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那些年我們玩過的《暴力摩托》,我們不是在賽車只是找個地方打架

世紀之交剛過,國內的網吧行業開始興起,一大批的網吧如同雨後春筍般開遍了大街小巷,伴隨著網吧的興起,網遊自然而然也就成為了許多年輕人休閒娛樂的時尚選擇。

那些年我們玩過的《暴力摩托》,我們不是在賽車只是找個地方打架

《傳奇》就是當時絕對的熱門

但是要很清楚的一點是,在那個撥號上網的年代,網絡速度那叫一個差勁!

無論進入什麼遊戲,都很容易出現在登錄界面卡得動彈不得的情況,而且這個時間一般都不會短,怎麼去解決這種看上去相當浪費網費的碎片時間呢?答案就在網吧裡的單機遊戲菜單。

那些年我們玩過的《暴力摩托》,我們不是在賽車只是找個地方打架

單機休閒遊戲

要知道在世紀初,幾乎所有的單機遊戲大作都不會選擇PC作為發售平臺,理由十分簡單。因為那個年代的PC的遊戲性能是遠遠遜於遊戲主機的,所以我們能在PC端玩到的單機遊戲,基本上都是比較粗糙的休閒小遊戲。

這類遊戲特點鮮明,簡單上手快,玩個幾分鐘就可以扔下繼續刷怪,實在是對付碎片時間的絕佳甜點,而今天我們要聊的《暴力摩托》,就是這些甜品中的絕對翹楚。

那些年我們玩過的《暴力摩托》,我們不是在賽車只是找個地方打架

暴力摩托場景

《暴力摩托》的開發商是大名鼎鼎的EA,那個時候EA的中文名字還叫做“電子藝界”,蠻有時尚氣息,相信很多的朋友是在2000年左右的網吧甚至是學校的微機室裡第一次玩到的。但是實際上這款遊戲早在1996年已經發售,英文名稱《ROAD RUSH》,可以翻譯成公路機車,公路飆車之類的。但是事實上,《暴力摩托》這個翻譯還真是相當的到位。

那些年我們玩過的《暴力摩托》,我們不是在賽車只是找個地方打架

暴力才是核心

相比同時期登陸PC的另外一款EA大作《極品飛車》初代的寫實競速風格相比,《暴力摩托》很明顯更加偏重於休閒,遊戲的結果雖然還是老套的競速規則,但是隻要你使用過暴力,那你一定會爽得停不下來,名次什麼的根本就不在乎那個。

但是話說回來,其實暴力摩托還是個系列遊戲,前前後後涉及主機、掌機、PC等多個平臺,就咱們玩到的PC版暴力摩托實際上還是世嘉MD1991年初代《暴力摩托》的移植版本,而且在PC上,真的只有這麼一代。

那些年我們玩過的《暴力摩托》,我們不是在賽車只是找個地方打架

還記得這傻13的翻譯嗎

想當初一定有很多人和我一樣,把暴力摩托當作一個純正的休閒遊戲來玩的,開遊戲隨便選人,然後選第一個城鎮公路的賽道,進去看見人就是一頓拳打腳踢鬧騰兩下就不玩了,但是實際上等有時間深入體驗之後,才發現這遊戲其實還是蠻有深度的。

那些年我們玩過的《暴力摩托》,我們不是在賽車只是找個地方打架

買賣系統

當然這個所謂的深度肯定不止是像這種買賣車的簡單系統,而真正的趣味體現在人物和NPC上,肯定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其實這個遊戲還是有劇情的!每個NPC的性格特點不同,人物屬性的側重點更是差異很大。

那些年我們玩過的《暴力摩托》,我們不是在賽車只是找個地方打架

合影海報

在美式塗鴉漫畫的繪製下,他們一個個都稱得上是五官扭曲凶神惡煞基本都像是嗑了藥一樣,一眼看過去就沒見著正常人感覺個個都不好惹,閒話少說,咱們隨便聊幾個。

那些年我們玩過的《暴力摩托》,我們不是在賽車只是找個地方打架

莊臣

莊臣在遊戲中的表現就像他的字面描述一樣,非常的暴力而且不怕死,遊戲中紅白相間的車手服就是他,幾乎是人氣最高的角色,理由很明顯,因為他的攻擊力非常可怕,手上那根鋼棍幾棍就能輕易的將對手的體力條瞬間敲空摔落車下,堪稱是這部遊戲中的門面角色,但是同時劣勢也明顯,他的車技相當的差勁,很容易就輸掉比賽,畢竟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打人身上了。

那些年我們玩過的《暴力摩托》,我們不是在賽車只是找個地方打架

傑弗森

傑弗森和莊臣是一路貨色,標準的黑人愣頭青,在遊戲當中甚至連武器都不帶,直接用拳頭,威力甚至不比莊臣的低,所幸的是,如果NPC選用傑弗森的話,那麼他的攻擊慾望並不高,所以可以的話,就離他遠一點。

那些年我們玩過的《暴力摩托》,我們不是在賽車只是找個地方打架

塞麗娜

綽號“瘋狗”的塞麗娜是遊戲中最獨特的存在,他揍人傷害低,抗擊打還差,卻有著遊戲中幾乎最好的駕駛技術,如果NPC用的塞麗娜,那基本十有八九都是她在領跑。

那些年我們玩過的《暴力摩托》,我們不是在賽車只是找個地方打架

戴維

戴維那更是奇葩,遊戲裡幾乎就找不到任何的優點,手上那條看上去很長很有力的剛索砸人根本就不疼,速度還不快,實在是麻瓜一個,但是要提到賽場之外,這位老兄那可絕對是人緣最好的哪一個。

那些年我們玩過的《暴力摩托》,我們不是在賽車只是找個地方打架

賽後宣言

什麼?這種無腦亂打的遊戲還有劇情!沒錯,而且劇情就出現在每場遊戲開始的那些對白當中,他們就像一群在酒吧集會的不良青年,白天打打殺殺,晚上喝酒吹牛,互相之間的好感度全屏在對話當中的表現,而且這些表現會完完全全的表現在第二天的比賽當中,你和我關係好,明天的比賽誰動你我動誰,但是如果你惹毛了我,那就賽場上見吧!

那些年我們玩過的《暴力摩托》,我們不是在賽車只是找個地方打架

其實很多人在說起暴力摩托的時候腦海中並沒有關於這些對話的印象,這不奇怪,因為這款遊戲由於漢化的人不同,遊戲的文字內容和漢化的文本甚至是名字都完全不同,所以有一些偷懶的就直接將過場動畫刪除就不足為奇了,值得一提的是,但凡以年份命名的暴力摩托並不一定全部都是原版的暴力摩托。

說道這款遊戲不禁就讓我想起了之前的那些新聞,什麼因為某青少年因為模仿遊戲中的暴力行為所導致的遊戲被封殺之類的消息比比皆是,仔細想想誰不是玩著暴力遊戲長大的呢?隨著我們那些玩著《暴力摩托》長大的玩家,有多少會去刻意模仿裡面的暴力動作嗎?

所以說,孩子因為暴力遊戲導致的心智缺失,責任,不應該在遊戲的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