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如何理解“慈不掌兵義不掌財”這句話?

“慈不掌兵,義不理財”這句話的故事背景辜且不提,見其字究其意即可。

一、掌兵核心在於“嚴”而非“慈”

如何理解“慈不掌兵義不掌財”這句話?

歷來“軍令如山”,“秋毫無犯”是統領軍之核心,也是鐵甲“軍魂”,而“慈”則僅作為輔佐貫徹領軍核心與豎立軍魂的措施而已。前者為主,後者為輔,不可顛倒。

“軍令如山”是指統領指令的權威性,必須做到“令行禁止”,方可無堅不摧,所向披靡。絕不能對個別人或事施其憐憫之“仁慈”而廢其令。否則“令成戲言”,權威盡喪,必無鬥志。

如何理解“慈不掌兵義不掌財”這句話?

歷史上有個著名的例子:漢朝,匈奴有個冒頓單于,他訓練自己的手下說,我把鳴鏑(射出去會發出聲音的箭)射到哪裡,你們也要把箭射到哪裡。第一次,他向自己的愛馬射鳴鏑,手下有的射了,有的沒射。他把沒射的人都殺死了。第二次,是自己的愛妾,沒射的人又被殺死了。從此無論他向哪裡射鳴鏑,他的手下都會下意識地射出箭。最後一次,他向自己的父親射出了鳴鏑,成功地殺死了父親,奪得王位,足以見得為何要嚴。如果領兵者心慈手軟,該懲罰的時候不忍心懲罰士兵,不該獎賞的時候隨便獎賞士兵,就會導致賞罰不明,士兵就不會服從命令。這樣的軍隊,怎麼能打勝仗呢?

如何理解“慈不掌兵義不掌財”這句話?

義不掌財

在古代,所有的商人屬於社會的最低的階層,不僅規定商人必須穿著著麻衣,來向別人提醒,自己是從商的,而且對於商人所使用的出行的規格家庭的等級都是有著明文規定的。

如何理解“慈不掌兵義不掌財”這句話?

義不理財:義氣,仗義,是金錢如糞土。理財:運用錢財作為工具,增值。義氣和理財再底層認知上是背離的詞。你為了義氣,視金錢如糞土,隨意捨出去,還談什麼增值啊,本錢都沒了。但是和慈不掌兵一樣,也不能摳門,六親不認,親人有難也不借錢,或者借錢了要利息。這樣做人又沒義和情了,生命的意義何在呢?

妥當的做法,是儘量保存自己的實力,奮發進取,讓自己強大起來,反過來在為家人為社會負責人。才是大義,才是大善。小善之人容易失去自己,讓自己越來越弱小,更沒有義氣了。此話應該是:理性理財,義氣聚人,情義感人,財會更多。

如何理解“慈不掌兵義不掌財”這句話?

總結:真實的意思是告訴我們不要感情用事,理性對待事物發展。讓自己弱點成為我們事業阻礙,讓自己的弱點成為我們失敗的藉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