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有房收租就可以過得無憂無慮?!番禺村民有話說……

1988年8月28日,洛溪大橋正式通車,成為當時番禺連通廣州的唯一一條大橋。

有房收租就可以過得無憂無慮?!番禺村民有話說……

有了橋,有了發展的基礎,同時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洛溪大橋周邊也緊跟著時代大潮往前推進,曾經遍地的農田變成一座座高樓,爛泥小路變成柏油大馬路,城市日新月異。

三十年來,有人離開,有人留下,三十年前,沒有多少人能預想到今天的變化,三十年後,人們甚至來不及驚歎,新老番禺人便不得不跟著時代的步伐往前走,在這片熱土上,繼續尋求著各自嚮往的生活老洛浦人:

半夜出廣州做買賣,艱難維持生計

“以前從市橋到廣州,需先到大石渡口,再到洛溪渡口,等半天的輪渡才能過去,在廣州辦完事回來天都黑了,後來1984年大石大橋通車,洛溪大橋還沒建好,番禺的車去廣州,要排三個鐘頭過洛溪渡口,車隊直接排到廈滘去了,回來又要排三個鐘頭,”原洛溪村書記郭志明坐在凳子上,講述起洛溪大橋還沒建成前,人們出廣州的場景。

郭志明從上世紀70年代進入洛溪村委會工作,從1994年開始擔任洛溪村委書記,一直到2008年退休,在過去三十年,他參與、見證了洛溪大橋通車及周邊發展。

有房收租就可以過得無憂無慮?!番禺村民有話說……

洛溪村位於番禺北端,與廣州市海珠區隔河相望,洛溪大橋在番禺這端的延伸部分主要位於洛溪村內。

在沒通車前,一切都還沒發展起來,那時的人們即使努力幹活,也只能勉強填飽肚子,郭志明回憶道,“上世紀70年代,每個人都有點自留地,我就和幾個朋友合夥,半夜劃小船去廣州兜售馬蹄這些自種的農產品,然後趕在天亮前回來,繼續去上班,一連賣個十天八天,可以賺幾百塊,一年到頭,就賣年底這一次,那時很艱苦,就靠這個補貼家用”。隨著發展,這些已成為塵封往事,特別是近十年,周邊的發展讓郭志明深有感觸。

有房收租就可以過得無憂無慮?!番禺村民有話說……

“如果每家有一棟房子,4層樓,100多個方,那一個月大概有1萬的房租收入”,郭志明掰著手指算了起來。據悉,洛溪村戶籍人口2000多人,登記的來穗人口約5000多人,收租成為了大部分村民收入的一部分。

隨著村民收入增加,村集體收入也上漲了,最讓郭志明欣慰的是,過去這些年,村委會補貼支持了很多考上大學的本村學生。他認為經濟上去了,就要改善孩子的教育,他們這一代吃了學問的虧,希望下一代會有更好的教育。

變有錢了?村民重新計了一筆數

洛溪村民盧叔,洛溪大橋通車前後,在洛溪渡口開過七八年的船,如今退休在家,和大多數村民一樣,也有自建房在出租。

據盧叔介紹,隨著農田逐漸變少,村民開始建房收租也是近這十年的事。盧叔家在前幾年才開始騰出2間房來出租,由於位置較偏,離地跌較遠,房間格局不好,沒有廁所沒有廚房,一間只租150-200元。直到去年,才重新建設,有十一間房,每一間配有空調和熱水器,租金約400-600元。盧叔說,“就算全部租完,一個月收五六千,就是多個人打工而已。”

有房收租就可以過得無憂無慮?!番禺村民有話說……

如今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也成為了很多外來人的房東,在很多人眼裡,本地村民個個都“很有錢”。對此,村民郭先生苦笑道,“他們覺得村民就是不用工作,純靠收租,就能生活得很滋潤,其實收租並不能完全維持所有的生活,家裡的開支、子女的讀書,這些靠收租是不夠的,我們村大多數年輕人還是要出去打工的。”

在一旁的盧叔也說道,家裡新建房子的錢部分是兒子打工的收入,部分找人借的,很少人是湊夠錢才建(房)的,現在的物價升得比攢的錢還快,所以收了房租還得還債。

有房收租就可以過得無憂無慮?!番禺村民有話說……

隨著城市的發展,周邊已被高樓大廈包圍,村子反而顯得矮小破舊。在郭先生眼中,洛溪村建村歷史比較短,文化底蘊不夠深厚,加上這些年的發展,洛溪村已經不太像個農村。“現在主要就是端午扒龍舟和清明祭祖這個兩個節比較熱鬧,以前過年過節都是互相拜訪、年尾炸煎堆,這些年來,村裡的傳統文化已經淡了很多……”盧叔說道。

目前,洛溪村也被列入番禺舊村改造,對於日後的生活,村民們有喜有憂。郭先生說出了他的擔憂,“舊改對老一輩可能更好,對下一代未必是好事,我們這一代連下一代的資源都抓住了,以後留給他們,要是不生性拿去賭、拿去吃,家產很快就沒了。”

有房收租就可以過得無憂無慮?!番禺村民有話說……

年底包餃子,業主們堅持了十五年

“那時番禺的易發商城,全國有名,相機、收音機等各種電器只有這裡有,全國各地的人都跑這邊來買,那時候的人們腰裡揣著大包小包的錢,排隊上洛溪大橋,這邊還是一片田地,滿地都是灰塵”,曾伯興致勃勃回憶起多年前過橋的場景。

曾伯現年83歲,來自貴州,上世紀70年代就來過廣州,改革開放後,曾伯開始做外貿生意,往來於廣州出差,後在廣州定居,現居住在洛溪大橋不遠處的廣州奧林匹克花園。

有房收租就可以過得無憂無慮?!番禺村民有話說……

本來曾伯已定居在廣州珠島,後來女兒選擇在廣奧小區買房,於是曾伯也搬過來居住。

說起當時選擇這裡的原因,曾伯介紹道,“當時我們覺得這邊的環境比較好,潛力也較大。”廣奧小區於1999年建成,曾伯是第二期業主,從一開始的不熟悉到逐漸融入,在這裡發生了不少暖心的故事。

有房收租就可以過得無憂無慮?!番禺村民有話說……

小區建立前幾年,業主和物業的溝通並不是很好,經過調解,雙方互相諒解,小區也變得很和諧。當時很多保安過年不回家,留下來守護小區的安全,這讓大家很感動,於是曾伯就和孫阿姨、蘭阿姨等其他業主發起包餃子,為過年留守小區的保安、清潔工、綠化、物業等值班人員送上一份溫暖。

那時候都是業主自發的,買麵粉、買蔥,幾個東北老太帶上擀麵杖,自己擀自己包,然後給他們送過去,一堅持就是十五年,現在老人腿腳不便需搬東西,打個電話,保安就來幫你,曾經有個業主被偷了,保安發現後站在樓頂守了一夜,最後還真將小偷抓到了。

曾伯笑著細數曾經發生在小區裡的有愛故事。

有房收租就可以過得無憂無慮?!番禺村民有話說……

有房收租就可以過得無憂無慮?!番禺村民有話說……

因為年紀大腿腳不便,前幾年,曾伯賣掉了珠島的房子,重新在廣奧小區買了有電梯的房子。曾伯就是喜歡這邊的生活環境,很熱心參與小區的事務,也關心著周邊的發展。最近曾伯就希望地鐵洛溪站a出口還未建設的一邊,能儘早裝上電梯,造福周邊居民。

“他說,“我還是把自己當成這裡的主人來看待,該反映的問題就反映,你要是不聞不問,最後搞壞了,你自己也不舒服。”這些年來,像曾伯這樣選擇在這邊定居的外來人越來越多,並逐漸成為了新洛浦人。”

兩張照片,感受番禺三十年變遷

最近朋友圈有兩組對比圖火起來了,被很多洛浦人反覆使用,而這組照片的誕生,源於一次偶然。

80後劉文湧無意間在網上看到兩張90年代的圖,那一刻,他找來懂航拍的朋友,在同個角度拍下現在的畫面。其中一張圖,畫面中是正在建設的麗江花園,而周邊還全是農田;另一張圖,是在一片綠綠蔥蔥的農田中蜿蜒伸向廣州的洛溪大橋。

有房收租就可以過得無憂無慮?!番禺村民有話說……

有房收租就可以過得無憂無慮?!番禺村民有話說……

當時是很偶然在網上看到這些圖片,其實我很感觸,就想起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剛和父母、哥哥姐姐從潮汕過來,就是經過洛溪大橋,在橋上看到下面這一片,還是比較荒蕪的,橋底就是垃圾堆,看到這張圖片就覺得這片土地在成長,我也是在成長,也感受到了這個洛浦的變化。劉文湧感慨道。

那時,他隨著父母離開家鄉,來這裡紮根,他在這裡讀書,畢業後在這裡工作,所有成長的記憶都在這片土地上。

那時劉文湧的父母在洛溪新城開了家賣廚房用具的檔口,檔口並不大,只能隔出一個小閣樓,擺上一張床,一家人的衣食住行都在那裡。但這些對於孩提時的劉文湧,已經很滿足了,這是留在劉文湧腦海裡的童年畫面。而那片垃圾堆,劉文湧看著它慢慢被一片片高樓所取代。如今,他和父母、哥哥姐姐都在周邊定居了下來。

有房收租就可以過得無憂無慮?!番禺村民有話說……

8月初,他在朋友圈裡寫下了長長一段話,到這個月底,剛好是他入職洛浦街道辦10年,也是他工作的第十年。

“他說:“我還蠻喜歡現在的崗位,這些年經歷過創建國家文明城市、08年奧運會、亞運會,城市管理、城市建設都要跟上,當時我們積極參與到各種城市服務中,例如發動了社區參與亞運活動,發動志願者加入到保護環境中來,我覺得實際為社區街坊、為洛浦做一些實際的工作,這裡是我成長的地方,這也算是一種報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