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 中國古典傢俱中與圈椅同氣連枝的坡扶手南官帽椅

中國古典傢俱中與圈椅同氣連枝的坡扶手南官帽椅

乾隆 燕寢怡情圖

坡扶手南官帽椅常被稱為高扶手南官帽椅。我覺得稱它們為坡扶手南官帽椅更為形象貼切。此類南官帽椅扶手與後立柱結合點靠上,扶手除去自身向外弧度外,還有一個自上而下的坡度。我們從上圖《乾隆 燕寢怡情圖》中可見,它是款坐上去非常舒適的南官帽椅。

中國古典傢俱中與圈椅同氣連枝的坡扶手南官帽椅

《明式傢俱珍賞》52,53頁插圖

王世襄先生著《明式傢俱珍賞》第52,53頁插圖為頤和園排雲殿西配殿紫霄閣內景。還記得第一次看到這張圖的時候,就喜歡上了這兩把坡扶手官帽椅。還算跟這兩把椅子有緣。這兩件坡扶手南官帽椅平時在頤和園是不對遊人展出的,2014年在北京世博園園林博物館展出過。

中國古典傢俱中與圈椅同氣連枝的坡扶手南官帽椅

第一次近距離接觸這把椅子的時候,它被安置在玻璃櫃中,只能遠觀其貌而不能近距離仔細鑑賞。園林博古館展出結束後,這批傢俱被海淀博物館借走繼續展出,這次是敞開式的,可以近距離觀賞。有幸的是,兩次展出的椅子不是同一只,椅子後背板上的龍紋玉雕略有不同,兩者都能親眼得見也是非常幸運了。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傢俱珍賞》中說到:“四具成堂,因長期在宮苑,細藤軟屜上有錦墊覆蓋,故尚完整。它們是藝術價值很高又保存得較好的明代傢俱”。我們今天拿幾年類似的椅子對比鑑賞一二。

中國古典傢俱中與圈椅同氣連枝的坡扶手南官帽椅

坡扶手南官帽椅

坡扶手南官帽椅

坡扶手南官帽椅尺寸:長56釐米;寬47.5釐米;高93.2釐米。椅黃花梨制,現藏於頤和園。被王世襄收錄於《明式傢俱珍賞》圖49。

中國古典傢俱中與圈椅同氣連枝的坡扶手南官帽椅

坡扶手南官帽椅

坡扶手南官帽椅,搭腦呈C形,靠背板呈S形,靠背板用三段攢接造法。上段用癭木落堂做地,鑲嵌雕雲龍紋玉片。中段平鑲黃花梨板,下端落堂卷草紋亮腳。椅子後腿與立柱一木連做。鵝脖退後安裝,並未與前腿一木連做。扶手與後立柱接合處非常靠上,讓扶手除有外舒內斂的弧度外,還有自上而下的坡度。扶手下未施聯幫棍。椅子為編制細密的軟屜。椅盤下四面都施素券口牙子。王世襄先生曾說:“座面以下,四面用素直券口牙子,也不多見”。管腳棖為前後低中間高。前面腳踏下另安素牙板,牙板起邊線與券口邊線相呼應。

中國古典傢俱中與圈椅同氣連枝的坡扶手南官帽椅

透雕雲紋坡扶手南官帽椅

透雕雲紋坡扶手南官帽椅

透雕雲紋坡扶手南官帽椅尺寸:長56.5釐米;高92.7釐米。此南官帽椅在南官帽椅家族中屬於小巧型的。椅黃花梨制,成對,日本東京Alice Boney 女士收藏,被美國收藏家安思遠先生收錄在《CHINESE FURNITURE》中圖12。

這兩款南官帽椅體型相對較小,顯著特色就是都是“坡扶手”。不同之處是透雕雲紋坡扶手南官帽椅還依然保留南官帽椅的基本構造,鵝脖與前腿一木連做且扶手下施以聯幫棍,座面下采用壼門式券口。在裝飾上靠背板由透雕雲朵紋及兩側鎪出的花牙。在線腳上也是常規化的邊抹冰盤沿及券口邊沿的起線。

再來說這件頤和園的高扶手南官帽椅,它的靠背板採用了三攢接方式,尤其是上面的鑲嵌雕刻玉片,獨具匠心。在鵝脖處理上,退後安裝,省去了聯幫棍,更加突出了簡約流暢的線條。椅盤下券口雖簡,卻四面都用。可以說這件椅子造型趨簡,但工藝考究,從三攢接靠背板的每段精雕細琢到邊抹冰盤沿和券口上的陽線線腳。兩款雖各有千秋,但頤和園這款椅子在造型上簡潔流暢,工藝上更為考究。

中國古典傢俱中與圈椅同氣連枝的坡扶手南官帽椅

坡扶手南官帽椅

上圖這件坡扶手南官帽椅也是屬於這類坡扶手南官帽椅。它來自山西,榆木製,造型簡單流暢,無裝飾角牙,只是靠背板浮雕團龍紋飾。高扶手才從高而低彎曲向下。與頤和園坡扶手南官帽椅對比,雖同樣在椅盤下用素券口牙子,且明式特徵十足,卻少了宮廷的精工細作範兒。宮廷御用也是頤和園這款坡扶手官帽椅的主要特質之一。

那麼為什麼要用坡扶手呢?還得從椅子就坐的舒適度來說。坡扶手南官帽椅的扶手與後立柱接合點位置靠上,進而自上而下出現一個坡度。它雖屬於南官帽椅,但坡扶手給人一種圈椅般的舒服感。

中國古典傢俱中與圈椅同氣連枝的坡扶手南官帽椅

黑大漆圈椅

我們來看上圖這件黑大漆圈椅,它與上面三款坡扶手南官帽椅有著同氣連枝之感。它產自山西,年份為明末清初。眾所周知,圈椅比官帽椅坐著更加舒服,身體可倚靠在椅圈上,且胳膊被椅圈架起來後,更為舒適。

總之,頤和園坡扶手南官帽椅在制式上是官帽椅,在胳膊搭靠舒適度上卻趨於圈椅。揭掉所有虛無縹緲的文化面紗,古典傢俱不管來自山西還是蘇浙,無論是圈椅還是南官帽椅,它們的最終作用就是實用且舒適。制式並非一成不變,在造型及工藝上的不斷進步與創新才是它最基本的傳承與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