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17歲混血兒嫁37歲山東丈夫,80多年沒回俄羅斯,以後想葬在中國


國力強盛,促成了越來越多的跨國婚姻。俄羅斯、烏克蘭、緬甸、越南、包括歐美等國姑娘嫁入中國已經算不上什麼稀奇事。但是在上世紀,跨國結婚卻不多,然而在山東淄博就有一位90多歲中俄混血兒老人,嫁到中國並至今在中國生活。她或許是在中國生活時間最長的俄羅斯人。老人名叫劉墨蘭。

外出的劉墨蘭老人正穿過一條巷子,偶遇的鄉鄰正親熱的向老人打招呼。你從老人的身上再看不出任何異國風情來。花棉襖、毛線帽、黃絲巾,穿著與中國農村老太太沒有什麼區別,只是老人家高高的鼻樑、藍色的眼睛才有異國之風.

圖為老人的家,山東淄博市張店區南定鎮漫泗河村,平房一間,牆壁上貼著的“福”字很有年代感,在歲月的侵蝕下已經褪色泛白。家門口的小院裡堆放著零零散散的雜物。

老人是中俄混血兒,她的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俄羅斯人。老人的父親年輕那會兒在俄羅斯做小生意。母親麗達對這個勤勞樸實的中國小夥一見傾心。父母結婚後,在俄羅斯沃洛格達生下了一兒一女。劉墨蘭是妹妹。

7歲時,劉墨蘭從俄羅斯來到新疆伊犁。17歲那年,認識並嫁給了37歲的山東漢子劉春書。此後數年,她隨丈夫輾轉於中國各地。後來與丈夫定居山東老家淄博,此後一直在淄博農村生活,她來中國80多年的時間裡再也沒回過俄羅斯。老人手裡沒留下一張親人的照片,已經記不清父母的模樣。她在農村過著普通的農村人生活。圖中的老人正在給院子前面的小菜園澆水。


劉春書既是老人的丈夫,也是她的老師,丈夫曾在家裡手把手教她認字寫字。後來,丈夫患病致半身不遂,老人不離不棄照顧了他15年。為了給丈夫解悶,老人還曾用幹苦力攢下的330元錢給老伴買了黑白電視。為增加收入,當時快60歲的她四處找活,砸石頭、縫衣服、甚至推雞糞。老人和丈夫從來沒有吵過架,兩人都彼此珍惜,遺憾的是在1989年,丈夫離開了人世。

老人未曾生育,收養了一兒一女,前些年,女兒、女婿和兒子也相繼去世。老人用了很長一段時間才走出悲傷。老人說現在凡事都看淡了也想開了,“不如多幹點活,好好替他們活著”。如今老人與兒媳共同生活,安享晚年。圖為老人在拌雞飼料。

在鄉親眼中,老人勤快、樂觀、開朗。曾有村民問她長壽的秘訣,老人答覆了六個字:“愛幹活,不生氣!”也許正因為這6字長壽秘訣,老人才能在90多歲的年紀還有如此硬朗的身子骨。除了幹活,老人還喜歡唱歌,很多中國民歌老人張口就來。圖為社會各界來看望老人的場景。


老人在中國生活了80多年沒有回過俄羅斯,她已經完全融入到了中國人的生活習慣中,老人說自己就是中國人。當地的區、鎮、村每年都會給老人發放生活補助金。鄉親們問老人,是否回俄羅斯的家,老人說不回去了,以後百年了,她要和丈夫一起葬在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