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楊學山:智能時代的數字化轉型

尊敬的各位來賓、CIO班學員、朋友們,大家上午好!十分高興參加第四屆中國行業互聯網大會暨CIO班13週年年會。圍繞會議的主題“智能時代的數字化轉型”,談一些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參考,報告的內容包括四個部分:一是從時代被變遷的角度看智能時代和數字化轉型;二是從發展看數字化轉型;三是從落實看數字化轉型;四是從CIO看數字化轉型。

杨学山:智能时代的数字化转型

第一部分,從時代被變遷的角度看智能時代和數字化轉型。

智能時代和數字化轉型的概念本身決定了我們必須從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變遷了解時代的意義。智能時代,時代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新階段;數字化轉型,轉型是指發展的軌道變軌了,不是沿著軌道向前走而是變換軌道了。人類社會從後工業社會、後工業時代轉向智能時代,人類歷史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工業社會從工業社會的前期、中期、後期到後工業社會。時代變遷有兩個最重要的標誌:一是支撐社會的技術體系或生產體系,它的構成發生了變化;二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基礎資源發生了變化。

從技術的體系角度看,從工業社會的工業技術到信息革命的信息技術,到近十幾年在工業技術、信息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智能技術。第一它還在發展,第二正在融合而且在加速融合。例如CPS的概念,是以上三個技術構成的新技術體系的顯現。

從資源的角度看,工業社會主要是材料和能源,在材料和能源的基礎上形成了一系列的裝備、製造、工程、工藝等工業技術的發展。在信息技術起源後,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到現在的五六十年時間內,信息技術和工業技術從並行發展到融合發展。中國的兩化融合和深度融合是經典的工業技術和信息技術的融合,最初,材料、能源、信息三種資源共同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傳感技術、互聯網、物聯網的發展以及相應應用的深化,信息資源和數字資源在整個發展中是引領作用,下一步要進一步提升生產力和競爭力,信息資源的引領作用已經明顯發生變化。材料、能源、信息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三種基本資源,從理論的提出到現在CPS概念的提出並逐步形成,信息資源在三種資源中逐漸從從屬地位變成並行地位,在以後將變成引領的部分。

從以上兩個角度看,人類社會轉軌走向智能時代的結論是成立的。序幕已經拉開,但是正劇還沒有開演。無論目前處於何種狀態,轉型的序幕已經拉開,雖沒有成熟,類比而言可能處於18世紀的工業社會的狀態。對於不同領域、單位,做一個形象的比喻,在這樣的歷史進程中,從整體上看,有的在三江源,有的在虎跳峽,有的在黃河河套,有的已經走過了三峽、壺口瀑布。

從發展的狀態看,走過壺口瀑布和三峽大壩的只是極少的部分,而大部分都在中間位置,中國的好多領域在三江源剛剛起步,大幕已經拉開但是大戲還沒有上映的原因是:不只是發展的階段不同,重要的原因是技術上目前還未成熟,其核心部分不是網絡和處理技術,而是數據技術。數據技術未成熟是指對內容、含義的處理能力還沒有形成,不僅沒有形成,還沒有理論和技術路徑的支撐,所以是序幕剛剛拉開,正劇還沒有上演。正局

當我們用“走向智能時代”和“數字化轉型”兩個概念時,會發現這兩個概念是相同的。歷史發展是走向智能時代,而走向智能時代的主要實踐是數字化轉型。

第二部分,從發展角度看數字化轉型。

在數字化轉型的幾十年中,信息技術應用帶來了一系列進步和相應的實驗原型,並不是翻篇,而是幾十年發展的結果。我記得很清楚,在讀研究生的時候已經確定了工作單位,介入了國家信息相關方面的建設,是在歷程中走過來的。在1983年國務院集成電路和計算機領導小組辦公室確定的十項重大研究中,我們參與的只是十分之一。從過去到現在,有些央企的領域已經走過了三峽,例如電網的生產系統、電場的控制基本上已走過三峽,但對於所有的工程,從企業的CID、CIIM到ERP、集成的平臺,從政府的辦公自動化、決策系統等到目前單位部門在主流業務的領導下把所有東西整合起來,例如金穗、金財、工商都是如此發展的,數字化轉型是在過程中延續下來的,過去的發展是智能時代、智能化、數字化的根本。

不管是企業還是政府、事業單位,把它去掉,抽象出來後是兩部分,一是通過流程優化來達到質量和效率的提升;二是找替代人,不想做的事情便不做了。從最早期信息應用到今天用智能技術來改變行業、企業、政府管理事務,它的本質有兩點:第一是逐步替代人,第二是逐步使得流程優化。從最早期CID辦公自動化系統到目前的ERP都是這樣的角度,今天再往後走,數字化轉型到智能時代依然是這樣的方向和目的,只是替代人的數量越來越多,替代的工種越來越複雜並越來越多,流程的優化不斷地從局部到全局,從不徹底到徹底,當把替代人和流程優化走到極致時,智能時代才到來。通過這樣的發展過程,提醒我們一定要重視傳承和繼承,不要強調顛覆,強調顛覆是十分可怕的。尤其對於從業十幾年、幾十年該領域的領導,一定要強調繼承傳承,在原來的基礎上把好的留下,把新技術和實現方式加進來,一定不是拋棄和顛覆。

第三部分,從落實看數字化轉型。

對於落實數字化轉型,不同企業可能有不同的思路。落實是指在具體的企業、行業、機構中落實,需要抓住兩個關鍵:第一是發展的根本要求,替代人和流程優化是方向目標;第二是要了解政府、機構和企業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明確需要解決的問題和下一步的階段是什麼,把它們作為切入點和重點。最近在與企業交流的時候,我多次強調在同一個地方做同一個產品,在同樣的供應鏈和價值鏈的位置,它的數字化轉型路徑是不同的,當我們理解基本觀點後,落實數字化轉型便找到了基本的方法論,很抽象但是極其重要。

近幾個月,我去過兩家企業,一家企業是從最早的第一代機床,沒有任何數字,通過人操縱,這是2.0階段,要經過2.1、2.2……才能到達3.0階段,是不可能一步跨到的。首先他們在軸承上加了傳感器,調整機器運行狀態,使得設備利用能力提高了接近50%,使人數減少了將近40%,從2.0到2.1,當然他現在準備往後走,準備加5到10個傳感器,當加到10個傳感器時,做到了離散製造車間信息化的百分之六七十,這是在原來2.0的機床上,不是數控機床。另外一家企業車間比第一家企業大,是無人車間,但有一道工序買來的設備做不了,需要一百多人來完成這道工序,這家企業先要簡化它,我去看了以後,其實完全可以做到,一點不復雜。沒有做成的原因一是沒有現成的工具,二是隻能自己做。我建議他,把工人的操作落實下來,從中挑選最好的進行細化,然後再找恰當的人根據過程做自動化的設備和軟件,它的根本是在數字化,這可能是企業從2.9到3.0階段的重要一步。

數字化轉型不只需要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所有的工程都是走數字化轉型。工藝的改進、效率和質量的提升依靠的是數字。當數字化轉型真正落實到數據的時候,不管是政府機構還是企業,才有了踏踏實實的起點。不同企業的起點、要解決的問題是不相同的,但只要明確數據定義,便會有解決的辦法。

第四部分,從CIO看數字化轉型。

從歷史和發展的角度去看數字化轉型的時候,CIO是要有改變的,改變的是能力和角色。原來的角色是經典的技術專家,在機構中的地位是服務,技術專家服務是CIO原有的角色。到了數字化轉型後,CIO的能力發生轉變,在企業、政府機構等向前走的時候,有能力來指路,角色才能從技術和服務變成引領。我們必須改變觀念,不要認為引領、理解了發展的前景就是董事長、CEO或一把手,要知道董事長代表著資本,政府的主管來源於權力機構,當選CEO的原因是資本和權力機構看中了你,你能代表資本和權力,並不是你能知道向前走的路是什麼。CIO們從角色轉變中,技術和服務轉向對整體機構發展的理解和引領,並不是要走向董事長、CEO。當然,你可以走向董事長、CEO,它們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因為資本和權力認為你可以代表他,所以讓你來負責這個位置。CIO們要把自己的角色維持和提升,從上世紀末開始一直到現在,在不同發展的程度上,有些信息技術的主管的位置在下降,很多人擔心信息化普及了,我們沒事做了,確實有機構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改變這個局面必須經歷這兩個轉變。

總結來講,第一部分從時代發展的角度看智能時代和數字化轉型,我們需要有全局的視野,時代的發展改變著我們的境界、格局、視野,與其他人看問題的視野、境界、格局不同的原因是,我們真正把握著時代的發展趨勢。第二部分從發展角度看是要把握做事情的本質和規律,從發展的角度嚴格認真分析,才能把握住本質和規律。第三部分是從落實看數字化轉型,只有在具體的事情上才能展示我們的才能,你才能得到認可。以上是做好事情的基礎,但只是必要條件,絕不是充分條件。充分條件是你必須把握本質規律趨勢,根據具體的事情解決問題並創造價值,你才能得到認可。

時代對於我們是厚待的,因為你的崗位讓你走在時代前列,但不是自然而然便能向前走的。歷史的浪潮永遠是有的人隨著潮流發展前進,有的人被大浪淘沙埋沒掉,希望大家能夠成為一個永立潮頭的人、在變革和發展中繼續前行的人。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