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具有大格局、長遠的眼光的企業家才能造就偉大的企業!

我特別喜歡貝佐斯的這句話:“如果你做的每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來三年,和你同臺競技的人很多,但是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來七年,那麼可以和你競爭的就很少了。因為很少有公司願意做那麼長遠的打算。” 在本文中,將為大家帶來長遠的目光才能成就偉大的企業。

我們能站在現在看未來,因為那等於拿著一張舊地圖去找新的大陸;我們應該站在未來看現在,對行業終極做出判斷。

我覺得,每個行業都應該問一個共同的問題,比如什麼是未來的零售,什麼是未來的醫療,什麼是下一個十年的教育……當你把行業終極看得非常清楚的時候,你就不會為當下一兩年的變化而感到驚慌。因為是時代造就了偉大的企業。

具有大格局、長遠的眼光的企業家才能造就偉大的企業!

一、時代造就了偉大的企業

過去,我們看到很多改變。單說手機,從功能時代進入智能時代,讓整個行業在一夜之間發生了改變。

在大改變的情況下,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戰略,這往往是因為它們對未來的判斷不同。有能力定義未來的企業,才有可能超越競爭。

比爾·蓋茨說過:“人們往往高估2年內的變化,而低估10年內的變化。”我很認同。

新商業意味著我們如何去看待下一個5年、下一個10年,非常重要。

不妨倒推歷史:

1996年,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是哪幾家?這些公司最有特點的地方是什麼?

我們會發現,當時最有價值的公司,如GE、皇家殼牌、可口可樂等,往往跟資源強相關,因為那是一個原始時代,物理的資源性價值超越了虛擬東西的價值。

具有大格局、長遠的眼光的企業家才能造就偉大的企業!

但這個問題不重要。我最感興趣的是,2016年,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是哪幾家?

是蘋果、谷歌、Facebook。

僅僅過去二十年,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今天有價值的公司清一色跟互聯網相關。為什麼它們會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是過去的二十年這個新的時代,造就了它們。

在今天,在任何一個行業,我們都有很多競爭對手,但沒有哪個競爭對手能夠跟一個時代去抗衡。

換句話說,在各個行業裡,有很多新的土豆會變成參天大樹,因為行業的變革是每個企業最大的競爭對手。

那麼,誰將引領2026年呢?這個問題的回答取決於什麼?取決於我們如何看下一個10年。

過去二十年互聯網的變化,讓Facebook、Google成為了最有價值的公司,這也意味著下一個10年最有價值的公司,將依附於這個10年的變化。

預見下一個10年的趨勢,並能走得最遠、走得最快,就有可能成為十年後的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

2000年之前是PC時代,英特爾在上世紀90年代股價一路飆升,但在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後,英特爾的股票表現就不如ARM。最近一年,有一家公司的股價遠遠超過了英特爾和ARM?它就是NVIDIA,是做人工智能芯片的。

具有大格局、長遠的眼光的企業家才能造就偉大的企業!

下一個時代是智能商業時代。

這個“商業”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我經常講一句話“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換句話說,這些公司的偉大往往是一個時代促成的。

二、智能商業時代帶來什麼

我們如何預見下一個智能商業時代的改變?

今天的商業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所有行業都屬於一個新的時代的開始,回顧這段歷史,你會覺得非常有趣:

第一次機器時代,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第二次工業革命,本質上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不管是蒸汽還是機器,都是對人的體力的解放。

1980年開始是第二次機器時代。電出現後,有了家電行業,但家電行業滯後了40年到50年,中間這四、五十年人們做了什麼?其實沒做什麼,就是把電變成了電網。

有了電網,才有了新的行業,有了算法、數據、算力,然後我們看到教育、醫療、零售等所有行業的改變。

具有大格局、長遠的眼光的企業家才能造就偉大的企業!

2016年,阿爾法狗戰勝李世石,這在人類歷史上是一個里程碑。

而未來是一個新的時代,未來的時代將改變什麼?

我不想講某一個行業的改變,我想從商業模式、商業範式的層面來說一說。

假設冰箱變成了智能冰箱,它會改變什麼?

原來的冰箱只有簡單的冷藏和冷凍功能,未來的智能冰箱不僅僅冰箱了,它變成了超市的前置倉庫,變成了一個服務:

假如今天上海有200萬家庭使用智能冰箱,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知道這條街需要多少雞蛋、那條街需要多少青菜。當把所有個體數據集合到雲端,你會發現智能化對區域、對大眾的影響非常大——你的冰箱跟別人的冰箱是有關係的,是連接起來的,跨越了不同個體的間隔。

今日頭條跟過去的門戶網站最大的區別在哪?為什麼今天的新聞能夠做到千人千面?

因為平臺對新聞內容和個體偏好做了精準的動態匹配,而這種匹配不僅在內容層面,還涉及地點、時間和場景。這種推送、智能匹配,改變了我們今天的生活方式。

如果把海量的偏好信息集合到雲端,你會發現它的數據價值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僅僅幾年時間,今日頭條就成了最有影響力的媒體公司。在新的時代、新的遊戲規則下,所有企業的機會是均等的。

谷歌有個產品叫做Nest,它背後的原理很重要。Nest是一個溫度控制器,當我們把家裡一些家用電器,比如冰箱、彩電、洗衣機等,連到溫控器後,它可以清楚知道什麼時候洗衣服最便宜,什麼時候運轉成本最低,應該什麼時候啟動用電器。

這時候,它不再只是一個溫控器,而成了家庭能源的一個綜合解決方案。當城市有500萬家庭都用了溫控器,它就變成了區域能源解決方案中心。

把這幾個例子連起來看,你會發現,未來智能商業時代有幾個非常大的變化。

第一,商業不再是靜態的,而是在不斷地動態迭代。

從整個商業邏輯來講,過去是物理界面,是物理的設備,不管是冰箱還是Nest,只是一個端的概念。

今天,所有的端都變成了端、網、雲。端代表了數據蒐集的觸點,是場景數據化的層面。Nest跟冰箱的協同,使它形成一個網絡效應。所有冰箱連起來的時候,冰箱變成了解決方案,又反過來影響端,影響你的行為。

這種不斷的動態迭代與過去的區別在於,剛開始,冰箱推薦不是那麼準確,但是沒關係,因為越用越精準,這種迭代無時無刻都在進行。

也許其他公司可以拷貝溫控器,但是難以拷貝背後的網絡協同和數據協同,更無法拷貝不斷優化迭代的商業算法。

第二,產品變成了產品+數據+內容+服務。

我們經常講一個核心的概念,很多行業的變化是價值在價值鏈之間的轉移。

但是,當你走到智能商業時代,你會發現這句話很有問題,因為在智能商業時代,價值不僅僅在價值鏈之間轉移,而是會創造出新的價值,這個新的價值在過去是實現不了的。

原來的傳統電商沒辦法實現服務、數據和內容的價值,這些價值遠遠超過原來功能屬性的物理價值。

第三,市場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在工業化時代和互聯網時代,我們經常講定位的概念,要瞄準哪個市場。但是,在未來智能商業時代,市場的細分不再重要。

為什麼?因為未來市場細分的顆粒度會精準到一個人,所以今天我們經常會談到精準醫療、精準教育。

為什麼“精”和“準”成為下一個時代的主旋律?“精”代表市場細分的顆粒度,細分到每個人。“準”是整個服務的過程準確、準時。

因此,市場從大眾市場變成了人人市場,這是在過去很多時代難以想象的。

過去是把產品賣給你,而在下一個時代,產品本身的使用價值要遠遠超過交易價值,而且越使用越精準,整個價值的創造過程由前端延展到無界,延展到後端。

從商業模式角度講,過去企業為客戶創造價值,而今天所有價值的創造過程都是用戶跟企業共同創造價值,因為智能商業時代必須依賴個體的數據,而數據端的導入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價值的創造過程。

個體價值變成群體價值。所有單個冰箱連接起來,進入雲端,可以成為區域的綜合解決方案、能源解決方案、家庭消費解決方案。客戶關係從一次性的交易行為變成了永久的連接,你不再需要跟客戶重新建立關係,因為你的手環等所有東西都是永遠在線。

具有大格局、長遠的眼光的企業家才能造就偉大的企業!

三、進入無邊界時代

從整個行業來講,過去我們經常講行業的邊界這一概念,其實在今天這個時代已經變得越來越沒有意義了,因為在數據層面,行業邊界幾乎沒有特別清晰的界定。

在過去,所謂的行業邊界,有兩個非常重要的遊戲規則:一個是規模經濟,一個是範圍經濟。

規模經濟越大越重要,而今天一個人就是一個市場。過去的範圍經濟有協同效應,今天的範圍經濟在數據層面變成了數據經濟,而它的行業延展空間更大。

所以,今天新商業的“新”,不是簡單商業模式的“新”,而是在下一個時代,產品層面、客戶關係層面等都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因為這個變化的結果,行業突然間會走到戰略的拐點。在這個戰略拐點,對於很多行業來講,有的行業拐點來得早,有的來得晚。

數據化水平更高的行業,往往這個拐點會來得相對早一些,比如投資行業、金融行業。金融行業的數據一直非常完整,人工智能在金融行業會走得非常快。

所以,今天再看商業範式改變,所有行業在面對下一個時代的時候,改變的方向都差不多,只是早晚的問題,而這個拐點對企業的戰略挑戰是非常大的。因為是拐點,是一個新的時代,才有一個大企業的沒落與新創企業的開始。

四、定義未來,超越競爭

為什麼今天我們更應該定義未來,超越競爭?

其實行業最大的挑戰是,當你遊戲規則都是圍繞行業領先者走的時候,行業領先者也在面臨同樣的戰略拐點。

那意味著,今天的競爭確確實實不應該是模仿行業領先者。你以為你的對手是友商,其實你真正的競爭對手是這個時代,因為這個時代在改變,所有一切都在改變。

格局決定佈局,佈局決定結局。因為對未來的判斷不同,以至於企業的動作會不太一樣。

從這個觀點回到零售,我們認為今天的零售在經歷第四次革命。為什麼我沒有把互聯網當成零售革命的一個階段?因為互聯網本身是在為下一個零售革命創造基礎設施——數據、算力和算法,它只是一個階段性的東西。

具有大格局、長遠的眼光的企業家才能造就偉大的企業!

零售革命的背後是兩個驅動力:一個是消費的變化,一個是技術的變化。

在新的技術時代,所有的交易場景會變得無處不在。

早上起來,你看到很多新聞,這內容是不是一個交易平臺?在路上看到姑娘穿著非常漂亮的裙子,如果你拿著AR、VR功能的手機一拍,買同樣的衣服的交易馬上就完成。你會突然發現,今天要麼線上要麼線下的概念變得非常有實驗性,零售變得無處不在。

未來是一個無界的概念。零售中,人、貨、場的邊界會變得融合。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實質是“無界零售”,終極目標是以知人、知貨、知場為基礎,重構零售的成本、效率與體驗。

站在未來對行業終極做出判斷,這種認識方式跟過去不太一樣:你是站在現在看未來,還是站在未來看現在?是基於消費看零售,還是從產業看零售?

你會突然發現,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和判斷,決定了一個零售企業如何對未來做戰略部署。

預見未來,以終為始。因為對行業終極的預見非常清晰,所以“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用舊地圖找不到新大陸,當我們把所有視野放在終極的時候,你的判斷都會不同。競爭不是求同,而是求異,因為求異才能有創新,求同只會導致模仿。

所以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糟糕的時代。最好,是因為給所有企業帶來了同樣的機會;最糟,則是因為改變了過去所有的習慣和遊戲規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