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有點意思丨古代人是怎麼過夜生活的?

☝️

沒有電的古代社會沒有夜生活?

嘻嘻,年輕人,你們還是太天真

有點意思丨古代人是怎麼過夜生活的?

有點意思丨古代人是怎麼過夜生活的?

事實上,一些喜歡宅在家年輕人

晚上過得還不如古代人豐富呢

哼,暗戳戳Diss,不信你們看

睡覺之前賦詩兩首:和自己玩出花樣

黑燈瞎火又沒有娛樂節目,天一黑就睡覺自然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不過別看睡覺這件事挺簡單,古人還是寫下了許多詩句來表達睡一個好覺的重要性。

有點意思丨古代人是怎麼過夜生活的?

首先是一覺睡到天亮型: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其次怎麼睡也睡不著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詩經·關雎》;

還有一種做夢都要笑醒:

“驚睡覺,笑呵呵,長笑人生能幾何。 ”(韋莊《天仙子》)

有點意思丨古代人是怎麼過夜生活的?

無論多少個人都可以花式喝酒

中國人對酒的寵愛也是出了名的,或是一人獨坐,清酒一壺,酌飲兩三杯,想上三兩事,然後昏昏然睡去。或是三五好友一起,對酒當歌,吟詩作對,下棋玩樂,共享這暢快好時光。

不受人數影響

一個人喝酒可以吟誦:“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月下獨酌》)

二個人喝酒就變成:“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李白《山中與幽人對酌》)

這一群人喝酒就是:“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開不開心都可以來兩口

開心的時候喝酒:“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白居易《問劉十九》)

難過的時候喝酒:“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懷舊》)

喝酒喝狂了,照樣唱出:“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飲中八仙歌》)。

發呆看星星:給自己一點時間

俗話說得好,千萬不要在晚上做任何決定,因為多半會後悔。現代人發洩情緒的時間一般都在晚上,發個朋友圈、打個電話、發點訊息,第二天醒來,後悔不已。但是古人就不一樣了,就算有什麼情緒在晚上不表達不快,也大多是書信的方式,這反悔的話也容易得很。

所以古人發呆就發呆吧,人家照樣能寫出一首詩來:“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星星的夜晚,古人雅興上來就賞星星了,也不管是否下雨。“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閒居江西農村的辛棄疾,即使被貶官,也絲毫沒有影響他賞星星的心情。夜行途中,大雨將至,仍有雅興抬頭欣賞星空美景。

有點意思丨古代人是怎麼過夜生活的?

下棋:有文化必須來兩局

古代人把下棋叫博弈或者對弈,一聽就是文化人的雅趣了。基本上在古代,有學識地位的人都會用下棋來消遣娛樂,同時也鍛鍊自己全局考慮的能力,增強自己的謀略。

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莫過於:“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趙師秀《約客》),但是還是想給大家介紹另外一首,溫庭筠的《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這兩句是不是沒聽過?沒關係,它的下面兩句是“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嗯,原來如此!

爬樓:真的不是因為無聊

這個真的不是無聊,實在是古人寫晚上爬樓的詩詞太多了,重點是大部分都格外傷感。

有“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的孤獨;也有“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的宏達;還有“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的淒涼。

想成為一個詩人,就去爬樓吧。

注意安全啊喂,現代的青年許多都是為了拍照才爬樓,沒事,都是藝術都是藝術。

有點意思丨古代人是怎麼過夜生活的?

洗衣服:跟著這一波節奏,八卦聊起來

古代沒有洗衣機,說起洗衣服一般都是走到河邊,拿一根木棒,不停敲打。洗不洗的乾淨是不知道的,但是這洗衣服的聲音還是蠻有節奏的啊。

試想一下,姑娘們結束了一天的繁忙生活,晚上趁著月色一同在河邊洗衣,聊聊今天那些老掉牙的新鮮事,也是很有生活情趣的。所以若不是王維真的目睹過這一切,怎能寫出“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這般絕妙的句子呢?

河邊洗衣服簡直就是大型八卦現場。

有點意思丨古代人是怎麼過夜生活的?

約會:一般老地方見

古代人約會可不像現在這麼大膽,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男女為避人耳目,自然不敢輕易見面。所以到了晚上,戀人們才敢偷偷摸摸的跑出來,也是蠻辛苦的。

不信請看“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李煜《菩薩蠻》)為了避免發出聲音,還得把鞋提在手上,而那句“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莫非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地方見”?

有點意思丨古代人是怎麼過夜生活的?

讀書:日常操作了

古人愛讀書,晚間尤盛。雖然照明設施和今天相比,相差甚遠。但正因此,更能顯出古代文人挑燈夜讀的流行與普遍,並且往往一看就是一晚上。

比如“數間茅屋閒臨水,一盞秋燈夜讀書。(劉禹錫)”,這份對閱讀的喜愛不因年齡而減少, “鬢毛焦禿齒牙疏,老病燈前未廢書。(陸游)” 若是看書的時候以蟲為伴,也不孤獨了吧,如楊萬里雲“蟲聲窗外月,書冊夜深燈。”

這樣看來,古代雖然沒有電和網,但樂趣也是一點不比大家少啊。或者可以說,正是因為今日的互聯網實在太發達,我們晚上也少了很多消遣。無論如何,“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杜秋娘《金縷衣》),有條件的話,晚上多看看書也是極好的。

詩從生活中來

沒有網絡和電一樣可以收穫快落

轉載整理自:搜狐新聞、笑談夜史、新浪微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