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一步步丈量 鋪就非洲“天路”

一步步丈量 鋪就非洲“天路”

2016年7月26日,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西郊伊都火車站,尼日利亞總統布哈里試乘客車。圖/視覺中國

近日,由中土公司和中南大學共同選拔培養的8名亞吉鐵路員工將遠赴中國,開啟他們的求學之旅。昨日,尼日利亞總統布哈里在尼日利亞駐中國使館接見了30名赴華留學生,這是尼日利亞政府首次大規模公派留學生,是中土公司協助進行的。

2007年,陸海強到非洲工作,參與建設海外第一條中國標準鐵路——尼日利亞阿卡鐵路,後擔任中土埃塞公司副總經理,參與建設海外首條全產業鏈中國化鐵路、非洲第一條跨國電氣化鐵路——亞吉鐵路,還參與了埃塞政府全力打造的“非洲第一工業園”——阿瓦薩工業園的建設。

十一年非洲之旅,給陸海強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非洲國家面貌的鉅變。“修建鐵路,帶動了非洲成千上萬人的就業,鐵路的運營,帶來了非洲國家工業化的起飛。”火車帶來了非洲的繁榮,也給中國企業創造了更多走出去的機遇。陸海強介紹,中國與埃塞兩國正在鐵路沿線合作建設若干工業園區,打造亞吉鐵路經濟走廊。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融入到非洲的發展中。

在施工的過程中,他們培訓當地工人,一些大字不識的牧民通過培訓成為技術工人,獲得了豐厚的工資。而陸海強和中國的建設者們也跟非洲兄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陸海強心中,鐵路不僅是非洲繁榮之路,也是中非友誼之路。

尼日利亞總統坐上中國標準鐵路列車

2006年,陸海強所在的中土公司與尼政府交通部完成尼日利亞鐵路現代化項目簽約。項目自南向北先後經過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尼日爾州和卡杜納州,線路全長1315公里。項目合同總額83億美元,這在當時,是中國央企在國外承包的最大一個項目。

在中國公司與尼政府簽約的第二年,陸海強來到了尼日利亞工作,參與負責項目建設。在做好了前期踏勘、設計方案後,項目卻停滯了下來。

當時,尼日利亞的收入主要依靠石油出口,國際原油價格一波動,政府的收入就會受到很大影響。項目簽約時,尼日利亞只付了部分投資款,而2008年,尼日利亞政府換屆後,是否能繼續落實投資款,成了問題。

尼日利亞的鐵路過去都是歐洲標準,要把中國標準應用到歐洲的地盤本身就是一件難事,政府一換屆,對接的人就全換了,幾乎相當於從頭開始。

“談判很是艱辛,我們要重新溝通,給他們講修鐵路的意義,爭取繼續投資的希望。”陸海強說,一方面是耐心地做工作,另一方面也是基於中尼之間長期的友好關係和尼方對中國企業的信任。

此前,尼日利亞曾經修過一條鐵路,當時是業內比較著名的一家被稱為“B公司”的德國企業承建的,然而後來遇到了資金的問題,承建方與業主溝通中又出現了矛盾,這個項目最終沒有落地。

中尼之間經過幾年的溝通,尼日利亞也對承建方的建設能力進行了考察,項目在2011年又重新開工,啟動了全線第一段由阿布賈至卡杜納的鐵路施工。

2016年7月26日,阿卡鐵路正式通車運營,尼日利亞總統布哈里和政府要員登上列車,從阿布賈伊都站出發,歷時20分鐘,抵達庫布瓦站。

“從目前得到消息,這兩年,旅客已經超過百萬,社會效應很不錯。”陸海強說,這段鐵路開工後,尼政府更有信心,啟動了拉各斯到伊巴丹段的建設,目前這一段在施工,而第三段的談判也基本結束。

電氣化鐵路從非洲高原通向紅海

成功修建了非洲首條中國標準的現代化鐵路後,中土公司又承建了埃塞的亞吉鐵路的,這是非洲第一條中國標準跨國電氣化鐵路,全部採用中國標準和中國裝備建設而成,全長751.7公里,設計時速120公里。這條鐵路建成後,貨物從吉布提港到埃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運輸時間從一週左右縮短至7小時,物流成本大大降低。

曾有西方專家實地考察後認為,從零海拔的吉布提到平均海拔超過2500米的埃塞高原,建設一條現代電氣化鐵路比登天還難。而中國企業一步步“丈量”出鐵路沿線地質水文資料,攻克技術難關,從2014年5月鐵路正式鋪軌,到2015年6月750公里長鐵軌全線鋪通,用時僅13個月,創造了鐵路建設的奇蹟。

讓陸海強更加興奮的是,除了參與鐵路建設,他還見證了沿線工業園的建設。“埃塞的農業佔比很大,工業佔國民生產總值只有5%到6%,所以建鐵路也是國家轉型的契機。”

陸海強告訴記者,埃塞在其境內的亞吉鐵路沿線規劃建設了14個工業園,第一個工業園哈瓦薩工業園就是中土公司承建的,主要做服裝生產,這裡如今也聚焦了許多中國企業。

建設中國標準的鐵路是一條“全產業鏈”,從施工設備到機車、車廂,中國貨物美價廉,贏得了市場。而在非洲國家工業轉型的過程中,工業園裡到處都是“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有一種論調認為我們在非洲的投資是無償的撒錢,實際上,經濟合作是共贏的。”陸海強說。

“授人以漁”合作培養赴華留學生

修建鐵路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從前期的踏勘到施工,需要工程師、技能人才,更需要數量不少的施工人員。而中國企業在非洲承建鐵路,也為非洲國家提供了成千上萬的就業崗位。

埃塞很多當地人是牧民,平時沒幹過這行,有的連鐵路都沒有見過。陸海強說,僱用當地人要有耐心,剛開始的時候效率很低,但經過幾年後,也能成為很熟練的技術工人,這也大大降低了企業的建設成本。

“我們給他們開的工資都是要高於當地同行企業的。在埃塞,經過培訓,技能高的工人我們會給到在當地非常有競爭力的報酬。”陸海強說,“這些當地人有了技能,如果要到其他地方就業,我們都會寫個推薦信,他們有了技術,生活就大不一樣了。”

今年8月29日,中土埃塞公司為亞吉鐵路赴華的8位留學生舉行了歡送儀式,即將啟程的學員們臉上充滿著對未來的希望。這8位留學生由中土公司和中南大學共同選拔培養,將在中南大學度過3年的碩士研究生學習生涯。

在這8人中,有一位叫“阿布”的小夥子,在亞吉鐵路運營公司吉布提段綜合部工作。他在歡送儀式上說,“這次留學,是回家之旅。去中國,對我來說就像回家一樣。”

在陸海強心中,中非合作的果實遠遠不止於算“經濟賬”。在建鐵路、搞工業園的日子裡,他們經過艱苦談判推動鐵路項目落地;他們丈量鐵路設計沿線攻克重重技術難關;他們培訓了大量當地人,讓許多大字不識的非洲朋友掌握了勞動技能。這些工作讓陸海強這些中國建設者們與非洲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作為‘走出去’的鐵路人,我很幸運見證了歷史。”陸海強說,中土公司的前輩修建了海外第一條鐵路——坦贊鐵路,今天,他和同事們修建了海外第一個中國標準鐵路——尼日利亞阿卡鐵路、非洲第一條跨國電氣化鐵路——亞吉鐵路,“這三條路,都是中非友誼之路,更是中非繁榮之路。”

【中國元素在非洲】

鋪軌10605公里 中國標準進入非洲

截至今年6月份,中國鐵建業務遍及非洲46個國家,在非洲累計建成鐵路與城軌10605公里、公路4800公里,在手合同規模560億美元,在非員工約5萬人。

中國鐵建在非洲的投資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1970年,該公司援建總長1860公里、東非的交通動脈坦贊鐵路,1976年7月全部建成移交。這一壯舉在發展中國家和非洲引起很大反響。如今,隨著“走出去”戰略的不斷深入,海外市場已成為中國鐵建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柱。

近年來,中非在交通領域不斷創新重大項目的投融資模式和實施模式,在鐵路、公路、區域航空、港口等領域實施了一大批標誌性項目。兩年多來,埃塞俄比亞的亞的斯亞貝巴至吉布提鐵路、尼日利亞阿卡鐵路、安哥拉本格拉鐵路、肯尼亞蒙內鐵路先後投入運營,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極大促進了非洲經濟的發展,為中非各領域合作注入了強勁動力。

由中國鐵建下屬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參與承建、運營的亞吉鐵路於2018年1月1日正式投入商業運營。這條客貨共線的鐵路全長752.7公里,設計時速120公里,總投資約40億美元,是東非第一條現代電氣化鐵路,被譽為“新時期的坦贊鐵路”。這也是中國企業在海外建設的第一條全產業鏈“走出去”的鐵路,從融資、設計、施工、裝備材料,到通車後的運營,全部由中國公司負責。

新京報記者 吳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