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4 畫不夠的威海景

——2015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術委員會威海寫生創作活動側記(四)

◎記者 謝菁

8月2日下午,參加“尋源問道·印象威海”——2015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術委員會威海寫生創作活動的油畫名家們轉移至榮成市成山鎮河口村,這是此次寫生活動的最後一站。

進入河口村,一棟棟厚重淳樸的海草房吸引了油畫名家們的目光。除了海草房,河口村南高聳在薄霧中的群峰,也讓畫家們直歎絕美。

只見一棵棵青松從山底一直蔓延到半山腰,再向上就是大塊石頭;山腳下鑲嵌著一方如碧玉般的水庫,青山倒映在綠水中;登高北望,驕陽下的海面泛著波光、浪花追逐著沙灘,還有垂釣和游泳的人。極具威海特色的美麗河口村,讓畫家們迫不及待地開始新一輪的寫生創作。

一想到這是在威海寫生創作的最後一站,油畫家們更投入了。8月3日上午,他們返回威海半島美術館,為期10天的寫生創作活動圓滿結束。這12位知名油畫藝術家在威海共創作了160餘幅油畫作品,用手中的畫筆共同描繪了大美威海。

據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術委員會秘書長徐青峰介紹,在威海為期10天的寫生創作,各方面都讓他感到極為震撼。

“威海的大海、島嶼和松林,這些自然風光很美,還有特色海草房和漁船等豐富的膠東生活元素。更重要的是,我們感受到了威海老百姓對油畫欣賞和喜愛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和高度。”徐青峰說,威海具備創作油畫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

威海風景美不勝收,威海人民熱情真誠,這是參與此次寫生創作活動的油畫名家們的最大感受。“我們這次組織的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委會的12位畫家,是來自全國各省份的頂級油畫名家,他們年齡多在60歲左右,去過很多地方進行創作。但這次在威海,有本地美協人員、職業畫家、大學教授及大學生等報名當志願者,他們每天的工作是在現場搬運畫箱、擦畫筆,不管高溫天還是下雨天,他們都不說苦累,這讓我們大為感動,這也是以前沒有經歷過的。”徐青峰說,本地誌願者們代表了威海美術從業者對油畫事業的尊敬與喜愛。

“第一感覺是這裡真美,第二是威海人真熱情!”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委會副主任劉仁杰也如此讚歎。

“我們油畫藝委會一般活動多是開會和評畫,像這樣各地藝術家長時間聚集在一起畫上十天畫,對我來講意義非常大。在我們相互切磋的同時,我還對自身創作進行了審視,在面對大海、天空、松林與海草房時進行了深入思考。”劉仁杰說,他原本覺著風景和自己的理念相差很多,對寫生興趣不大,但這次面對威海美景,有種控制不住的喜愛。10天4站創作了很多幅自己滿意的作品。

油畫名家們在十天的創作中漸入佳境,跟隨服務的志願者們也是收穫頗多。

“油畫名家們對待藝術的嚴謹、認真態度,以及為人謙和、樸實,讓我極為震動,真的是提高了眼界!”威海市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陳文獻表示,此次活動是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

威海畫院畫家於向志表示,作為本土畫家,他下一步要多留意表現出威海的魅力所在,積極思考如何做好自身工作。

“真是畫不夠啊!我還要來!”這是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委會委員陳世寧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威海極富原生態味道的自然元素帶給他很多創作靈感。

“威海就像伯樂,我們要做畫油畫的駿馬。”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壁畫系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委會副主任孫景波如此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