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玉米油、花生油、茶仔油、肥豬肉油,四種裡哪種對人體最有益?

啟仁6


食用油,是人們烹調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質之一,不但可以增加菜品的口感,更可為人體提供部分營養成分。但是,現如今市面上銷售的食用油越來越多,讓很多民眾為油的選擇產生了疑惑,這些常見的食用油,如玉米油、花生油、茶籽油、肥豬肉油等, 究竟哪一種對人體最有益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問題。

玉米油

玉米油,又稱玉米胚芽油、粟米油,是從玉米的胚芽中榨出的油。玉米胚芽油是一種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類。玉米油與其他油脂相比,亞油酸含量較高,且飽和脂肪酸含量較低,有助於降低人體的血清膽固醇。需要注意的是,因為玉米油比較不耐熱,所以更適合用於輕炒、燉煮或製作成沙拉醬、色拉油使用。玉米油與其他種類的同樣劑量的油相比,會顯的沒有“油味”,也就是說吃玉米油時必需增加油量,才能讓人感覺到油香的口感,往往使人在無形中增加了油的攝入量。

花生油

花生油,又名落花生油,是由花生經過壓榨而產生的油,有濃厚的香味。花生油中不飽和脂肪酸佔到了80%以上,其中,單不飽和脂肪酸約佔41%,多不飽和脂肪三約佔38.4%。

花生油中還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如甾醇、麥胚酚、磷脂、維生素E、膽鹼等。經常食用花生油,不但可以防止皮膚皺裂老化、保護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還有助於預防動脈硬化和冠心病。而花生油中的膽鹼,還具有改善人腦記憶力,延緩腦功能衰退的功效。

茶籽油

茶籽油,又名茶油、茶樹油、山茶油等,是從山茶科油茶樹的種子提取獲得的。茶籽油中含有大量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大約超過了80%,而亞油酸等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也超過了10%。更重要的是,茶籽油不但與橄欖油一樣,含有較為豐富的維生素E、維生素D、維生素K、胡蘿蔔素、角鯊烯等生理活性成分,還含有橄欖油中所沒有的茶多酚和山茶苷。所以說,茶籽油具有良好的調節血脂和提高人體免疫力的功效。又因為茶籽油耐儲存、耐高溫,更適合人們拿來做炒菜、煎炸時的油。

肥豬肉油

肥豬肉油,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豬油,是從豬的肥肉中提煉出來的。很多人都認為豬油中含量最高的是飽和脂肪酸,但事實上,豬油中含量最多的其實是單不飽和脂肪酸,約佔40%-50%的比例,而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其實不足40%,剩下的還有百分之十幾則是多不飽和脂肪酸。雖然,豬油中含有不少對人體有益的單不飽和脂肪酸,但其飽和脂肪酸含量也很高,而飽和脂肪酸又是罹患心血管疾病、高血脂症、糖尿病等疾病的高為因素,所以,並不建議人們在日常飲食中經常食用。

吃油不應拋開劑量談健康

食用油,總的來說選擇植物性食用油要好與選擇動物性食用油,而且,不同的植物油中含有的有益成分也是各不相同的,但又沒有一種油可完全滿足人們對優質脂肪酸的需求,所以,建議人們在吃油的時候應該經常調換著吃,以攝取更全面的營養素。雖然食用油中含有一定的優質脂肪酸和部分營養成人,但油畢竟是油,任何油吃多了都會嚴重危害到人體的心血管健康,所以即使是吃植物性食用油,也應該劑量的問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食用油的量不宜超過25g,對於有減肥需求或者老年人,食用油的量則應控制在20g左右。

如果您對這個問題有好的建議,歡迎您在下方留言評論

我是王桂真,歡迎您關注【王桂真營養師】頭條號,一起聊聊健康,讓我們吃的健康,吃的放心


王桂真營養師


都差不多。主要看具體情況。我們建議是長期輪換著吃效果最好。

各種油,它們的99%左右的成分都是脂肪。1%是別的成分,對於這個1%,我們暫時忽略不計。只看區別它們的最主要的那個99%。

脂肪主要分為幾個: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不飽和脂肪分為單不飽和脂肪和多不飽和脂肪。

飽和脂肪:飽和脂肪酸是含飽和鍵的脂肪酸。膳食中飽和脂肪酸多存在於動物脂肪及乳脂中,這些食物也富含膽固醇。飽和脂肪酸攝入量過高是導致血膽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的主要原因,繼發引起動脈管腔狹窄,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增加患冠心病的風險。故進食較多的飽和脂肪酸也必然進食較多的膽固醇。實驗研究發現,進食大量飽和脂肪酸後肝臟的 3-羥基-3- 甲基戊二酰輔酶 A( HMG-CoA )還原酶的活性增高,使膽固醇合成增加。

單不飽和脂肪:適當增加單不飽和脂肪酸攝入對高血壓人群降低血脂水平,控制血壓是很有效的。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效果與亞油酸等多烯酸相當。對患高膽固醇血癥的男性,若讓飲食中脂肪的熱量佔總熱量的40%左右,並降低其中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代之以單不飽和脂肪或多不飽和脂肪酸型脂肪,可有效降低血漿中血清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

多不飽和脂肪:多不飽和脂肪酸作為一種獨特的生物活性物質,對人體有重要的生理功能,ω-3和ω-6多不飽和脂肪酸都是合成類二十烷酸化合物的前體,它們在體內的平衡對於穩定細胞膜功能、調控基因表達、維持細胞因子和脂蛋白平衡、抗心血管病、促進生長髮育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上面提到的4種油,豬油主要是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上面提到了飽和脂肪對於正常機體是有一定的損害的。所以我們不建議過多攝入豬油。

另外的三種油,多不飽和脂肪和單不飽和脂肪的比例不盡相同。但是都不是最佳比例。所以我們建議要混著用或者間斷調換著用。

所以,都有好處,都有壞處。建議間斷調換者用,不要迷信某一種油。



沒有哪一種油是對身體最有益的,每種油都用自己的優勢和缺點,食用油應該多樣化合理搭配。先簡單分析您說的四種油的營養特點:

  1. 豬油,豬油富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兩者都是對身體有害的,飽和脂肪酸會促進肝臟合成膽固醇,同時還會促進腸道中膽固醇的吸收,升高血膽固醇水平,從而增加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血管疾病風險。且豬油本身就富含膽固醇,也會直接影響健康。豬油唯一的優勢是熔點比較高,比較穩定,遇到高溫也不容易氧化產生過多的有害物質。因此,豬油是對健康有害的,應該儘量少吃,如果非要吃,偶爾高溫烹調(比如油炸)的時候可以用豬油。
  2. 玉米油,玉米油的脂肪酸比例和常見的大豆油類似,特點都是富含亞油酸,亞油酸屬於身體的必需脂肪酸,是身體不能合成,但又必不可少,必須由食物供給的脂肪酸,因此適當吃些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等富含亞油酸的烹調油是不錯的。但因為常見的烹調油裡多數都含有不少的亞油酸,因此正常用油亞油酸就很容易滿足身體需要,一般不會缺乏,重要性也就被淡化了。但要提醒的是,因為玉米油和大豆油都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性質不穩定,很容易被氧化(氧化就會產生有害物質),不適合高溫烹調(如爆炒和油炸),更適合蒸煮燉和涼拌。
  3. 花生油,花生油富含亞油酸,油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也比較高,花生油油酸含量佔總脂肪量的41%,大約有橄欖油油酸含量的一半,是一種比較健康的油。橄欖油的保健作用主要也是得益於其油酸含量高,目前研究看,攝入充足的油酸對調節血脂,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風險是有幫助的。
  4. 茶籽油,茶籽油和橄欖油的營養價值類似,都是油酸含量高,茶籽油和橄欖油的油酸含量均在80%左右,油酸在日常食用油中整體含量較少,想獲得更多油酸帶來的健康益處,日常用油應該適當搭配一些茶籽油或者橄欖油。
總結一下,就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的一樣,應該經常更換烹調油的種類(也可以小油壺把幾種油混合),合理搭配,食用多種植物油,少用動物油(包括豬油)。

營養科普趙之德


肥豬肉油對人體最有益。道理如下:

⒈植物油與動物油的核心區別,在於植物油是不飽和脂肪,動物油是飽和脂肪。五十年來人們得到的誘導是:動物脂肪是導致高血脂和冠心病的主要物質,不要吃豬油,吃植物油吧。這個世紀謊言已被破解,權威的科研結果明確指出,飽和脂肪與冠心病沒有關聯。


⒉另一個詬病是說豬油增加膽固醇,還搞個好壞膽固醇的區分。真實的的事實是,豬油就是好膽固醇。膽固醇是人體細胞的重要組成物質,人體需要大量的膽固醇,大腦就占人體膽固醇的25%,膽固醇偏少,是老年痴呆症的主要原因。所以早幾年發達國家就放開了吃膽固醇食物的禁忌。

⒊五十年的宣傳回避了一個重要事實,就是人體對植物油和動物油的吸收利用。大家都有過體會,吃了豬油會很快有大便,這是豬油的滑腸作用。再個吃豬油腰不酸腿不軟,吃植物油正相反,老沒勁。說明人體對動物脂肪吸收利用高,植物油就呵呵了。說的再好,對人體沒多大用,吃它幹嘛呢?

關於豬油的世紀之爭,科學界早有定論,只是被利益集團錯誤誘導半個世紀。同時說明老祖宗們吃了幾千年的豬油的道理所在。普濟前面有幾篇文章說到這些,本文不多述。各位有興趣可網上搜到大量的此類學術證據文章,足以證明吃豬油的好處,可以多吃。尤其是老年人,多吃點大油紅燒肉,既飽了口福,又是避免老年痴呆症的不二法門。


普濟


而且人體和飲食的關係是很複雜的,並不存在什麼食物一直是“最有益”、什麼是食物“最健康”的。現代人的飲食結構中油鹽糖超標,最後導致的各種慢性病也不是什麼罕見的事情了,所以不要指望靠吃什麼食物、吃什麼油就百病不生了,不可能的。

為了避免變成一篇化學文章,所以有的地方我就在括號裡用上一些簡單粗暴的直白描述,方便耐心不好的人理解。所謂的好壞是相對現代人的飲食結構來說的,跟千百年來、祖祖輩輩的營養需求標準是不一樣的。

【玉米油】

玉米油有很多優點,比如說含有多種維生素,本身不含膽固醇,玉米油的植物甾醇含量算是相對比較高的,這種物質對於人們血液中的膽固醇有一定的溶解作用,所以算是血管病有一點保健作用。

缺點就是玉米油大多數脂肪酸都是多不飽和脂肪酸(不好不壞的脂肪酸),而多不飽和脂肪酸比較不穩定,在高溫烹飪狀態下會發生脂質氧化,可以說目前絕大多數人類的慢性病都與脂質氧化有著或多或少的關係。

【花生油】

情況與玉米油有一點點類似,但是比較好的是花生油的脂肪酸中有40%左右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公認比較好的脂肪酸)。

缺點是花生容易感染黴菌而分泌黃麴黴毒素B1,這種毒素是自然界中最強烈的天然致癌物之一,所以買花生油一定要口碑好、可靠的品牌。

【茶籽油】

茶籽油是被認為可以媲美高價橄欖油的植物油,同樣富含各種維生素,並且其中不飽和脂肪酸高達90%以上,比玉米有好的是其中單不飽和脂肪酸(比較好的脂肪酸)有80%左右,而多不飽和脂肪酸(不好不壞的脂肪酸)有10%左右。

缺點也很明顯,第一個就是比較貴,第二就是同樣的不飽和脂肪酸過高溫度容易氧化的問題,一旦脂質氧化了,就沒什麼好的了。

【豬油】

豬油是我國人民千百年來都在吃的,很多人祖祖輩輩都是吃豬油的。但我想請一些豬油的堅實擁躉們先思考幾個問題啊。

第一個、現代人的飲食結構跟千百年來的人們還一樣嗎?

第二個、你回想一下你現在日常飲食跟你的祖祖輩輩區別大嗎?

第三個、都不要說祖祖輩輩了,思考下就跟二十年前比,能發現老百姓的飲食差別有巨大嗎?

我絲毫不否認豬油是過去人們最喜歡的油脂,而且很香很好吃。在物資匱乏的過去,很多人只有過年過節才殺個豬、宰個雞,那時候說豬油是寶貴的營養品也不為過。但是最近這些年隨著祖國經濟的騰飛,人們的生活質量有了多麼大的提高是顯而易見的。各種營養過剩、油鹽超標造成的慢性病已經快成為首要影響人們健康的問題了,這樣的飲食環境下豬油這樣富含飽和脂肪酸(對於很少吃到肉的人是好東西)、並且富含膽固醇的油脂還是像物資匱乏時候那麼最健康有益嗎?

有些人的觀點是現在人們少吃豬油了,都吃植物油,各種疾病都來了,所以證明豬油才好。這簡直太片面了好嗎,人的飲食不是隻吃油啊。現在人的鹽攝入量是以前好幾倍,糖就更不必說了,在古代只有大戶人家的小孩才時常有糖果吃,只有自古富庶的地方口味才偏甜。為什麼現在三高之類的慢性病在古代被稱為“富貴病”,就是因為只有富貴人家才能經常大魚大肉啊。都說吹捧植物油好是如何如何營銷,我覺得有道理,但是如此不顧現實的片面吹捧豬油不是一樣嗎?

飲食與健康的關係是很複雜的,並不存在什麼食物吃了就肯定好,什麼油脂吃了就最有益這一說。

希望有人能耐心看完,自己稍微思考一下吧,覺得還算公允、有道理的可以幫忙點個關注和贊。


啞巴美食家


關於這個問題,你會發現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不過我認為任何一種食物,都應該從兩方面來看待,一方面是食物本身的營養,一方面當它加入我們的飲食體系之後是否合適。

第一種好理解,不過如果單純看食物本身,很多時候無法進行評價。例如玉米油的亞油酸含量最高,花生油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以及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在這四種油裡最高,而油茶籽油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豬油的相對穩定性又非常好。感覺分伯仲。


所以更多時候,我們需要看待一種食物是否適合於我們,以及是否適合於我們的飲食,這點可能更加重要。

中國人一般的飲食中有關油脂有哪些特點呢?分別是:

1.因為愛吃豬牛羊肉,所以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

2.因為愛用植物油烹飪,所以多不飽和脂肪酸也過多

3.多不飽和脂肪酸中,缺乏α-亞麻酸,亞油酸含量過多

那麼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該怎麼辦呢?

因為單不飽和脂肪酸既沒有飽和脂肪酸的危害性,也比多不飽和脂肪酸穩定,所以增加它的攝入來替代其他脂肪酸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這其實也是地中海膳食的主要原理之一,因為橄欖油中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

其次,我們需要減少亞油酸的攝入,增加α-亞麻酸的攝入。但α-亞麻酸在常見油脂裡太少了,除了像亞麻籽油和紫蘇油含量較多,但我們可以通過蔬菜、魚類等食物進行補充。

總結下來,是不是就是:

1.少吃畜類、增加魚類攝入

2.多吃蔬菜

3.適當用高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替代其他油脂

這些建議是不是就符合了地中海膳食或者其他健康飲食的推薦呢?

那麼從油脂的角度來說,因為油茶籽油最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所以我可以說對於一般中國人,這種油脂可能是最適合的選擇。


我們是倡導循證營養學的科學團體,期待您的關注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茄子營養師


現在的玉米植物轉基因比較多,豬油脂肪太高,只有花生油和菜籽油可以選擇。
花生油和菜籽油都富含健康不飽和脂肪酸,可以稱為健康油。此外,它們是比大多數植物油更好的單不飽和脂肪酸的來源。單不飽和ω-9,ω-3脂肪酸不會增加膽固醇水平,對心臟非常有益。
在這兩個油中花生油最佳;
一。花生油改善了餐後飽腹感,花生油有助於人們從食物中得到更好的滿足,而不需要零食,所以花生油減肥。
二,花生油促進血液循環。
三,花生油單獨服用時起輕微的瀉藥作用,治療便秘。
四,花生油富含不飽和脂肪、多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和低飽和脂肪。
五,花生油還為食物增添了堅果香味,使它的味道和氣味更好。人們想吃油煎的菜。
六,花生油有助於身體對抗自由基,即使在高溼度下也保持其抗氧化能力。
七,花生油被用來治療頭皮的鱗屑。
花生油對健康很有好處,就選花生油吧。

隨性的薇薇


食用油脂的食用和選擇,一直都是大家關心的問題,也是產生誤區和爭論比較大的一塊。

玉米油、花生油、茶籽油、肥豬肉油哪個有益身體,這種說法和問法,都是不嚴謹的。

每種油脂由於脂肪酸不同,都有各自的營養特點,在油脂的攝入上主要講究的是攝入多少以及各種油脂比例的問題。



玉米油又稱為玉米胚芽油,粟米油,在脂肪酸組成中飽和脂肪酸佔15%,不飽和脂肪酸佔85%,在不飽和脂肪酸中主要是油酸和亞油酸,其比例約為1:2.5,脂肪酸比例較穩定,亞油酸含量為55-65%.油酸含量25-30%.總得來說,玉米油,亞油酸含量高(屬於n-6),降血清膽固醇的效能優於其他油脂。而且還富含維生素E,雖然不飽和程度高,但熱穩定性較好。



花生油

花生油的脂肪酸組成比較特殊,含有6%-7%的長鏈脂肪酸,因此花生油在冬季或冰箱中一般呈固態或半固態。花生油具有獨特的花生味和風味,一般含有較少的非甘油脂成分,可直接用於製造起酥油,人妖奶油和蛋黃醬。花生油主要含不飽和脂肪酸中的油酸(40%屬於n-9)和亞油酸(38%屬於n-6)。



茶籽油

茶籽油,脂肪酸含量主要以不飽和脂肪酸中的油酸為主,佔到76%,屬於n-9系列,有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



豬油

豬油是動物油脂中食用最多的一種,飽和脂肪酸含量很高,佔到40%,油酸含量佔到44%,由於豬油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研究表明,飽和脂肪酸攝入量明顯影響血脂水平,血脂水平的升高又是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重要因素。所以世衛組織建議膳食中飽和脂肪提供的能量應低於膳食總能量的10%。

玉米油、花生油、茶籽油,都屬於植物油脂,油脂特點,多含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健康雖然有很多益處,但易產生脂質過氧化反應,因而產生自由基和活性氧等物質,對細胞和組織了造成一定的損傷,此外,n-3多不飽和脂肪酸,還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因此,在考慮脂肪酸攝入需要量時,必須考慮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三者之間的比例(1:1:1)

也就是說每種油脂都有各自的營養特點,以及對身體的利於弊,在日常生活中吃油不能盯著一樣吃,要來回調換著吃。


李愛琴營養師


不管是中餐還是西餐、日餐、東南亞餐,烹調油必不可少,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中地位顯著。通過幾十年的健康教育,國人對飲食營養的認知程度明顯提高,但是通過選擇和使用烹調油還是看出很多人仍然有很大的問題,那到底什麼油對身體好呢?

油主要提供給我們脂肪酸,也會有少量的其他營養素,但都不會作為哪些營養素的主要來源,因為畢竟我們每天的食用油只是推薦半兩重而已。

1️⃣油裡面的脂肪酸

玉米油、花生油和茶籽油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而肥豬油中飽和脂肪酸大約佔45%,還含有較多的膽固醇,過多食用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所以在肉類食物豐富的今天,我們大力推薦食用植物油。

2️⃣中國人的烹調方式

中國人的烹調方式中高溫烹調隨處可見,那選擇油脂就要充分考慮到食用油的耐熱溫度,也就是煙點。在這些油脂中花生油的煙點是225℃、玉米油的煙點230℃、茶籽油的煙點是252℃,所以首選的是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茶籽油。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茶籽油相對而言加熱不容易氧化。

3️⃣各種油的亮點

玉米油和花生油都是Ω-多不飽和脂肪酸豐富的油脂,花生油和玉米油中維生素E含量都很高,但也與精煉程度相關;玉米油中植物甾醇含量高,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控制有一定的幫助,只是如果靠用油來攝取這些甾醇的話還不如直接吃玉米、花生、豆類和蔬菜,因為你每天用不了多少油;油脂用多了反而容易得心血管疾病,因為脂肪熱量太高,所以非常糾結。

4️⃣什麼情況下選擇豬油

豬油並不是不可以用,如果基本不吃肉,那用點豬油又有什麼不可以的?最起碼豬油加熱不容易產生很多的氧化產物;如果你經常吃紅燒肉、排骨、涮肥牛肥羊,還吃紅燒肘子,奶油西點等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已經不少了,所以豬油、牛油等動物油還是免了吧!

5️⃣小結

綜上所述,如果在家基本不吃高溫煎炸類食物,那麼茶籽油是首選的;如果只是做點清炒、蒸煮、燜燉等菜餚,那麼用些玉米油和花生油就沒問題。

在花生油和玉米油中我選擇花生油,不是因為我是山東人,而因為花生油多是傳統方法低溫壓榨的,而大豆油和玉米油是浸出法榨取的,我還是喜歡風味濃郁一點的油。


歡迎大家點擊【關注】我的悟空問答,您有營養或飲食的問題可以隨時提問!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在此感謝圖片作者!

  • 中國營養學會全國首批註冊營養師

    中國首屆孕期膳食營養與月子餐大賽一等獎和特等獎獲得者

    “9.3”抗戰勝利70週年大閱兵老兵方隊專職營養師


營養師於仁文


我們可以首先排除對人體最無益的,那就是豬油,下面我們從脂肪酸的角度來看看其他三種油怎麼樣:

(1)玉米油

玉米油中在脂肪酸比例上和大豆油比較相似,都是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其中亞油酸很豐富。

(2)花生油

花生油和芝麻油一樣,屬於脂肪酸比例比較均衡的油脂,不過,也不能說它就是完美的。對於長期吃花生油的人來說,還應注意補充亞麻籽油、紫蘇油等亞麻酸含量比較高的油。

(3)油茶籽油

油茶籽油的脂肪酸比例和橄欖油比較接近,都是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比較高,其中主要是油酸。

對食用油來說,飽和脂肪酸比例過高有升高血脂的風險,多不飽和脂肪酸比例過高有增加氧化損傷的風險,而單不飽和脂肪酸最為安全。

其實,不同食用油的脂肪酸構成不同,各具營養特點。沒有哪一種油就一定是最好的,根據實際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就行。


作者:劉萍萍,華大基因營養師,營養科普作者,私人營養顧問;中國營養學會會員;今日頭條悟空問答簽約作者;自媒體名稱:劉萍萍生活營養;分享生活中有趣靠譜的營養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