在沙漠中給一鍋端了)士兵訓練水平低下,軍隊中腐敗不堪,很多底層的士兵受到不公正的對待,輕則辱罵,重責鞭刑。早在開戰之前,很多伊拉克軍隊的重要軍官被美軍大把的美元收買,都喜滋滋的等著給美軍帶路呢,這樣的軍隊還怎麼打仗?





薩達姆很傻很天真的以為,讓大批士兵在廣場上踢踢正步,喊喊口號,自己在說幾句狠話,就能讓美軍嚇尿,一次不夠,還搞了兩次,美軍怎麼會被這種可笑的閱兵表演嚇到?閱兵要是能嚇退敵人,那世界上就沒有戰爭了,所謂的閱兵,只是自娛自樂而已,果然戰爭一開打,伊拉克軍隊兵敗如山倒,連一次像樣的抵抗都沒有,美軍都還沒打到,陣地上的軍官和士兵都逃得一乾二淨,搞得美軍還以為有什麼詭計,薩達姆平時對待士兵如豬狗,誰會給他賣命?美軍只用了四十多天就打進了伊拉克首都,滅了薩達姆!

當年國內各路專家們異口同聲的說,美軍會陷入伊拉克人民戰爭的汪洋之中,結果他們的臉都被打腫了!正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是天理!


晴空視界


如果老薩在大閱兵的時候能夠和沙特一樣展出個“東風快遞”似的大殺器,亦或是當年1981年以色列沒能把老薩的核設施給幹掉,那美國可能在準備搞薩達姆的時候要猶豫一下,可是,薩達姆啥都沒有,就一堆在美國看起來燒火棍似的破銅爛鐵,在那跟老美顯擺。那小布什看了也就“呵呵噠”了,如果一個大人信心滿滿地準備教訓一個不聽話的小孩子了。

薩達姆確實是個強人,在中東這個是非之地,能穩穩的做個幾十年的強人那也是不容易的,就這點來說,薩達姆的執政能力和手段是相當厲害的,但這個厲害是相對伊拉克國內,若放在外交和國防,那就沒譜了,薩達姆某種程度也是被自己不斷膨脹的野心和自信給害死的。

海灣戰爭之後,老布什出乎意料地沒有打進伊拉克本土,把伊拉克軍隊趕出科威特之後就鳴金收兵了,這讓老薩瀕臨崩潰的心裡忽然又無窮的放大了起來,且不管他有沒有看到自己的不足和落後,反正他在國內是大吹大擂他戰勝了美軍,美軍嚇得不敢踏進伊拉克一步,就差把自己捧成“安拉在人間的代表”了。

這閱兵吧,說白了就是海灣戰爭之後還能勉強用的破銅爛鐵,被國際社會主要是美國嚴厲制裁十幾年,伊拉克的民生已經接近崩潰,更沒錢來更新軍備,當然有錢也很難買,制裁是全方位的。薩達姆能展示出來的武器美軍連看都不會看一眼。

至於到了2002年的那一次,差不多這個時候,伊拉克很多中高級軍官已經早就被收買了,隨時等著“外軍解放”了,薩達姆應該不知情,要是知情了,那早就大清洗了,這時的薩達姆得意洋洋地看著他龐大的軍隊和武器,自信滿滿,殊不知美軍躲在後面偷笑,此時伊拉克已經是有國無防了。

作為一個政治領袖,薩達姆缺少一定的柔性和妥協性,一味的好勇鬥狠,用軍事來解決一切問題,最終害的伊拉克自1980年代之後經濟一落千丈,民生極其困苦,這是老薩的問題。當然我們也反對美軍在2003年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你是輕鬆地打下了伊拉克,也絞死了薩達姆,你既然打爛了人家房子,你倒是好好地給人家重建啊!?只管弄死不管埋,這是什麼道理?


雲中史記


美國可不是嚇大的!當年的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反倒激起了美國人的戰鬥意志,放棄了貪圖和平的“孤立主義”。


至於薩達姆的兩次大閱兵,看似是“世界第四軍事強國”的威武展示,實則是薩達姆外強中乾的色厲內荏。

當時的美國布什政府面對伊拉克薩達姆政府必欲推翻而後快,正所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一是當時飽受海灣戰爭打擊的伊拉克薩達姆政權,非但沒有從侵略吞併科威特的國際正義懲罰中吸取教訓,反倒繼續窮兵黷武,對外以“反美英雄”相號召,意圖稱霸中東實現個人痴心妄想,不時招惹是非,引起了周邊國家沙特、阿聯酋、卡塔爾、科威特等,乃至伊朗、埃及、土耳其的普遍憎惡反感。二是歷經兩伊戰爭的折騰、海灣戰爭的打擊,伊拉克國內民生凋敝、百業艱難,可薩達姆家族窮奢極欲,把個人的作威作福建立在數千萬民眾貧病交加的基礎之上,動輒予取予奪,民眾既不敢怒更不敢言,道路以目,時時有人頭落地之虞,伊拉克國內地火在運行,薩達姆家族早已坐在了民眾揭竿而起的火山口上。



這樣,美國的霸權戰略加上薩達姆自己的“不作不死”,伊拉克戰爭就成為必然之局轟然開打,一代梟雄就此殞命在中東舞臺演出落幕。

今天看來,伊拉克戰爭頗多爭議,但這不能成為中東惡魔薩達姆逃脫正義審判的脫罪藉口。他無視國際準則對外強權侵略,公然吞併主權國家,對內家族統治無法無天,搞得天怒人怨,實在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世界上的事情往往是這樣,私心自用的統治者常常威嚇民眾儼然強大無比,實則對內殘忍,對外懦弱,一次打擊足以讓其露出原型,只落得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貽笑天下!


今古達觀


眾所周知,在海灣戰爭開始前薩達姆就進行過規模龐大的閱兵來向世界各國展示伊拉克的實力,然而諷刺的是在伊拉克侵略消息傳至聯合國時,美國似乎根本沒有受到這場大閱兵的影響並直接拿著聯合國的“詔書”號令各諸侯發動了海灣戰爭和沙漠風暴行動。

圖為伊拉克大閱兵

海灣戰爭的結果和過程充分的體現了美國軍隊的實力和美國在各種技術上的領先,所帶來的軍事變革衝擊絲毫不比第二次世界大戰要差。美國軍隊沒有被伊拉克閱兵嚇住的原因其實非常簡單,美國軍隊的實力使美國政府有把握在國際上面對伊拉克的挑釁做出任何承諾,並且美國軍隊絕對有能力去執行這個承諾。

圖為伊拉克領袖薩達姆

所以伊拉克的閱兵嚇不住美國也就並不奇怪了。相反的薩達姆還被沙特的特殊閱兵式和美國的態度嚇了一跳。在科威特被吞併時,薩達姆是考慮過進攻沙特為伊拉克獲得更寬廣的戰略緩衝的,然而沙特電視臺直播的東風-3彈道導彈可以說將薩達姆的侵略慾望完全打消,懼怕沙特核打擊的伊拉克在戰爭結束都沒有發動對沙特的軍事行動。

圖為著名的死亡公路

而美國的激烈反應也著實讓薩達姆嚇了一跳,在薩達姆的印象裡,美國應該還停留在越戰慘敗的陰影之中而不敢介入中東事件,而出乎意料的是美國在得知中東出事後,在第二天就表示將出動軍隊討伐伊拉克並開始調集部隊,所以與其說伊拉克嚇美國一跳還不如說美國和沙特嚇了薩達姆一跳更為切實。


雙馬尾班長


看見這個提問,突然想到了一個有趣的事情。薩達姆入侵科威特之後,舉世震驚,聯合國做了斡旋,要求伊拉克必須在限期之內撤軍,但是薩達姆無動於衷。於是,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發起了一場對伊拉克的打擊,就是鼎鼎有名的海灣戰爭。薩達姆在海灣戰爭之中賠了本錢,被迫撤軍。

當時的美國總統是老布什,為了發洩對老布什的憤恨,薩達姆就下令,把老布什的頭像鑲嵌在巴格達拉希德飯店門廳的地板上,還在頭像旁邊的地上用阿拉伯文標註:布什總統有罪。這樣,客人們來來去去,每次都會從老布什的頭像上面踐踏一番。當然,薩達姆無法真正給老布什總統定罪,只能在地磚上給別人定了罪。

這當然是一件小事,但是傳入小布什總統的耳中,想到自己的老爹的頭像每天任人踐踏,你猜小布什會怎麼樣做想?仇恨的種子是不會熄滅的。

薩達姆確實舉行了幾場軍事演習,但是這些軍事演習能嚇退美國嗎?如果薩達姆的軍事能力夠強,自然會有強大的信心。一個有強大信心的人,是不會幹這種把別人頭像鑲嵌到地磚上去的小把戲的。薩達姆盡幹這種小把戲,則證明他沒有信心。


懷疑探索者


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前,薩達姆於2000年8月和2002年12月舉行了兩次大規模的閱兵,規格之高,陣容之龐大,在伊拉克軍事史上都是空前的。薩達姆舉行大閱兵的目的不言自明,是為了震懾美國,應對美國日趨嚴重的軍事威脅。但事實證明,美國根本不理你這一套,於第二次大閱兵後不久,出兵伊拉克,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摧毀這支貌似強大的軍隊,薩達姆也被最終絞死!

薩達姆政權內部,有裡通外國奸賤,其買薩達姆失敗就失敗在漢奸身上,如果,政權內部團結,即使把八格達炸平,有軍隊組織伊拉克民眾打游擊,美國也打不起,死不起人,用不上二年,託垮美國軍隊,內部有奸細,在強大軍隊,也失去戰鬥力,美國早以安排好啦,從薩達姆逃亡,就可以看出,薩達姆是孤軍奮戰,軍隊都調動不了啦,這是最大悲哀。

海灣戰爭的結果和過程充分的體現了美國軍隊的實力和美國在各種技術上的領先,所帶來的軍事變革衝擊絲毫不比第二次世界大戰要差。美國軍隊沒有被伊拉克閱兵嚇住的原因其實非常簡單,美國軍隊的實力使美國政府有把握在國際上面對伊拉克的挑釁做出任何承諾,並且美國軍隊絕對有能力去執行這個承諾。

兩伊戰爭把伊拉克經濟、軍事、老百姓的生活等倒退了幾十年,本身這場戰爭是美國挑起的,美國人很瞭解伊拉克當時的現狀。當時伊拉克總統薩拉姆在國際上沒有一個靠山,是孤鳥一隻,這裡必須說一下敘利亞執政黨靠俄羅斯支撐著才能堅持到現在,如果沒有俄羅斯的支持,伊拉克的結局就是敘利亞的結局。當時伊拉克的軍器陳舊不堪,美國人瞭解的很清楚,打敗伊拉克小事一樁。國外好多反薩拉姆組織通過各種渠道多少已經瓦解了伊拉克軍人的心理,這點美國人也很清楚。伊拉克的民族糾紛眾所周知,給美國打伊拉克增加了信心。所以靠兩次大閱兵根本嚇不到美國的。

美國因為911那爆菊的一刀暴走,五大流氓之一的俄羅斯也不敢在那個時候輕易的觸他的黴頭,加上在伊拉克也沒有值得為他出頭的根本利益,在國際上給伊拉克說兩句公道話都算不錯了,而英法在伊拉克問題上跟美國穿是同一條褲子的。所以,伊拉克得不到外來的援助。


環球熱點匯


這個問題問的蠻搞笑,薩達姆閱兵嚇住美國?憑啥?

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閱兵的目的是什麼?

閱兵的目的無非兩個:對外,炫耀武力,恐嚇對手,對內,團結民心,加強凝聚力。

但是伊拉克能夠達到這種效果嗎?

伊拉克閱兵,所能展示給美國的,只有孱弱、落後與外強中乾。

為什麼?

因為實力太弱了呀!你的裝備落後美國三十年都不止,美國是數字化部隊,伊拉克連機械化部隊都算不上。也許本來人家還對你有點忌憚,怕你有啥殺手鐧,結果你一個閱兵,最狠的武器都擺上來,也就是這麼一些個破爛,那美國豈不是打你沒商量?

什麼樣的閱兵能夠嚇住敵人?蘇聯的閱兵!

蘇聯在二戰之後的歷次閱兵,堪稱世界閱兵史上的經典之作。蘇聯把這種高精尖的武器通通擺上來,什麼T55、T72坦克,什麼洲際導彈,什麼原子火炮(冷戰時期的奇葩武器),通通的擺上來,嚇的北約軍官一愣一愣的。為啥?因為蘇聯擺明了告訴你——這玩意你沒有!

即使是蘇聯,都有閱兵閱出反效果的時候。二戰爆發前,蘇聯在二戰前也舉行過閱兵,邀請了德國軍官,想讓他們看看蘇聯的實力。結果通過這一次閱兵,德國對蘇聯經過大清洗以後得軍官不足有了明確的認識,反而更堅定了攻打蘇聯的信心!

對於強大的國家來說,的確可以通過閱兵把實力擺在明面上嚇唬敵人:看吧?打不過我吧?沒有辦法我就是這麼強大!比如蘇聯,如美國這種,不用閱兵大家也知道打不過他,所以就不閱。

但是弱小的國家,應該隱藏自己的實力讓別人摸不到自己的底牌。比如中國,從來沒有人說知道中國究竟有多少核武器和核潛艇,這樣才是保護自己的最好方法。

像薩達姆這種閱兵,就像是一支冷兵器軍隊向我們展示他們的騎兵方陣一樣,除了讓人笑話以外沒有任何意義,多好笑哦!


小約翰



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前,薩達姆於2000年8月和2002年12月舉行了兩次大規模的閱兵,規格之高,陣容之龐大,在伊拉克軍事史上都是空前的。


薩達姆舉行大閱兵的目的不言自明,是為了震懾美國,應對美國日趨嚴重的軍事威脅。但事實證明,美國根本不理你這一套,於第二次大閱兵後不久,出兵伊拉克,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摧毀這支貌似強大的軍隊,薩達姆也被最終絞死!


美國為什麼不懼薩達姆的大閱兵呢?當然是美國看透了薩達姆及其軍隊的真正實力。通過兩伊戰爭,伊拉克透支了國力;發動科威特戰爭,招致西方及大多數阿拉伯國家的制裁和孤立,更讓伊拉克雪上加霜!此時的美國虎視眈眈,已做好了準備,隨時都能發起攻擊。薩達姆焉能不瞭解危局,沒辦法呀,只能硬撐門面,舉行大閱兵就是為自己壯壯膽罷了。


實際上,伊拉克的軍事實力在阿拉伯世界是很強大,但同第一軍事強國比起來,簡直是螞蟻對大象,絕對不可同日而語。以美國全方位的軍事偵探能力,伊拉克所有的軍事部署已盡收眼底;所謂的第三軍事強國,在美國人看來就是一個笑話。因此,兩次閱兵實際就是薩達姆色厲內荏的表現,當然唬不住美國人了。


薩達姆確實為伊拉克做了不少好事,為伊拉克人民也謀了福祉。可惜,一世英雄一再誤判形勢,加上美國人的不依不饒,最終走上不歸路,也將伊拉克民眾推入水深火熱之中!


高山流水116820061


閱兵的主要作用是對內宣傳,讓民眾相信軍隊有多麼強大,而對外部敵人其實是沒有任何作用的,頂多只算是又提供了一個敵方情報挖掘的機會而已。

美軍打伊拉克之前已經做了好幾年情報工作,哪些軍隊部署在哪些位置,哪些司令官是忠於薩達姆哪些是心懷怨恨的,都已經悉數掌握,閱兵陣勢搞的再大也沒用,因為它已經被美國參謀部看了個底朝天。

反觀美國,閱兵只是小大小鬧,搞個儀式而已,因為它的實力不需要通過閱兵展示,而是直接在實戰中讓人不寒而慄了。


新科技觀察員


方圓論壇觀點!

震懾需要的是在雙方實力對等的情況下才存在震懾的可能。比如我國大閱兵,主要目的就是震懾,告訴全世界我實力很強,我愛好和平,但是誰也別招惹我,當然了現在大多數國家也惹不起我們。伊拉克震懾美國?你見過貓虛張聲勢把老虎嚇住的嗎?伊拉克和美國實力相差太大,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伊拉克怎麼震懾美國?

薩達姆在位期間一共進行了五次閱兵,僅在2000年到2002年就進行了數次閱兵。薩達姆的意圖就是要給美國看看自己的實力。說白了就是薩達姆心虛,企圖用閱兵來給自己壯壯聲勢。軍隊人數很多45萬正規軍,65萬預備役。雖然裝備在當時的中東算是最強的,但是和美國的差距簡直是天差地別。而且伊拉克當時國內是民怨沸騰,在美國的經濟封鎖下,伊拉克國內糧食短缺,居民生活貧困。人們對薩達姆早就不滿了。



果然薩達姆的閱兵都是白費,2003年美國發起對伊拉克進攻,切實的讓伊拉克感受到了什麼是絕望。僅僅42天就擊垮了伊拉克。美軍用極小的代價就摧毀了伊拉克感受防空,通信以及指揮系統。伊拉克43個主力師,被殲滅38個。簡直就是奇蹟。最讓伊拉克人絕望的是美軍層出不窮的新式武器,往往你連人都沒見到就已經死了。美國對伊拉克戰爭可以說是給各國都上了一堂高科技作戰課程。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