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民國時期的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

我們的父親張強鄰1931年從南京中央大學體育系畢業後,被推薦進入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擔任體育教官,在職期間培養過許多優秀的空戰飛行員,他們抗戰中大多為國捐軀。我們根據父親生前講述並查閱史料撰寫了此文。

民國時期的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

張強鄰

確定中央航空學校校址

1927年國民政府在南京定都後,在強化武裝部隊的同時更需要建立一支能戰鬥的強大空軍,蔣介石深知在現代戰爭中不能缺少空軍的空中支援和打擊力量,加之日寇猖狂的對中國侵略野心已顯露,於是開始籌劃和著手建立一支自己能統領的空軍以及為空軍培養能勇敢戰鬥的飛行員學校。經過一番準備後,1928年11月在南京中央軍校成立了航空隊,張靜愚任隊長。航空隊學員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五、六期及軍官團畢業生作為基礎,飛機由海內外華僑籌資向德國購買了34架,後又向英國購買一批摩斯教練機,以適應航空隊的擴大和發展,由於華僑高漲愛國胸懷慷慨解囊熱情捐助,給予初建的航空隊物質上極大的幫助和支持,顯示出全國同胞團結一致的強烈愛國熱忱。

1929年6月將一、二兩批學員分成兩個班作為空軍人選,以後又改名為航空班,隸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航空班成立後下設立各職能機構:飛行組、學課組、機械組、顧問組、學員隊、實習工廠等。黃秉衡為班主任,毛邦初為飛行組組長,並請德國人福克斯、羅賓斯等為顧問,飛行教官大都出自當時全國的南苑航校、東北航校、保定航校、雲南航校。地點設在南京明故宮機場側面的覆成橋原工業學校,至1931年航空班畢業,原有學員100餘人只留下83人,都分配于軍政部航空署下屬的七個航空隊中見習,並作為隊中的骨幹,在此已打下的基礎上就能夠得到順利發展。

1930年蔣介石派毛邦初赴日本考察,毛回國後蔣要他在杭州、南昌、洛陽選擇建立航校的地點,經多方面的分析和考慮,決定選擇靠近蔣介石浙江寧波家鄉的杭州臨平附近的筧橋建立中央航空學校校址。筧橋處在滬杭鐵路線上,交通十分方便,又離中外聞名遐邇風景秀麗的杭州西湖不遠,後勤供應充足,在電信不甚發達的情況下,對航校也比較易於掌握控制和聯繫。

民國時期的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

民國時筧橋中央航校老照片

1931年春,在筧橋原浙江農業學校及蠶桑學校地址上大興土木,改造原軍營,修建幾排平房,擴建筧橋機場,成立軍政部(中央)航空學校,將南京航空班空勤、地勤及設備全部搬遷到杭州筧橋,聘請美國顧問的同時還向美國購買一批當時比較先進的弗力提、道格拉斯、可塞型號的飛機(當時在世界上比較先進的機型)。1932年9月1日筧橋中央航空學校誕生。蔣介石極為重視空軍建設,隨著日寇侵佔東三省,決心在空中抗擊日寇侵略野心,因此他親自兼任校長,派毛邦初為副校長,負具體責任,並選擇一批工作能力強、專業水平高任航校各部門教官,決心培養一支英勇善戰能抗擊日寇的空軍隊伍。1932年高志航奉命前往航空委員會報到,任飛行教官,後擔任驅逐機四大隊大隊長。此時期的中央航校發展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各類施教人員配齊,教育設施完善,人員也增加到300餘人,又增設不少的輔教機構。如校長辦公廳主任蔣堅忍,飛行科科長曹文炳,教授科科長孫琰,機械組組長郭力三,電訊技術組組長尤家章,氣象組組長鬍信,體育組組長金兆均等。

軍人出身的蔣介石不抽菸不喝酒,注重軍人軍風紀,因之他要求航校的在職軍人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航校空地勤人員統一著裝,配有武裝帶,戎裝穿著十分帥氣,夏季為白色帆布軍裝,無論天氣再熱,汗流浹背,頸上風紀扣必須扣住。訓話時腰間配有中正短劍的航校軍官手戴白手套,筆挺站立,眼光目視他,不準遊移。從目前有關筧橋中央航校的史料老照片上都可清楚看到這些服裝整潔的空軍軍官軍容軍紀面貌。

抗戰中,航空子弟學校在陳鴻韜校長帶領下遷往四川成都,子弟校為以後空軍培養了不少接班人。航校成立後招收的第一批飛行學員,大都來自中央軍校八、九兩期學生和全國高中生中遴選,這些人文化程度高些,理解飛行原理和接受飛行科目訓練能力也較強。在加強空軍建設的同時,又在筧橋機場新建兩座飛機棚及氣象臺、修理工廠。

嚴格培養飛行員

此外,必須提及到的是,航校當時培養新飛行員十分嚴格。在中央航校內新建一個標準游泳池,水質清澈,還設有跳板,利於飛行員的體格鍛鍊。夏季熱天空地勤人員都樂意參加泳池運動,空軍隊的體育比賽成績總是名列前茅,許多優秀飛行員也都是非常優秀的運動員,在足球、網球、籃球等運動方面非常出色。

民國時期的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

杭州筧橋中央航校學員

航校聘請了以裘偉德上校為首的美國顧問團10餘人,其中以H·T羅立德為首的飛行教官有10人,飛機機械顧問兩人等,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培養訓練中國飛行教官。美國顧問團還根據美國標準,在航校與全國空軍部隊內的飛行員裡,進行體檢和飛行考評後,選定10箇中國飛行教官,其中有高志航、劉超然、王天祥、陳棲霞、崔滄石、石友信、王叔銘等。在筧橋中央航校的教官及培養的飛行員在抗戰中沒有犧牲的以後都成為空軍骨幹,級別都是在少將以上,到臺灣後成為臺灣空軍領導層,撤到臺灣後他們中的一些人還撰寫過回憶錄,真實地介紹中央航校及抗戰中的空軍事蹟,作為難得的珍貴史料保存下來。

在飛行訓練中,過去飛行員來自多方面,因此多樣,其中有日本、歐洲的訓練方法,此時的訓練方法完全採用美國的訓練和飛行技術標準的一套方法,以每5—6人為一組,由中美飛行教官各負責一組,訓練一定時間後,由美國總教官進行考評,不合格者即被淘汰。所使用的飛機及器材也全部是美國的。航校招收18至22歲以下,身體條件適應飛行的高中畢業生或大學生。對入伍生的體格要求十分嚴格,據史料記載,許多成為驅逐機飛行員的入伍生不少從燕京、清華、聖約翰等名校出來,文化素質及品行素質都很高。特別是愛國熱忱高昂,忠於國家,抗戰中大多為國捐軀。據統計資料,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期應試者達一萬餘人,經過體格及文化考試篩選後,及格者僅400人,佔總應試者的4%。錄取後的學員先行入伍,進行為期一年的陸軍基本訓練,通常在杭州大營盤(現浙江省立體育場、浙江日報社一帶)至松木場、跑馬場一帶進行野外體能鍛鍊。

體能訓練極為嚴格,對飛行員的要求十分高,必須達到體能訓練要求,完全從實戰出發,強化空戰意識,在鬥志上要完全壓倒倭寇。這項訓練由體育教官張強鄰擔任,訓練結束後轉入航校本部,進行飛行訓練,安排十分緊密,每日半天飛行,半天理論學習,學習的理論課程有:飛行原理學(包括空氣動力學和飛行原理)、飛機發動機學、飛機構造學、航行學、空軍戰術、無線電通訊、英文、體育以及發動機學的工廠實習。

飛行學員的訓練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階段,三個階段的要求非常明確,大致以飛行時間60小時為一個階段。初級是飛行中的基本訓練,中級是技術訓練,高級是戰鬥技術訓練,並分為轟炸、驅逐、偵察三組戰鬥技術訓練。轟炸組使用的是道格拉斯型號轟炸機,驅逐組使用的是霍克(或塞克)型號飛機,偵察組使用的是可塞型號的飛機。飛行學員在飛行訓練中淘汰率很高,幾乎佔每期學員的三分之一,被淘汰的學員轉入飛機機關槍槍手、偵察員、攝影員、無線電員或地勤機械科。政治訓練處抓學員平時的政治教育。培養的航校驅逐機飛行員從不畏懼日寇,激戰空中,血戰到底,以大無畏的氣概壓制日寇的侵略氣焰。

航校迅速發展

航校成立後,關係到今後晉升的資歷,因此為誰是航校第一期畢業生爭執不休,後由蔣介石裁定,由航空班畢業生為中央航校第一期畢業生,航校成立後所招收的第一批學員為第二期。

航校的迅速發展,1932、1933年已有450餘人的飛行、地勤保障隊伍,為鼓舞軍心、激發士氣,創作了航校校歌:“得遂凌雲願,空際任迴旋;報國懷壯志,正好乘風飛去。長空萬里,復我舊河山。努力!努力!莫偷閒苟安,民族興亡責任待吾肩。須具有犧牲精神,並展雙翼一沖天。”這首校歌對飛行員起了極大的激勵。為鼓勵有志青年積極加入空軍,作好親屬工作,航校第二期學員畢業時,還舉行盛大的“懇親會”,凡是學員家長不論路途遠近,甚至海外華僑,邀請來杭州,路費及食宿全部由航校解決,蔣介石和宋美齡親自參加,並發表講話說:“你們畢業出去以後,要忠勇為國,即使陣亡犧牲,你們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你們的子女就是我的子女,我會給你們負責的!”“懇親會”結束後,蔣介石還贈送各家長杭州名產“都錦生”絲綢緞一匹和許多土特產。

民國時期的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

民國時期飛行員拍攝的筧橋機場

1935年,蔣介石親自參加了筧橋中央航校第四屆畢業生典禮,選送第四屆畢業生中優秀生赴美留學深造。因此有不少有志知識青年積極報考中央航校,特別是國內一些名校大學畢業或在讀大學生踴躍報名參加空軍。

改名為中央空軍軍官學校

1934至1935年在筧橋和美國合資建立了“杭州飛機制造廠”,名為飛機制造廠,實際只是飛機裝配,所有材料、結構件、發動機、機翼、機身、槍械、成品、半成品等都由美國提供,製造廠只是按美國提供的圖紙來料加工與裝配,裝配後的飛機經美國飛行規範試飛合格後,提供給航校和空軍。加之,蔣介石又收買改編了陳濟棠的空軍,當時有飛機4500架左右。1933年為了提高空軍在各軍種兵種中的地位,提出一些優厚條件,制定空軍新的官價和級別,分為普通軍官和飛行軍官月薪,飛行軍官月薪幾乎是普通軍官的1.5至2倍。當時空軍中只有周至柔與毛邦初兩個少將,航空委員會改組後,由宋美齡任秘書長,授予“空軍中將”銜。

1935年周至柔以十八軍副軍長身份,從歐洲考察航空回國,由陳誠推薦,被正式任命為中央航空學校校長。蔣介石重視有生力量的培養,特別是軍事教育系統,兼任全國各軍事院校總校長,他認為空軍已壯大,在陸軍方面已有陸軍軍官學校,在空軍方面必須要有空軍軍官學校,成為軍隊培養人才專門學校。故令筧橋中央航空學校改名為中央空軍軍官學校。此時毛邦初被派往出國考察,蔣堅忍為學校副校長(兼校長辦公廳主任和政訓處處長)。

隨著空軍的發展,航校從第五期起擴大了招收飛行學員的計劃,除在南昌開辦過一期飛行訓練班外,1935年5月還在洛陽建立了分校,1936年在廣州建立了分校。

民國時期的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

“八•一四”空戰中的中國空軍編隊

1936年周至柔由航校校長升為航空委員會主任,少將軍銜。宋美齡為航委會秘書長中將軍銜,由黃光銳繼任航校校長。時隔僅僅半年,又調陳慶雲繼任。1937年航校遷離筧橋,黃光銳在著名的“八·一四”空戰中擔任杭州地區空軍指揮官。

在1937年爆發的盧溝橋事變前,蔣介石曾在筧橋中央航校召集空軍飛行人員講話,他說道:“一旦對敵作戰,務抱犧牲精神,要有必死決心,不要顧慮家庭父母妻子。如果光榮成仁,我會負責贍養!”並規定空戰獎勵制度,規定“擊落敵機一架,獎勵一萬元;炸沉敵軍艦一艘,獎勵三萬元;本人作戰陣亡,撫卹一萬元,”激勵空軍誓死捍衛國家領土不受侵犯。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爆發,日寇不斷炸轟炸杭州及其周邊地區,嚴重威脅筧橋空軍基地。筧橋中央空軍軍官學校決定遷移,根據戰局需要,航空委員會決定在接受高級飛行訓練的師生中,編建一個轟炸中隊和一個偵察中隊,高級教練機全部留下用於協防上海保衛戰。一些飛行教官及學員駕其他教練機遷移,學校學員和軍官以及工廠設備、器材、裝備、人員等全部乘火車遷往廣西柳州。到柳州後,無法開展正常的訓練和工作,日寇不斷空襲,學校再一次向雲南昆明巫家壩轉移,最後以昆明王家壩機場及機場的全部營房,作為訓練基地和學校用房,從此筧橋中央空軍軍官學校改名為昆明中央空軍軍官學校。

抗戰中為了抗擊日寇的空中侵犯,保衛國家神聖領空不受日寇侵擾,國民政府在蘭州等數處成立航委會空軍總站,為了保密均採用代號,蘭州是其中最主要空軍基地,並在蘭州接收蘇聯援華飛機依—15、依—16型及裝備和蘇聯空軍志願人員,高志航等許多從航校出來的優秀飛行員也前往參加訓練接收蘇聯新型驅逐機。

抗戰中,中國空軍共出動飛機21000多架次,擊落日寇飛機599架,炸燬627架,擊沉擊傷敵船艦8013艘,共損失飛機2468架,為國捐軀的飛行員、地勤6164人,為了紀念他們為國獻身精神和抗戰中的功勳,在南京中山陵的靈谷寺建立了空軍紀念堂。(張鵬程 張鵬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