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那年花开月正圆》缺少生活,在乌鲁木齐假得离奇,孙俪已经脱戏

《那年花开月正圆》是华视娱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年代剧,由丁黑执导,由孙俪、陈晓领衔主演。该剧以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吴氏家族的史实为背景,讲述了清末出身民间的陕西女首富周莹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周莹(1868年—1910年),今陕西三原县鲁桥镇孟店人,周氏17岁时许配给安吴堡通奉大夫吴蔚文之子资政大夫吴介侯,婚后十余天丈夫病故,当时人多称其为吴家寡妇。周氏历经坎坷建立起陕西吴氏“商业帝国”,是一位成功女商人。女作家李媛彬曾历时5年、踏访9省,据此写成38万字的长篇小说《凤鸣安吴》。然而,随着该剧于2017年8月30日在东方卫视、江苏卫视首播,伴随而来的却是人们失望。

《那年花开月正圆》缺少生活,在乌鲁木齐假得离奇,孙俪已经脱戏

笔者一直在收看《那》剧,总有一种感觉即是编导们企图在《那》剧唯美感人的同时,也想弄出一些西北的地域文化风情来。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因为生活不够、知识不够、阅历不够,弄出了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事,甚至是笑话来,失误或者说是败笔比比皆是。单拿周氏在迪化(乌鲁木齐)一集来说就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在此列举一二。

一、乌鲁木齐拖长了腔调的“新普话”,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如:“朋友嘛,新疆的羊肉串吃一哈。”这种腔调不是清末就有的,那时候没有普通话,很多新疆很多少数民族因为与内地来往少,都不通汉语的,更别说带普通话的腔调了。这种腔调陈佩斯演演小品是可以的,但《那》剧为了增加地方风情,把它拿出来“比划”,忘记了清末这东西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二、孙俪等人换了身衣服就成了新疆的少数民族(那时候并不存在少数民族概念),孙俪遮了下脸就成了少数民族的“贵夫人”,并在一个很现代化的地方接待“宾客”(也许是现在乌鲁木齐的国际大巴扎)。这是纯粹胡诌和想像出来的东西,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除非周莹穿越到现在。这么说吧,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刀郎的一首歌《2002年的第一场雪》,其中有一句是“停在8楼的2路公共车”,当初,有很多人都听不明白,即是公共车怎么能停在8楼上呢?其实,8楼在乌市是一个地方,友好北路的昆仑宾馆,那里曾经是乌市(迪化)最高的建筑,新疆人都知道的,是民国时才有的。周莹所在的清末,迪化是不会有孙俪用来接待客人的那么现代化的场所的。而孙俪等人换了身衣服就成了新疆的少数民族更是一种玩笑,抛开对当地人不尊重不说,因为生活习性、长相等问题,不可能就被一身衣服弄“像”了的,太低估观众的智商。

《那年花开月正圆》缺少生活,在乌鲁木齐假得离奇,孙俪已经脱戏

三、民国时期,迪化人口也就十万多一些,初期还不足十万,而清末吴家的一个小药店里竟然在一个上午就能退换掉数千包药材,又能卖出几千包药去,简直就是一个弥天大谎,不可能全迪化人都云集于那个药店。另外,笔者还留意到在迪化的台词里反复出现这样一句,即是把某某人撂到沙漠里去。大家都知道乌鲁木齐是中国离海洋最远的城市,但其周围并不存在沙漠,往哪里撂呢?《那》剧为了体现所谓的“神奇”居然犯下了这么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戏弄观众到了无底线的地步。与其说这是不尊重现实或者是历史,还不如说是《那》剧无知。

我们说干什么的要像什么,作为演戏的这是基础。因为类似于以上的问题,《那》剧基本变成了一群小丑们的游戏,尽管编导把剧中的一些小故事弄得分外离奇,但越是这样越让演员脱戏,越没有看头,给人的最终感觉是分明已经演不下去了,但还要生拉硬扯。这就是《那》剧,花不好月也不圆,最好还是早一些收场了吧,别浪费太多的大众时间和资源。(文/路生)

《那年花开月正圆》缺少生活,在乌鲁木齐假得离奇,孙俪已经脱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