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鄧小平在閔行深情一吻,照片後有鮮為人知的故事……

鄧小平在閔行深情一吻,照片後有鮮為人知的故事……

閔行報社

張蔚飛 | 口述 吳玉林 | 記錄

邓小平在闵行深情一吻,照片后有鲜为人知的故事……

看到這一幕,我迅速地按下了相機快門,於是小平同志親吻孩子的瞬間被永遠地定格了下來,成為了一幅以後流傳很廣的照片《親吻農家兒》

彈指一揮間,26年過去了,每當我想起1992年,鄧小平視察上海的往事時,那一幕幕場景猶如還發生在昨日,一一浮現。

1992年1月中旬,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經武昌、深圳、珠海,而後在小年夜到了上海。我當時在《解放日報》社當攝影部主任,有幸成為小平同志視察上海時的攝影記者,而文字記者則是新華社上海分社的陳毛弟。參加這次報道的記者就我們兩個人。

邓小平在闵行深情一吻,照片后有鲜为人知的故事……

春節期間,小平同志只休息了三天,初四開始就去浦東、南浦大橋、楊浦大橋、漕河涇開發區一路視察過來。2月12日,是一個風和日麗的豔陽天,小平同志一行驅車先來到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在聽取完閔聯公司總經理魯又鳴對開發區發展情況的介紹後,來到了馬橋鄉旗忠村。

那時候的旗忠村在我的印象中真的是很漂亮的,農民都住進了別墅,兩三層樓的紅頂的那種,一家一棟,小區環境整潔優美,公共配套設施也很完備,這個村是依靠集體經濟致富的,先後搞了電纜廠、駕駛員培訓部等企業,建了小學、幼兒園,還有網球場等。我對旗忠村尤其是馬橋鄉其實並不陌生,從80年代中期起,我採訪跑得最多的郊區就是上海縣。上海縣當時在市郊中發展是很快的,名列前茅,更是改革開放的典型,湧現了不少“改革能人”。尤其是馬橋,更令人矚目,我印象深刻的是俞塘五隊的沈雯,他從一個小塑料製品廠起家,創辦了紫江集團,如今又投資創建紫竹高新區,而旗忠村黨支部書記高鳳池則是帶領村民致富的能人,短短几年時間,就把一個原來人稱“西伯利亞”的窮村打造成經濟實力、農民生活條件等各個方面位列全市郊區前列的先進村、模範村,被譽為“華東第一村”

當小平同志的車隊駛進旗忠村時,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綠樹掩映下的一排農民別墅。車隊在旗忠小學門口停了下來,旗忠村的小朋友們吹起了鼓樂、跳起了迎賓舞。

這時候的小平同志顯得特別興奮,我從鏡頭裡看到,他在小朋友面前站定時,臉上陡得泛起了紅光,連眉毛都挑了上去。

這是十天來我所看到的小平同志最振奮的一個神情,於是我按下了快門,拍下了這幅我認為在他視察上海過程中表情最生動的一張照片。

這時一個大約三歲的小孩搖搖擺擺走了過來,不知是誰說了聲“過來,讓鄧爺爺親一親”,陪同的吳邦國同志立即抱過孩子,小平同志十分親切地上前吻了吻孩子。看到這一幕,我迅速地按下了相機快門,於是小平同志親吻孩子的瞬間被永遠地定格了下來,成為了一幅以後流傳很廣的照片《親吻農家兒》

邓小平在闵行深情一吻,照片后有鲜为人知的故事……

照片《親吻農家兒》

離開操場返回時,小平同志兩次停下來,回頭向在場的旗忠村民和小朋友招手,依依不捨。並對高鳳池說:“旗忠村的小朋友是新中國最幸福的一代人。”

回程的路上,我與新華社記者陳毛弟議論,為什麼小平同志今天特別興奮?我覺得是這樣的:小平同志一生奮鬥,堅持改革開放,發展市場經濟,為的是讓中國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當他看到旗忠村的這一切,和他腦海裡設想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藍圖是吻合的,所以他興奮、激動。

我的判斷不是沒有依據,那天小平同志問陪同的馬橋鄉黨委書記王順龍:你們發展那麼快,靠什麼?王順龍答:“靠你老人家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小平同志聽後追問了一句:是這樣的嗎?當聽到肯定的回答後,小平同志舒心地笑了。

1997年元旦起,《人民日報》開闢了一個專欄“我看改革18年”。那時,我已經調任人民日報華東分社任攝影主管,時任分社副總編輯的曹煥榮要我以這幅照片為由頭,再去採訪旗忠村,擬通過湯佳贇小朋友一家的變化,反映農村改革開放18年來的成就。於是我再次來到旗忠村,見到了5年前還是蹣跚走路的、現在已是小學生的湯佳贇。

邓小平在闵行深情一吻,照片后有鲜为人知的故事……

湯佳贇寫下心裡話

邓小平在闵行深情一吻,照片后有鲜为人知的故事……

湯佳贇向別人介紹照片

大概是採訪他的記者很多,湯佳贇已養成了拿著我拍的這張照片向客人介紹自己的習慣動作,看到我來,他就又拿出我拍的這張照片對著我說:“瞧,這就是我!”一看他這個機械動作,我就想笑,小佳贇當然不知道他手裡拿著的這張照片的作者就是我,但他這個動作倒給我創造了體現五年後重訪湯佳贇的最好場景。

在採訪了一些必要的素材後,我腦子轉悠著一個念頭:眼下我這個稿子如何能生動體現上海郊區老百姓對小平同志倡導的改革開放政策的感激之情呢?且能與《親吻農家兒》照片有機相聯?五年前的照片上湯佳贇是主角,五年後的採訪、五年後的照片仍應當讓他當主角,可是孩子才二年級,可以說啥也不懂,怎麼辦呢?情急之下,我就問他:“你想不想鄧爺爺?”他爽快地說:“想!”我就說:“那你就寫一句想念鄧爺爺的話,我替你轉呈給鄧爺爺。”於是,湯佳贇就寫下了“鄧爺爺新年好 我想您 湯佳贇 1997.2.2”

的字條。

邓小平在闵行深情一吻,照片后有鲜为人知的故事……

湯佳贇寫給鄧小平的一句話,刊登在《人民日報》上

按照《人民日報》的發稿計劃,由我採寫的這則稿子安排在2月12日,即小平同志視察旗忠村五週年之際見報。那年的春節是2月7日,考慮到春節放長假,所以要求我在2月5日前把文稿和照片發到人民日報社總編室。我按要求於2月4日將稿子交給曹煥榮,曹煥榮作了修改後,以“喜聽這一家人說變化”為題,於2月5日準時將稿子遞交給人民日報社總編室。

但令人沒想到的是,2月6日(農曆年三十)這天的《人民日報》頭版右上部位,以3/8的版面刊出了我寫的“喜聽這一家人說變化”這篇稿子。當時,我也沒去多想什麼,作為記者,只要按領導的要求把這種重頭稿切實完成好就是盡責了。

2月19日,北京傳來小平同志不幸去世的消息。作為媒體從業人員,那幾天又是好一陣忙碌。

忙完了小平同志逝世的一系列報道後的一天,曹煥榮同志對我說,你知道你寫的“喜聽這一家人說變化”的報道,為什麼發到北京的第二天就見報了?我說,我哪知道啊。曹總告訴我,這是人民日報社的主要領導看了我稿子中寫到的湯佳贇的情節和湯佳贇寫下的“鄧爺爺新年好 我想您 湯佳贇 1997.2.2”的字條後,再根據當時他們所掌握的小平同志的病情,決定提前刊出的,目的是趁小平同志思維還清晰的時候讓他看到這篇文章,讓他老人家感受到全國人民對他的懷念。據瞭解,2月6日這天小平同志的神智很清醒。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回想起1992年的新春,我拍攝小平同志的那些天,心情還是難以平復。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這位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

邓小平在闵行深情一吻,照片后有鲜为人知的故事……邓小平在闵行深情一吻,照片后有鲜为人知的故事……

2012年《閔行報》刊登專版紀念小平同志1992年視察閔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